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949
李明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高校也纷纷引进了太极拳运动,以丰富学生的运动方式,强化学生身体,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太极拳是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是我国独有的体育运动,学习太极拳对于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应加强太极拳运动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对太极拳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太极拳运动,将太极文化有效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高校;太极拳教学;现实困境

  一、引言

  本文通过对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强化学生身体体魄,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与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存在的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认知程度低,教导老师不专业几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完善教学设备,引导学生认知,加强师资建设,增添攻防教学四点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二、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太极拳于17世纪问世,至今已经具有长达四五百年的文化历史,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以儒学、哲学为核心理念,集修身养性、强健体魄、技巧运动为一身,并融合吐纳术、经络学、阴阳五行、导引术而形成的刚柔并济、柔缓、轻灵、内外兼修的传统拳术。太极拳在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延传至今,在一直不断地发挥着自身的作用。经过了历史长河的考验,目前,太极拳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人们强身健体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加健康,同时也是在引导学生进行传承我国积淀已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文化。高校学生是继承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体,因此高校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太极拳运动,以传承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二)强化学生身体体魄

  太极拳的动作极为轻灵、柔和,且速度较慢,拳法较为简单,能够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合理的调节。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作业较为繁重,自主时间不足,而且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健身手段都需要在拥有特定健身场地的基础上,如:健身房、运动馆等,需要一部分资金上的投入,以及长期性的周期锻炼才可以看到实际的效果。但太极圈并不受场地、环境、资金上的限制,只要具有一定能够伸展的范围,就能够开始锻炼,并且能够充分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能够起到缓和疼痛、消除僵硬、疏导血液等作用。

  (三)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由于外界环境的杂乱,社会上具有太多不稳定因素,而大学生往往又是独生子女,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导致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低,且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在接触外界社会时,经常会出现抵触、恐慌等消极现象,更有甚至达到了自我封闭的状态。而开展太极拳教学,首要要求便是要求学生保持心态上的平稳、松弛,再开始进行太极拳锻炼,对学生的身体、心理、品德、思想、观念等多方面加以培养。因此,通过太极拳训练能够有效地调节学生情绪、身心,让学生宁心静神,暂时忘掉消极因素,从而达到消除学生烦恼、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化解学生纠结的根本目的。

  三、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存在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设备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在开展太极拳教学时,通常存在教学设备不完善,教学设备过于老化等问题。如,学生在进行太极拳运动时,高校没有先进的广播器材,播放的音乐杂音过多,且节奏经常容易出现卡顿、暂停等现象,而太极拳的主要练习方式就是通过广播器材播放舒缓、平和的音乐节奏,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而律动。这就导致了体育教师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无法应用本校广播器材,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承担人工广播的任务,既要教导学生正确地訓练拳法,还要控制人工广播的节奏,从根本意义上违背了太极拳舒缓、平和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有效学习太极拳运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学生认知程度低

  由于目前高校校园活动较多,活动形式丰富多元,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兴趣过于广泛,喜新厌旧等问题。而太极拳又是一种古老传统的健身方式,更是容易导致学生对于太极拳的认知不正确,出现学生认知程度低,抵触太极拳,不愿参与太极拳活动,进行太极拳活动时抱有消极心理等现象。同时,国内大部分院校在组织学生参与太极拳活动时都是强制性的,加剧了学生的抵触心理,而且不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将学生原本的主体地位改变成了被动承受地位,单一地注重学生学习太极拳技术,忽视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太极文化,体会其内涵的重要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太极拳活动的喜爱程度,打消了学生参与太极拳活动的热情。

  (三)教导老师不专业

  相比较其他学术科目来说,体育教学的直观性较强,对于体育教师的技能要求也较高,因此,体育教师的技术水平不仅要赢得专业相关的技术专家的承认,还要得到学生的认同。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太极拳活动导师都是由本院校的体育教师承担,其技术水平也仅仅停留在校园学习过简单、少量太极拳的阶段,严重欠缺内在的太极拳文化知识,对于太极拳文化不甚了解,在实际教学中,也大多是通过观看视频、书籍等方式,进行加急学习,再将所学的基础性动作,传授给学生,经常出现技术动作不规范、节奏过快等问题。

  四、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教学设备

  高校应加强对于太极拳教学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太极拳教学所需要的相关设备,对已有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升学生参与太极拳活动的训练环境,让教师能够专心致志地进行太极拳教学,让学生拥有先进的太极拳运动设备与舒适、优越的训练环境,以提升学生参加太极拳运动的积极程度,最终达到促进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有效发展的基本意愿。

  (二)引导学生认知

  太极拳是我国历史传承至今的艺术瑰宝,在如今运动形式丰富多元的时代,如果想要将太极拳运动流传下去,那么就必须对太极拳运动形成正确的认知。首先,高校太极拳教师应该自身先对太极拳运动进行正确的认知,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其次,教师要弘扬太极拳运动的文化底蕴,传播其文化精神,为学生学习太极拳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让学生领略到太极拳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最后,教师要以身示范,认真地进行太极拳教学,用语言与实际行动,让学生对自身与太极拳运动形成崇敬之心,让学生保持安静、专心、虔诚的学习状态,因为只有在这样安静的情景下教学,才能让学生打消心中杂念,变得情绪自然,身心放松,才能让学生进行更有效、更优质的学习。

  (三)加强师资建设

  高校应加强对于本院校太极拳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组织现有太极拳教师集中培训、开设太极拳专项课堂、安排太极拳教师进入太极拳相关专业机构观摩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太极拳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文化素养,提升教师的太极拳技术、技巧,规范教师的太极拳动作,并提升太极拳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高校可以委托太极拳相关的专业机构提供人员对本院校开展太极拳教学进行辅助教学工作,能够利用其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丰富运动经验,充分提升本校太极拳教学的质量,并解决太极拳教师相对匮乏的问题。

  (四)增添攻防教学

  武术的精髓与核心便是技击对抗。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大部分男性学生拥有着自己的侠客梦想,女性学生也希望拥有着自身的侠女风范,他们所处的生理、年龄、心理,都决定了学生会强烈喜爱武术技击。而太极拳的攻防教学,便能够满足大学生参与技击的各方面需求。同时,通过攻防技击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太极拳教学的枯燥、单一,让太极拳教学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此外,通过攻防技击的实战对抗,学生能够加深对于太极拳动作的体验感,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灵活应用动作。因此,高校开展太极拳教学时,可以增添攻防教学,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太极拳运动的喜爱程度,增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加入到太极拳运动中来。

  五、结语

  高校是我国培养各方面人才的核心载体,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在开展太极拳教学时,要着重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与设备,从实际上掌控学生对于太极拳运动的各方面需求,要对太极拳的教学模式口进行不断地革新,建立出趣味性与科学性较高,效率与效果较强的教学模式,再通过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太极拳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太极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太极拳应用能力,让学生进行有效地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康. 邯郸地区高校太极拳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中华武术(研究),2015,4(12):75-79.

  [2]晁岳春. 鄂东地区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S1):109-112.

  [3]牛炎涛.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高校太极拳教学研究——以焦作市高校为例[J]. 焦作大学学报,2017,31(03):57-61.

  [4]马秀杰,卢建辉. 非物質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太极拳的高校传承模式实证研究——兼谈民族体育高校传承的实践[J].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03):100-1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