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慢慢地暴露出来,浮现在公众眼前。而高校中的师生关系问题也愈来愈严重,这与高校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息息相关。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并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以期对高校中管理方式的改善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人性化管理;师生关系;建立
一、项目研究背景
高校师生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而高校的教育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学生们在教师的管理和领导之下,为达到学校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共同奋斗和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对学生们的管理和领导方式和风格,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高校之中的师生关系。而高校之中传统的管理方式过于制度化与形式化,高校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当中过于遵循这些充斥着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和惩奖细则的制度,却忽视了新时代下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明显变化,使得高校教师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当中经常产生一些误会和冲突,这些隔阂拉大了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淡化了高校中的师生关系,不利于高校教学教育工作的展開。
人性化管理,最早来自于企业管理,是指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充分调动人的工作欲望,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摆脱传统管理中的强制性,进而提高管理效率。而在高校之中,人性化管理就是指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对学生的心理、情绪、素质、价值等一系列要素进行考虑,注重对学生的交流与了解。毫无疑问,在这整个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之中,会无形的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老师的教学过程都是有极大帮助的。
二、高校师生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当下,高校的教育却随着社会迅速变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其自身发展的问题,而高校之中的师生关系问题是最引人关注的。媒体报道的一些师生课堂冲突事件,让我们看到了高校之中的师生关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并且深深的影响了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师生之间关系淡漠,交流互动越来越少,学生上课不听讲、玩手机、睡觉的越来越多,教师也出现了倦教、外出社会赚外快的现象。由于缺乏正当的交流和管理教学方式,学生对老师上的课越来越厌烦,老师对学生越来越失望,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高校之中的师生关系越来越单调、贫乏,甚至是抵触。
在调查高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过程中,我们一共发放了问卷240份,其中大学生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0份,有效问卷172份,有效回收率90.5%。教师调查问卷40份,收回40份,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在收集上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现今高校之中师生关系的满意度较低,有超过半数的师生认为目前师生关系非常一般,不太满意和满意的人数差不多,前者占13.95%,后者占15.11%。而相较于高中师生关系,高中师生中40%以上的师生认为目前师生关系为满意状态,一般和不太满意的分别为12.20%和13.37%。这说明高校师生关系的满意度呈一般水平。因此,我们在收集的数据和走访调查之中发现了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两个问题:师生关系冷漠化、师生关系功利化。
(一)师生关系冷漠化
调查显示,高校师生关系普遍冷漠化。首先,从交流频率来看,就是在与教师主要接触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互动交流的也仅占29.65%,而剩下的同学在课堂上基本与老师之间没有互动交流。而相较于课外,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少,只有17.44%的同学会主动找任课老师面对面交流。其次,在交流的内容和目的上,有17.44%的同学是向老师寻求学业和个人生活、个人情感上的帮助,25.58%的同学是因为班干部和社团组织者而向老师做职务工作汇报,剩余的同学主要是以请假、挂科、补考、重修等问题才寻找老师,这也侧面反映出了学生很少积极主动的找老师沟通交流,并没有把老师当成真正的良师益友,师生关系依然比较疏远。
(二)师生关系功利化
在社会大背景和不合理的高校教师考核制度下,一些教师过于功利化,急于论文的发表和课题的申报,无法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对学生的教学与教育中去。大学本来是以教书育人,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为主的,但许多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不必要的科研当中,这使得学生们与老师的接触时间与机会不多,也很难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共鸣。更有甚者,一些老师把学生们当作免费劳动力,为他干一些科研上的杂事或者是生活上的私事,或者是帮老师做一些科研项目,从而形成一种利益共同体,这种以利益为枢纽的畸形的师生关系,更是淡化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破坏了学校的风气氛围,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三、基于人性化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分析
(一)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中的“不人性”
高校中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之中,并没有充分注重人性的本身,并没有充分地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来促进学生完成学业目标和自我素质的提升,而是仅仅靠点到、考试测评等强制手段来迫使同学们投入到学习当中。尽管如此,在这些强制手段之下,由于课堂的无聊与枯燥,还是有许多学生旷课、挂科、毕不了业的情况出现,高校教学质量没有什么根本上的改变,还让学生对课堂和老师产生了厌恶的情绪。在长期的反感和抵触之下,师生关系已然越来越疏远,师生之间难以有共同的话题,这种师生矛盾与冲突迟早有一天会因为种种偶然的因素而爆发出恶劣的事件。
(二)教师在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中的“不人性”
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对学生的生活管理中,大多只看到了一些学生的表面行为,例如今天没来上课,学习成绩下滑,四级六级过没过,却没有从更深层次的内部心理、情感、理念等因素对这些现象进行剖析。在这样不了解根本原因的情况下,老师们找学生谈话,批评教育,会让学生们觉得自尊心受到打击,情感受挫,更对自己产生一种不信任感,而且使得对辅导员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不仅降低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欲望,破坏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师生关系,更阻碍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学校在对教师管理中的“不人性”
现今的高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采用的绩效考核指标大多侧重于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发表,这种考核制度基本忽略了老师在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学过程中所做出的付出和贡献,这对于那些坚守与一线教育岗位、更擅长学生的教育培养的老师是极不公平和人性化的。高校中的这种对教师们不符合人性的管理方式与制度,促使更多的教师参加到不必要的科研项目中去,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当中,所以才会有课后基本找不到老师的现象出现。更有一些教师把学生当作免费劳动力的现象出现,而老师给予这些学生一些其他形式的好处,这种隐藏的利益关系,让淳朴的师生关系变得功利与复杂起来,师生关系慢慢的建立在利益之上,而非感情之上,这对学校的氛围和风气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响。
四、高校人性化管理下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尊重学生,欣赏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尊重意味着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尊重他们的知识缺陷、思维和经验上的不足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学会欣赏他们的优点,从他们身上找到发光点并鼓励他们。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彼此的隔阂感,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管理
在当下以90后、00后为主的大学生中,由于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上倡导的自由风潮以及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使得这些大学生们个体化差异很大,不同的学生在看待事物,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行为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在管理中多多观察区分这些同学之间的个性、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差异,然后对症下药,用合适的方法与他们进行交流互动,尝试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引导,真正的构建一种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
(三)注重沟通,打造一个完美课堂
课堂是师生之间交流的一个主要场所,所以一个完美交流互动的课堂的构建对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倾向的变化,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已不能再吸引这些年轻人们的兴趣了。基于大学生们的个性需求与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将传统的授课模式翻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课后自己预习课本,再把所得到的心得在课堂上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补充归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得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展示,也促进了学生们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四)建立合适的教师管理考核制度
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就应该把老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侧重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师生关系评价。这样,才会把教师从课题研究之中解放出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当中去,更有动力去关心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提升,帮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尽到一份老师该尽的职责。其次,还应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建立师德考评机制,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和失信惩戒,给大家创建一个互相信赖、互相理解的师生关系。
五、结语
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决定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它深深的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发展,高校应当对这一方面的工作越来越重视。而高校中人性化的管理不仅仅能增加学生在大学生活的体验感,提高大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更能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互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轻松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张玲.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2]鞠九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教育论坛,2004(1).
[3]路婧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8(3).
[4]陆稻稻.当前大学生信任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