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是一个国家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反映,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进行的,而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效和完善的体制建设。我国的校企合作体制创新首先应从纵向着手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贯通的层级管理机构,同时从横向上着手设立国家行业培训顾问机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以及能力标准委员会等辅助机构来推动校企合作教育事业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体制;体制创新
近年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结构的转变,,亟须更多的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的专业化劳动者,对这些高素质专业化劳动者的培养,离不开政府、行业企业和教育紧密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是一个国家经济、教育和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的反映,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进行的,而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效和完善的体制建设。
一、校企合作体制及体制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通常意义上讲,体制涉及组织机构的设置和相应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安排,包含体系和制度两部分。体系指的是组织机构,制度是保证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的规范。据此,校企合作体制的包含决策、指导、实施的三个层面的组织机构体系,以及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为了保障建立的组织机构正常运行而形成的制度体系。校企合作体制创新是校企合作的各个主体为了更好的履行相应的受托责任根本要求所在。
同时,在我国许多高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情况下,校企合作体制创新意义重大,它可以保障校企合作事业健康发展,从而培养更多的人才和创新更多科研成果,使校企合作各方受益:高校发挥科研和培训优势,节约教学成本,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政府实现缓解就业压力,减少就业成本;企业实现提升综合竞争力,减少人员培训成本等。
二、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路线图
结合我国当前工业化进程推进和职业教育水平发展的实际情况,我国的校企合作体制创新首先从纵向着手建立从中央到地方上下贯通的层级管理机构:从体制建设的上层面来讲,国家应设立负责统筹管理各省市级的校企合作教育事务的顶层机构,同时各省市又设有本地的相关校企合作教育管理机构,这样各地方能根据当地特点部署校企合作教育事务;从体制建设的下层面来讲,每一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进行合作时都设有合作项目的负责机构专门负责沟通合作双方。其次,校企合作体制创新从横向上着手应借鉴外国校企合作发展经验,设立国家行业培训顾问机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以及能力标准委员会等辅助机构来推动校企合作教育事业发展。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创新组织机构建设和创新文化层和制度层保障建设。
三、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组织机构建设
目前,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构建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治理体系。实现这一任务的首要前提是,政府将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部分职能进行下放,简化政府的管理职能而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满足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中各个主体参与问题的积极性,使得校企成为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真正的主体,从而建立相应的适合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措施,实现必要的权责统一。构建多元化的治理合作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明晰校企合作主体各方的工作任务及职责所在
首先,校企合作中政府应发挥引导、协调、参与、支持、规范、管理、服务的作用,负责搭建平台推动校企合作工作,积极促进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在保障企业教育决策和企业自由意志前提下,调动校企合作所有参与者优化合作机制。其次,校企合作中行业的主要职责是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制度,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发挥其行业引导的作用;其次,建立教考分离的质量评价机制,由学校、企业和社会承担教育培养工作,由行业委员会承担考核职责,发挥其行业评价的作用。 第三,学校是校企合作的另一大实施主体,其主要职责包括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办学制度、遴选优质企业、开拓合作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培养输送适应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企业技术更新、管理咨询等的智力支持、服务企业的员工培训等。第四,企业是校企合作的参与者,亦是实施主体之一。企业要树立参与办学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职业环境,以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
(二)建立责权明晰的校企合作的组织机构
1.建立统筹协同全国校企合作工作的教育组织
国家应在中央和省级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和行指委等基础上,成立统筹協同全国校企合作工作的职教组织,成员来自国务院及省级政府、教育部及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重点职业院校及行业龙头企业。其具体职责是包括,强化政府对全国校企合作工作的统筹领导,促进了政府有关部门对校企合作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制定行业企业校企合作教育发展规划,发布人才需求预测,提出专业建设标准,创新教材课程体系创新,推进本行业教产合作,校企联合办学,一体化建设,推动教师学生到企业,指导创办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办学制度。
2.组建四方成员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
在每个省区市在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组建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四方成员共同参与的理事会( 董事会)等组织形式。董事会是学院进行校企合作的的决策和领导机构,主要职能是研究决定学院办学方向目标,学院改革、建设、发展重大事项,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问题。在理事会下设区域合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政策与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创新利用等专门委员会是校企合作项目咨询和指导组织,制定学院专门委员会工作规程,规范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建立专门委员会的例会制度等;依托各地高新园区,组建由政府、行业、相关企业和学校等四方成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合作委员会,主要负责推选并产生区域内的理事单位,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联系; 建立相应评价标准,监督和评价校企合作工作的进展情况;打造区域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向理事会汇报校企合作进展情况,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专业建设合作委员会。
3.成立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为合作办学提供基层组织保障
每个学校建立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指派专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作为各自专门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协调组织机构,全方位指导和统辖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的各项事务,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校企深度合作计划以及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合作各方的权责关系,研究并制订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和政府以及社会进行必要的溝通与联系等,对于确保校企合作办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组织意义。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下设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相应职能的办公室,作为校企合作项目策划与日常管理部门,实施校企合作项目管理,实现校企合作常态化管理职能,保障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的全面完成。
4.成立校级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每个学校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校企领导、职业专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院系领导、教学骨干、行业专家等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校级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建立例会制度,确定校企合作目标,明确校企合作内容,共同制定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健全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负责组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审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专业建设、课程调整,共同开发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等教学改革;负责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的建设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负责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建立校企师资共建机制,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负责组建科研团队,搭建社会服务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科技服务、继续教育服务等。
四、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文化层和制度层建设保障
(一)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文化层建设
首先,校企合作各方应积极推动舆论引导和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体系的社会文化环境,逐步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企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形成全社会尊重技术技能人才的文化价值观。其次,互惠多赢是融通校企合作的前提,组织文化的契合是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政府应该有意识地引导校企合作走内涵发展道路, 加强融合产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动知名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实现校企文化对接形成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价值认同。
(二)校企合作体制创新的制度层建设
校企合作各方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章程,保证校企合作办学有章可循。我国政府各级政府要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明确学校、企业、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关系,确定各方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的责任,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学校与企业在法律制度的有效保障下分工协作,以职业活动为本位来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培养各类人才。通过国家立法支持及企业协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 实现办学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教学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耿洁.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5月.
[2]双岗双职一体化校企合作体制创新实践.葛竹兴张龙杭瑞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2期.
[3]我国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创新调查 许曙青.教育与职业,2014年.
[4]共赢模式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张志坚.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月.
[5]四方三层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彭银年,裴智民.继续教育研究,2012年12月.
[6]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