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小学语文的教育性与趣味性实施方法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853
陈德奎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生教育中对“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阶段,实现两者的融合成为了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为出发点,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性”与“趣味性”进行分析,分别阐述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性”和“趣味性”的内涵以及在教育工作的滲透的必要,并根据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统一的要求,从教材选择使用和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加强两者融合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趣味

  一、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

  小学阶段儿童处于懵懂期,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小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科学习语言知识、认知能力。这也要求学校及老师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选择教材、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吸收能力。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理论中提出,小学儿童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6、7岁一11、12岁)到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的过渡。从年龄上进行划分来看,小学阶段儿童以具体运算为主。具体运算阶段特征主要表现为感性的形象思维,即学生较大程度以直观的描述、鲜活的感受、真挚的情感来认知事物。文学的语言是形象思维的语言,它借助作者及读者的想象力来表现人类生活中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以感性的形象思维引导为主,通过学生真实的感知促进学习。在小学高年级,可以适当加入理性的抽象思维。

  二、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性”

  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语言、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汉语作为母语,学好汉语不仅是打好个人文化素养的基础,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基石,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性”无处不在,也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材本身是一门集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学科。首先体现在文字的学习上,小学生需要通过形象化认知、机械化记忆等方式学习文学文字、记忆文学作品。文字的学习对小学生语文教育而言只是最浅层次的教育。其次,语文教材的“教育性”可以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文学语言具有多义性,不同的表达方式,结合不同的语境、生活经验、个人想象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想象空间,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次,文学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语文通过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揣摩、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帮助小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中,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和作者的心境。最后,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上。小学语文教材种类丰富,有充满生活童趣的篇目,也有满怀人文价值的篇目,学生对不同文章的学习,文学艺术的赏析、情感价值的判断,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小学语文教育“教育性”的重要意义,是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完善和系统的汉语教育体系,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更好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并从小受教育熏陶。

  三、小学语文教育的“趣味性”

  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小学语文的学习多以形象化的人物和事件来展开。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绚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采组成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库。兴趣是一切行为过程中最强大的动力,是无形的老师。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和阅读乐趣,提高她们课堂的活跃性,增强学习的劲头和欲望,对历史文化和文学知识有更好的了解和探求,让她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更加顺利。

  小学语文教育的“趣味性”,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文字本身的趣味性。汉字作为象形文字,在学习中多加钻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汉字读音造就了绕口令的产生,例如:《四和十》、《鸡皮补皮裤》、《碰碰车》等独特的文字组合和韵律,形成了美妙的节奏,提升了小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第二,模式的趣味。固定模式给文本提供一种“可预测”的趣味,民间儿歌,如谜语歌、颠倒歌、连锁调、问答调等。如“重复”手法就是趣味的重要构造方式之一。通过语言模式的变化重复,让小学生更深刻的了解语言的魅力。第三,充满想象的趣味。正如目前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见字如面》一样,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声音、画面、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甚至创造力。第四,角色认同的趣味。小学语文教材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编订,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舍身处境地感知人物特点,从而从中体会不同角色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故事重现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趣味性”,不能等同于“儿童趣味”,它是在儿童趣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随着教学工具的丰富,教学设备的改善,在创造趣味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四、“教育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人们通常认为,语文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标准语言知识的快速学习,而缺乏对文学艺术的审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语文教材更加多样,人们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更为重视。在认知方面,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完成基础文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承担思想和文化传承的使命,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育要兼顾“教育性”与“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育中,“教育性”与“趣味性”并不是单一而对立的存在,是相对统一,相互促进的。语文课程不同于政治课程,它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文字的学习、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人文情怀方面。教育内容是对小学生的引导,而不是明确的行为限制。小学语文教育的趣味性体现在它的文字趣味、模式趣味、想象趣味和角色认同的趣味,是培养学生更深层次的文学兴趣的有效方式。因此,两者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对统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学语文教育一定程度上提现了“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统一,但是这也还不够,还需要所有的小学语文老师和学者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在实践之中检验,不断得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以更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从教材选择利用方面

  1.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结合了小学生认识发展特点,内容上一般浅显易懂,结构上朗朗上口,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应结合具体课程类别选择授课方式,诗歌散文类节奏性强的文章,可以增加课堂中朗读的时间占比,给学生创造更多体味文学韵律的机会;针对故事类的文章,通过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趣味性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初衷。

  2.在教材的趣味性中凸显教育性。文学的魅力在于它可以通过浅显的故事折射出深刻的道理,更可以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反转讽刺时代的弊病。小学语文教材采用趣味性课程的设置,在愉悦学生、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同时,需要教师对文章文学艺术价值的提炼和人文情怀的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

  3.加强教材教育性和趣味性的融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中交织着学生情感培养、健全人格发展的趣味性教育,而趣味性教学则是对知识的充分解析和对儿童学习进度的充分把握,它倡导的是教育上的引导和知识上的升华。因此,两者是一种相互融合、相互协助、共同发展进步的关系。

  (二)教学方式方面

  1.主动指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会观察。由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事物,对世界存在很过好奇之处,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拓展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在学习中,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指引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同的思维来观察事物,掌握事物的多面性。同時,教师要学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去学习、观察、探索,既对已学知识巩固,也对未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这样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以此把观察和探索过程中学到的知识转化成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目前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了更大的改观。多媒体设备已经在各个层级学校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在不断地被分享。教师要学会利用现今社会的网络优势,结合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学习消化优质的教育资源。将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生动的视频、形象的图片,分享给学生们,增加小学生的课堂兴趣。合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育性与先进优质资源的趣味性。

  3.积极引导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烦躁无味的讲授书本知识,学生受于理解力的限制,不能完全掌握教师要表达的意思。特别是语文这一学科,更能凸显这种问题。语文知识都是抽象的知识,与其他科目相比,没有形象的物体。长时间学习以后,学生们需要死记硬背的教科书知识,容易产生厌烦心理。这个时候,教师需要掌握一定教学技巧,要学会巧妙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增加学生们对教科书知识的理解。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实践活动中深刻领悟所学到的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的动手能力,将教科书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受到启发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张阿龙.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及其教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2]张琦.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黄宗园.现行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选文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姜伯静.人为完美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J].青年教师.2010(12).

  [5]李功连.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对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5).

  [6]赵云英.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J].学周刊.2015(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