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晋本科高校创新竞赛团队普遍存在缺乏战略规划和目标导向、师资及研究生队伍指导、人事管理体制有效的支持等问题。本文以2013年新晋本科院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如何构建竞赛团队以及如何提高在校大学生竞赛能力,提出适合水利类专业学生构建团队、提升竞赛能力的研究方案。该竞赛团队摒弃以往导师拉动学生的传统方式,提倡简单高效、师生互动的创新方式,该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一些新晋本科高校竞赛团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晋本科院校;学科竞赛;团队构建
一、引言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双创”战略的推进,为发展学生个人素质,提高青少年创新创业意识,自2015年开始,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开展各类大学生学术科学竞赛。然而,对于大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竞赛而言,不是一个人参赛,而是一个团队,这是大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取得成绩和得到锻炼的必要和前提。所以,一个学术竞赛团队的建立对于大学生参加学术科学竞赛、认知学术活动的本质、提升科学素养有着莫大帮助。
二、水利类专业学生竞赛团队的构建理念和模式
竞赛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大学生参与学术科技竞赛不仅仅能收获更多的专业知识,更能够提高自我团队意识。然而,想要在学术科技竞赛并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个优秀学生团队是必不可少的。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类专业“大禹水利创新班”为例,结合既往经验,我们认为做到以下四点是必要的:
(一)能力突出的团队领导者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学术竞赛团队首先需要有能够洞察到原始创新思想的领导者。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能够促使团队高效运作,通过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带动,竞赛团队会有明确的目标并使整个团队能够行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敏锐的寻找到适合成为学生团队的领导者至关重要。
(二)明确的团队目标
团队建立的第一步——明确团队目标。水利类专业团队的建立特色离不开水,所以水利类竞赛团队要以水利为特色,依托水利,面向水利,服务水利,进而可延伸环保,并可以结合当下政策以及社会时事热点进行创新设计。如“大禹”学生创新团队设计的“一种防涡消涡自救式游泳衣”,就是针对每年因溺水致死人数不断上涨这一现象设计发明出来的一款创新作品;而“虹吸式农田灌溉多功能装置”,更是响应浙江省号召的“五水共治”、“剿灭劣五类水”的方针政策,节水灌溉,大大降低能耗,助力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团队成员的质量
团队的发展延续离不开人才吸纳,如何更好的吸纳优秀学生是一个难题。“大禹水利创新班”团队采用了双重人才吸纳方案:第一种方案广而泛:即主要针对对竞赛有兴趣的低年级学生,团队对其的要求为品学兼优且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考核期限为一学期,团队希望这部分同学既能迅速锻炼提升创新能力又可迅速融入团队;第二种方案细而精:即吸纳已经在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有所成绩的同学,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对这类学生的考察期限也会缩放至3个月,主要帮助其迅速融入团队,并通过比赛和项目锻炼放大其特长,培育其成为团队骨干。
(四)团队创新创业能力的检验
以专利、项目研究、课程实践、学科竞赛为载体的锻炼方法,是对团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好检验。竞赛团队可以不断地通过专利撰写、参加学科竞赛等,提高团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这些专利、学科竞赛所取得的荣誉是对团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好肯定,帮助团队迅速成长继续吸纳优秀学生加入团队,实现良性循环。
三、对水利类专业学生竞赛能力提高的研究
“大禹水利创新班”成立一年半以来,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浙江省“挑战杯”、浙江省“体彩杯”、杭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浙江省环境创意设计等在内的国家、省、市等各种级别比赛荣誉累计二十余项。
“大禹水利创新班”团队小有成绩原因分析:
(一)团队研究方向的明确,积跬步以成千里
团队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取得的创新成绩绝不仅仅是在成立后这段时间完成的,而是建立在专业兴趣之上,以专业为根基,围绕水利专业,经过一定时间积累,而“大禹水利创新班”的建立,恰恰凝聚了此类学生,解决了学生团队问题,真正在量变的基础之上一跃形成质变。该竞赛团队研究方向明确,以水利类创新为主,结合生活中的时事热点,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社会痛点,保障人们的利益和生命,提倡大巧若拙。
(二)团队创新创新思维引导
该团队在学术竞赛中的作品大都以以旧换新为原则,摒弃大而复杂的东西,提倡简单高效,尝试以巧妙简单的原理取代原有事物,从而进行创新。如作品《一种自锁防翻窨井盖及解锁销钉的设计与研发》(浙江省第十五届“挑战杯”浙江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就很好的诠释了简单高效这一特点,通过锁定机重心移动实现窨井盖自鎖,与此同时设计一个与其配套的折叠式解锁销钉进行解锁维修。该作品很好的解决了社会上窨井盖吞人,盗窃等问题,可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及经济效益。
该团队多项创新作品创新作品来源生活,并对此提出问题,经过思维碰撞,从而进行创新,解决生活中实际痛点。如团队作品《水力式升降椅》(第三十一届杭州市青少年创新大赛创新奖),该作品发现生活中传统的升降椅存在的易爆炸问题,结合水力学知识研究出安全、实用的水力式升降椅,改变了传统气压椅不稳定、不安全的缺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团队成员关注到游泳中漩涡“吞人”事件屡见报端,数见不鲜,于是设计作品《一种防涡消涡自救式游泳衣》(浙江省首届“体彩杯”大学生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利用反螺旋法消涡以及刚体法消涡设计了一种防涡消涡自救式游泳衣。该作品外观上与传统泳衣并无二致,还可以作为大部分涉水作业人员的日常穿着,起到保护生命的作用。
(三)必不可少的学校、导师支持
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团队的建立与发展和老师的支持与鼓励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也是新晋本科院校的痛点:新晋本科院校往往师资队伍正在建设,还未健全或成型,甚至教师队伍也在发展中;另外,新晋本科院校短期内并没有硕士博士两级研究生队伍的支撑,这对于迫切取得学生竞赛成绩的高校而言无疑雪上加霜,也正因如此,学校及教师更应该以生为本,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给予学生在学术科技竞赛方面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学生团队,凝聚学生群体中优秀的创新学生力量。
四、总结
本文以新晋本科院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类专业学生为对象,研究学生竞赛团队构建及竞赛能力提升。借助“大禹水利创新班”团队取得相关经验,从如何搭建团队出发,提出竞赛专业团队搭建的四点要求,进而叙述团队创新创业能力与专利、学科竞赛等的关系,并从竞赛团队搭建定位、创新思维引导、学校及导师支持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对水利类专业学生竞赛能力提高的研究方案。整体来看,建设学生竞赛团队是大学生学术竞赛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对于新晋本科院校而言,在无师资和研究生等资源的外力协助之下,本文所写研究方案对于新晋本科高校竞赛团队构建和取得学术科技竞赛突破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