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苗文是滇东北次方言苗族的书面书写形式,是大花苗历史文化、习俗信仰记录以及日常生活通信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所存在的单字多音、清浊难分、声调高低难以区别等局限,使得老苗文的使用现状一度进入瓶颈时期。本文通过研究石门坎语音系统来反观老苗文存在的局限性,为今后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的改进与使用提供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关键词:老苗文;音系系统;老苗文局限性;老苗文改进
苗语是汉藏语系下苗瑶语族苗语支。王辅世根据苗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并参照苗族的自称、居住地区以及生活习俗,把苗语分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个方言。由于川黔滇方言内部差别较大,又分为川黔滇(两个土语)、贵阳(三个土语)、惠水(四个土语)、麻山(四个土语)、滇东北、罗泊河、重安江七个次方言。石门坎苗语是滇东北次方言的标准发音点,其语音系统声调丰富,变调复杂等特点一直以来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研究石门坎苗语语音系统以及整理新老苗文、新苗文对照表进行分析老苗文所存在的局限性,以便为今后国内外学者对滇东北次方言苗文的改进和使用提供一定的语言学理论基础。
一、老苗文概述
老苗文是以石门坎为滇东北次方言苗语标准发音点,在1905年英国基督教士柏格理為传教办学,与汉族老师李司提反、钟焕然以及苗族老前辈杨雅各、王道元、张约翰等结合苗族服饰上的图腾创制的一套苗文,也称柏格理苗文、石门坎苗文,在50年代新苗文产生之后便称为老苗文,声母叫做大字母,韵母叫做小字母。但其书面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清浊难分,声调高低难区别等问题一直以来是滇东北次方言苗族在使用和改进苗文中争论不休的问题,笔者认为,结合语音系统来研究和改进苗文,是现阶段最科学严谨的方法之一。
二、石门坎苗语语音系统及新老苗文对照表研究
(一)声母研究
本文通过对石门坎老苗文、语音系统、拼音苗文三者来进行对照研究,从语音系统看老苗文存在的局限性,结合拼音苗文来研究滇东北次方言的声调高低。
1、音系声母研究
石门坎苗语音系系统声母有99个,其中包括零声母。其鼻音、塞擦音、边擦音、小舌音等特点显著,具体如下图。
声母表说明:
(1)所有浊音声母b、mb、m、v、w、dz、ndz、z、d、nd、n、l、dl、ndl、?、n?、d?、nd?、d?、nd?、?、ɡ、?ɡ、?、?、?、??都可以读不带浊送气和带浊送气的没有区别功能的两种变体,如/b/[b, b?]、/mb/[mb, mb?]、/m/[m, m?]、/v/[v, v?]、/w/[w, w?]等。
(2)元音开始的音节前面都带喉塞音 ? ,一般跟1、3、5、7调,但以元音a为词头也常出现在没有区分功能的8调中,如:[?a31??ey11]“岳父”、[?a31po54]“奶奶”。
(3)除擦音和喉音以外,所有声母都有对立的清浊音、清浊送气以及鼻冠音。
2、老苗文声母对照研究
(1)老苗文“,”表示送气;除声母和送气符号置于左上方外,其余都置于右上方。
(2)老苗文“Y”表示零声母,凡是元音开始的音节带有的喉塞音都用“Y”表示。
(3)既表示声母n又表示鼻冠音m或n。
3、从音系系统的声母看老苗文声母的局限性
(1)老苗文实际读音右上标“.”表示浊音,右下方标“.”表示浊送气,但书面书写则把二者省略,其清浊则由上下文以及新苗文声调来进行区分。
(2)老苗文读音可为t?或t?,具体读音收到所跟的韵母牵绊,后面所跟韵母为i和y开头的单元音或复元音发音为t?,清浊则由上下文以及新苗文的标调来区分,其余的发t?。
(3)老苗文发音可为?或?。读音如何由所跟的韵母牵绊,韵母为i和y开头的单元音和复元音则发音为?,其余发?。
综上所述,石门坎苗语声母系统共有99个,老苗文书面书写声母包括零声母只有53个。老苗文声母同时还与韵母和新苗文声调三者互相联系,以上所举例子皆是老苗文声母受韵母影响,在声调研究部分,会举例论证老苗文声母与声调的关系。因此,用53个老苗文声母来表达99个音系声母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韵母研究
石门坎音系韵母有29个,石门坎老苗文韵母有35个,其中6个声母用于拼读汉语。具体对照如下:
1、音系韵母说明:
舌尖元音?、?、?、?与舌面元音互补,即声母ts、tsh、dz、nts、ntsh、ndz、s、z接舌尖前元音?、? ,声母?、?h、?、n?、n?h、n?、t?、t?h、d?、nt?、nt?h、nd?、?接舌尖后元音?、?,其他声母接舌面元音i。
2、老苗文韵母说明:
(三)声调
石门坎苗语声调有8个,根据声母清浊有阴阳调,具体音系声调如下:
声调说明:
1.第4调和第7调合并为11调,但新苗文对两个调值区分比较明确,第4调为浊调l,第7调为清调k;第6调与第8调合并为31调,但新苗文对两个调值区分比较明确,其新苗文调号分别是f和s,总体上,清送气类声母出现的词频较低。
2. 阳类调大多伴有浊流,用 ? 标记。第2调阳平调调值为35,总是伴随浊流。
3.老苗文置韵母于声母右侧的头、肩、腰、脚位置来表示声调的高低。但肩部位置发两个调,分别是1调和5调;脚部位置则发4个调,分别是4、5、6、7、8调。其具体调值高低需按照上下文来判断。
4.老苗文声调高低难以区分,除了位置较明显的第2调和第3调,其余的声调难以区分,可结合新苗文的b、d、t、k调属于清声调,跟清声母;x、l、f、s调属于浊声调,跟浊声母,但借助新苗文调号来加以区分,这一方法难免有局限性,因为大多苗文文本全文只使用老苗文,没有新苗文标注,更没有国际音标来标注,即使有新苗文进行标注,也太过于复杂,并不接“地气”,因此老苗文声调高低完全由上下文来进行判断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可行性。
三、结合音系系统科学改进苗文
先阶段滇东北次方言苗语存在多种苗文并存使用现象,爭议不断,其各有各的说法,剖析具体原因则是因为各地语音系统存在差异。结合语音系统对老苗文进行改进,是合理化,是科学化更是必须性。
在结合了现阶段的滇东北次方言音系系统之外,也应注重保留原母语音系系统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综合整体而论,滇东北次方言苗语的母语活力普遍属于一级稳定保存型,但近几年由于受到大众文化以及当地汉语方言的影响已明显出现了代际断裂,有让滇东北次方言苗语音系有所简化的趋向,比如清音弱化:?a33m?au54“民族自称”简化为?a33mau54,n?u54“太阳”简化为nu54;又如鼻音弱化:nd?u35“天”简化为d?u35等。音系的简化使发音得以便利,但是一个语言从音系系统的逐渐简化,也将意味着这个语言的消失,所以笔者认为,老苗文改进所参考音系的完整性是无比重要的,这不失为一种间接保护母语的方法。
对老苗文的改进还需参考以下几点:首先,文字从它被开始创造的第一天开始起就不仅仅是信息运载的工具,它同时也是人赋予美感的艺术创作的对象,因此,我们可以把书写自己民族的文字当作民族最崇高的艺术创作来对待,说穿了就是两个字:美感。其次,多音字的存在即合理,但必要时还需要“咬文嚼字”,比如汉字多音字“着”、“阿”、“藏”等其发音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最后,民族之间的互相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其他民族兄弟的文字使用方法,例如藏文。
但总的归真而言,结合音系系统来辅助苗文的改进和使用,有助于滇东北次方言在现代化时期存在的资源性和长期性。资源性,是指滇东北次方言苗文是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工具,是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文字工具;长期性,是指苗文有其稳定性的一面,会被长期使用,即使在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苗文的使用也会继续保持下去。
参考文献:
[1]王辅世,苗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5.
[2]罗骥,余金枝,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调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3.
[3]苏文清,威宁苗族百年实录[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11.
[4]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概况[M],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
[5]苗族简史[M],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4.
[6]朱文光,潘学德,苗文源流[M],2017.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