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如何在高职化学教学中融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05
彭万仁

  摘 要:人文教育是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素养教育形式,其是以丰富的学生文化内涵,从而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飞速提高,同时科学技术拥有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已经融入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而长期以来,科学主义一直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导思想,在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却阻阻碍了人才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加入人文素养教育,是促进学科科学性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培养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要求化学教育需要与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更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在化学教学教材中寻找知识的主体,通过知识主体与实践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分析现实的问题。是化学学科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学教学;人文教育;教学科学性;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教学的基础学科,它需要与社会生产生活相互联系。从而全面提高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是将化学学科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保障,同时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如果只停留在学科基础知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上,而忽略了其隐含的人文内涵,那就与目前教育课改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违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在诸多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最根本和最基础的素质,对于其他素质教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力。然而高职专业教育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其学科的科学性,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会对化学反应和能量守恒等知识作为重点的介绍,但是对于其如何出现的,化学学科的开始和发展过程都只停留在教课书的简单介绍上,对于其中包涵的人文教育素材有着忽略。同时教师对于学生关注的重点多数在学习成绩上,在这种“功利主义”的带动,对于学科的内涵失去了教育目标。

  二、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

  (一)通过化学史中爱国主义教育培养。

  人文教育内涵于化学知识的各个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以下途径有所侧重地融人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化学史教学,是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化学学科教学相融合的重要方法,对于我国来说,其有着源远流长的化学历史。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造纸术到火药的发明都体现了我国在实验化学领域的发现和创造力,通过这些史实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树立爱国和振兴祖国的目标和情怀,从而提高人文素养教学的质量。

  (二)通过教导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中,诸多科学家的成功都证明,想要在科学领域有着成就和创造,与正确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是离不开的,在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承接前人的思想和成果,同时需要拥有敢于否定和创新的勇气。而在人文素质的教育中,要对于自我有着强烈的否定和批判意识,是人文素质中基础素质之一。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对于化学史的讲解,分析和教导化学科学家们否定、实验、论证的正确思维方式,从中结合人文素质教学,用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化学实验教学中美育教育及科学态度的培养

  美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实验是化学美的源泉。实验美指的是化学实验设计美、实验操作美、实验现象美等。上实验课时,对化学仪器进行认真的审美设计,要做到物见本色、铜铁见光组装仪器时,连接搭配合理美观,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实验操作中,教师应程序规范,动作利落,节奏清晰,给人以美感,实验现象直观明显,体现实验现象美,扩大实验的效果。因此在实验教学设计中,要将美育作为一个要素加以渗透,经常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欣赏、感受化学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能激发其探索化学的兴趣。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职能,化学实验教学则是培养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消除学生在实验观察中的主观性,坚信实验的事实,尊重观察到的真实现象,

  三、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使化学学科教育成为人文教育的理论依据

  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其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于自然界的微物质变化过程的观察和理解产生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中,虽然每位科学家都尽可能的用客观的理论来阐述其中的含义,但是作为科学家本身就是“人”所以其理论含一种也不可避免的含有人文性质的成分必定渗入了人的意志,带有人的主观性,渗透着人的精神,沉淀了人的价值观,所以在实际的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化学的理论知识中人文性质的成分分析和理解,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人文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前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使化学学科教育成为挖掘人文资源的工具

  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学学科教育来说,其本质是对于化学实用技术的培养,对于教学改革来说,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发展全面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来说,无论是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无不以学生就业为前提来选择,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能胜任某一岗位的化学工作为基本目的,从而在课时安排方面,高职院校多以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主,在教育资源和教育重点上也是关注实践。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人文教育对于学生的实践提高能力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作用,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上,从而大部分院校对于人文素质教育只能使用较小的课时或者一带而过,将经历和教学全部放在理论和实践课程中,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其首要目标为发现学科和人文教育的练习,在学科中开展教学。在专业技术教育中挖掘人文教育资源,培育人文精神,实现人文教育的功能,是对于目前高职教育来说最为持续可靠而又现实有效的途径,能够做到对于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同时兼顾的特点。

  (三)使用化学学科教育成为挖掘人文资源的素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许多化学学科教学的弊病都在于单纯传授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是“见物不见人”,一味追求对客观的“物”的知识,而缺乏对“物”的背后“人”的主体性的认识以及人对“物”应持有的态度,要在课程教学中既“显物”又“显人”,即既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进行人文素养的培育,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具有人文情怀和人文意识。只有具有人文情怀的专业教师,才能启发学生去发现和鉴赏美,如在机械、建筑的制图中感受线条形式的美感和规律的和谐。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一部科学创造史和人类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切成功创造者无一不依靠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炽热情感、强烈的创造冲动和高尚的道德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力量来支撑。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人文教育理应在化学学科—这一重要的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得以加强。任何无涉的中立的知识是不存在的,无论哪一门知识中都含有人类生生不息的价值和向往。

  参考文献:

  [1]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王大为.文史博览(理论).2013(06).

  [2]网络条件下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J].黄玉莉.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03).

  [3]网络条件下高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索[J].黃玉莉.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04).

  [4]高校科学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瓶颈与新路径探析[J].郑巍.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12).

  [5]融合科学与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人格[J].何效先,谢碧琼.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