摘 要:当前正处于经济全球化、信息透明化时代,高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国际化是其必经之路。逐渐增多的国际合作教育项目、更为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都彰显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也将新的挑战带给了作为学校外事核心力量的外事工作人员。随着高职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国际化意识提升、外事工作管理模式改进等各个不同的新课题也相继出现,亟待解决。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外事工作管理
在全面实施了十三五计划、召开了十九大会议之后,我国高职院校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国际化发展,教育开放规模与速度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善,如此一来部分新问题、新挑战接踵而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国际化水平不足,部分学校中的外事部门没有或是被边缘化。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已在教育现代化上达成了共识,即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同时,高职教育外事工作也逐渐走入了教育改革、发展的舞台中心,其重要性与地位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高职院校外事管理工作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外事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管理,其主要内容包含全校国际合作交流战略规划和涉外工作规章制度的起草、全校涉外交流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境外来访人员和团组工作的接待;统筹管理海外校际交流项目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并服务智力专家;学校教职工签证报批和管理工作;学校举办的各类学术活动或国际会议的报批与协调等多个方面。
二、高职院校外事管理工作新趋势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和国家事业经历了五年的历史性变革时期,已经进入了新的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过去的五年,是深层次教育改革全面实施、全方位和开创性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阶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也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留学目的地国,教育总体水平已列入在世界中上水平。截止于目前为止,我国已与大部分国家、地区之间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与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在完成中美、中俄、中英、中德、中法、中欧、中南非和中印尼等八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之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也与大多数国家、地区之间建立了教育机构友好关系。孔子学院、中小学孔子课堂坐落于多个国家中。在法令政令颁布等方式下,各个国家也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纳入了汉语教学。汉语课程或专业已开设的国家数量不断上升,全球范围内汉语学习、使用的人数已有1亿之多。
我国针对全球教育治理进行了《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亚太经合组织教育战略》的制定,承办了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世界学前教育组织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等国际高端教育会议,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此外,近几年内英国对上海数学教材的引进、上海数学教师赴英开展示范教学的邀请和俄罗斯采用中国标准、专家对本国大学进行评估等,也进一步表示了我国教育和人文交流在国际上所彰显出的影响力实现了有效提升,也进一步提高了教育全球治理能力。我国教育也在世界教育舞台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当前,我国正处于“引进来”、“走出去”的历史性新阶段,要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服务,就必须不断强化高职院校外事工作。鉴于此,就应立足于“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在专业教学内容中尽量进入国际通用生产标准、产品标准、服务标准,推动自身竞争力及优势的提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于社会经济发展使用。
三、高职院校外事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国际化意识缺乏
近年内,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国际化推动下,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国际化意识提升,然而却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深入开展外事工作,甚至未能接轨于国际,其中又以经济不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最为严重。外专仍是以语言专家为主要的智力引进,留学生招生也多为语言进修生,学历生尚未开始招收。此外,合作办学项目尚未全面开展,或是进展不够迅速。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国际化意识缺乏、尚未解放思想。
(二)外事工作管理模式不够完善
大部分高校以具体的外事工作内容为根据进行了平行外事管理机构的分别设立,如外事接待服务中心、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2]。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早期为国际教育学院与海外合作与交流处合署办公,2013年初,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成立,独立于国际教育学院。该类型管理方法优劣并存,尽管能使不同部门拥有相对专一的管辖内容、可实现本部门工作较为深入、细致地管理,然而各个相关平级部门在工作中却会有围绕自我的工作模式形成,各个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难以顺利进行,工作效率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微观、宏观层面协调发展不良
宏观层面指的是消极领导层设计、政策制定等。大部分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通过领导互访的方式进行了校际间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国际化得以实现。然而,由于缺乏微观层面上的实质性合作项目支撑,大部分协议在时间推移之后也就不再具备实效。学校应立足于自身专业优势,在选取合作对象时以具有双方特色或优势领域为中心,通过“强强联合”构建专业学术水平较高、国际交流能力较强的项目团队;以公益或非营利性组织、机构为最佳合作伙伴选择对象。立足于强势专业,不但能找到更为优秀的合作伙伴,同时也能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可有效推动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远景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院校外事管理工作发展对策
(一)提高外事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
外事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必须积极进行各项涉外法律法规的学习,便于将教育发展、涉外管理新动向、新经验及时了解并掌握。同时,通过对各项资料的充分利用进行英语口语、外事接待等方面的业务学习规划,及时对存在于工作中的失误进行学习,以此推动自身综合素质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此外,针对工作中的各个岗位责任、工作任务,必须保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以大局和整體利益出发,加强团结协作意识,相互支持、配合。通过高度服务意识的树立、主动调研学习,对高职院校合作方面的具体需求进行了解,开展有利于学院发展的对外交流工作。
(二)落实引智工作软硬件保障
外籍专家来校工作的聘请,是组成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成分,也是国外智力资源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进教学理念及方法学习的重要途径。对此,首先应以各系主任、专业主任和骨干教师为主体开展引智工作,结合他们的意见聘请各个领域、水平的外国专家;其次,转变单一性的人才引智,以英语语言综合专业领域取代单纯的英语语言教师,以高职院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为根据,对引智策略适时进行调整,聘请专业领域的外教。外事部门也需与系(部)负责人协同引导外教参与院系专业教师学术科研、教学行政管理活动,便于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同时,对引智渠道不断拓宽,立足于现有引智渠道,以校园网站为根据,主动发布引智广告,或是通过正规中介机构推荐等方式进行海外优秀师资人才的招聘;最后,建立健全外教管理激励机制,对外教生活起居予以关心,针对他们的生活问题应尽力帮助。引导他们在节假日参与各类有意义的活动,愉悦身心,并让他们对中国文化进一步了解。
(三)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针对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及文化交流而言,高职院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突出开放式教学特色,以此推动教育的发展[4]。首先,通过激励性政策的制定,为教师、行政人员对省教育厅高校教师海外培训项目、国家留学基金项目和学院合作机构资助的培训或学历进修项目的申请提供帮助,促使大量教师在开阔眼界、外语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为学院教学、科研活动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其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境外短期研修机会,制定学生短期研修计划,与境外更多院校积极建立合作关系;最后,落实国际合作办学开展力度,与学院对外交流合作部门积极协同,立足于学院优势院系专业,以具体合作项目为根据,积极与海外合作院校建立联系,推动办学项目的落实。
(四)加强外事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要想将外事管理工作落实,就必须加强外事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所以,对于外事工作人员培训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需予以高度重视,以国家有关于外事纪律和学院的外事规定为根据严格开展。在组织外事工作人员参与有关于外事理论知识的学习时,也需落实系统化、规范化和正规化,便于外事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引导外事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加强学习,通过工作实践对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完善;鼓励外事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外事培训活动、境外交流项目,为其提供自身能力、素质提升的平台。
(五)全面落实信息化建设
传统外事管理模式在信息技术盛行之下有大量不足存在,高职院校外事管理工作要想实现创新与发展,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不可脱离。通过对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外事工作的分析得知,针对高职院校自身外事管理信息系统而言,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建设:其一,高职院校外事管理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以便将学校外事管理工作真实情况及时更新、反映;其二,外事政策信息的建立与完善,以便对最新的聘专和签证居留许可办理政策及时了解;其三,外交个人资料信息的建立与完善,以便对外教宗教信仰、身体状况、工作经历、学历背景等多方面情况全面记录。
五、结语
深入开展的教育国际化、改革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教育改革、开放步伐,国际合作与交流得到了有效改善。新时代背景下,作为高职外事工作人员,针对学校外事窗口,如何通过合理利用提供水平与质量更高的外事服务,进而推动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是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外事部门应与我国教育改革具体需要紧密结合,积极创新,推动高职院校各项事业朝着世界舞台前进。
参考文献:
[1]董陶.高职院校外事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探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37-38.
[2]钱坤.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外事工作现状及对策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19):140-140.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