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五个基本目标为出发点,具体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角度來研究湖南乡村建设振兴。主要阐述了当前湖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湖南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来更好地建设幸福新湖南。
关键词:幸福新湖南;乡村振兴;基本方略;新时代
一、选题背景
习总书记在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也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通过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切实改变农业农村落后面貌,拉长“四化同步”发展中农业这条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社会的短板。因此要如期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实现乡村振兴。
二、研究综述
学界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献越来越多,这跟我党对乡村建设的重视密不可分。通过对文献的内容分析,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涵方面,李平衡提出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单元内,以“布局美、产业经济发展美、乡风民风美、生态环境美、文化生活美”区域全覆盖为目标,通过对乡村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的全面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全面整合、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全民共建共享的新型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与模式[1]。二是问题与对策方面,苏四清指出了湖南凤凰县关于专项规划滞后、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同时也提出凤凰美丽乡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应当是打造旅游精品景点和线路,带动贫困乡镇发展,加大投入力度,抓好文化保护传承,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观点[2]。刘春腊对于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布置景观形象、保持乡土特色、优化经营管理等措施[3];徐良根则基于对长沙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研究,总结了长沙经验,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七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破解制约“瓶颈”、更好更快推进湖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4]。综合分析现有相关资料,可以看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研究深度还亟待加强,相关问题还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入分析。
三、新时代湖南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新时代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湖南每个人的梦想。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既是对农民历史功绩的应有肯定,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湖南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下,深入推进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党的十九大以来农村发展战略的系统总结和升华,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乡村振兴是幸福新湖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全体湖南人中国梦的关键。
四、湖南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从湖南的乡村产业结构来看,绝大多数地区并没有利用好乡村优势资源,总体而言,湖南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正因如此,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造成了乡村普遍出现老龄化、空心化的现象。乡村人口结构的失衡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日益突出,也使得乡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二)乡村环境堪忧
现阶段,湖南广大的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仍然比较恶劣,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源不仅来自农户生活垃圾和村镇工业排放,也有农牧业生产中产生的农业污染,例如滥用激素和抗生素,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使得原有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其危害不可小觑。此外,在许多乡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十分突出,部分村民的卫生意识不强,乱丢垃圾,乱倒废弃物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乡村环境的整洁与美丽。
(三)乡风文明建设缺失
近年来,湖南部分地区乡风状况不断恶化,农村教育问题成为建设乡风文明的阻碍。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利益至上的原则深深冲击着传统的乡村文化,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炫富攀比的不正之风日益盛行,农村人民逐渐遗忘了“诚、孝、俭、勤、和”的优良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办学条件艰苦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导致农村整体文明素质不高。因此,助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已是大势所趋、群众所盼。
(四)乡村社会治理环境存在隐患
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居民在经济发展、社会安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扶弱济贫等方面诉求日益增多,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缺乏完整的乡镇治理体系,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特别是基层腐败问题、农村土地征迁问题、农村留守群体问题都在加剧乡村治理环境的隐患。
(五)资源分配及利用不均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强调,应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的选择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目前对农村资源是否有正确充分的认识,是否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和分配,是乡村振兴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点。一方面,与乡村本身相关,因急于脱贫,没认清自身,就盲目发展,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政府对乡村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拉大了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难以实现乡村整体的共同富裕。
五、针对湖南乡村振兴的几点对策
(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振兴乡村产业
实现湖南乡村振兴,首要在于乡村产业兴旺。应当全面深化乡村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农业是湖南的优势产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为此,一方面,湖南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省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是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竞争力较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差。湖南应该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湖南的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我省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运用新的发展理念将湖南打造成农业强省。
(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宜居新乡村
乡村生态文明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湖南丰厚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极宝贵的财富。习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湖南在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保护,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让绿色成为湖湘大地的主色调。
(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乡风文明新农村
目前,湖南省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形成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做法。但是乡风文明建设地区不平衡、推动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与群众的期盼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应该不断深入。
一方面,要抓好”宣传、引导、监督、服务”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引领下,以党员干部、家族长辈和农村青年做带头工作。在宣传内容上紧扣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通过推出一系列有关移风易俗主题的通俗读物与文艺节目,将移风易俗这一观念深入群众的内心,激活传统道德力量和村民自觉意识,用文化涵养乡风文明。
另一方面,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针对教育问题,特别是湘西偏远贫穷地区,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基础教育设施,让留守在家的孩子们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教师待遇,鼓励优秀教师下乡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治理有效的新农村
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关键。湖南乡村治理危机的实质,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及农村体制急剧变迁背景下,农村法制建设的落后以及村民法治观念的缺失。
湖南的乡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坚持依法治国,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有效。必须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使敬畏法律、信仰法律、尊重司法成为基本取向;严格依法规范乡村组织行为,引导村民依法办事;健全完善乡村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乡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湖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应该以法治为保障,在尊重各地的村民群众意愿的前提下,依法发挥出基层群众自治的优势,实现乡村治理合法有效。
(五)因地制宜,打造湖湘精品特色村镇,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乡村富裕
其一,实现乡村富裕,湖南必须因地制宜,谋求创新,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建设湖湘精品特色村镇。湖南乡村资源非常丰富,只有正确认识自身优势,抓住发展和投资的重点,找到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才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其二,政府部门应当起到引领激励的作用。湖南大部分乡村都并不是完全资源贫瘠,而是因为知识文化落后,发展方向错误,没有找到致富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或没有良好利用能力。因此,政府就要发挥指引支持作用,运用科学的知识和强大的能力,帮助还没有发展方向的贫困乡村找到或创造发展点,激发贫困乡村的发展热情。将关注点从富饶乡村转移到贫困乡村,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根据贫困乡村发展所需提供合理帮助。从而缩小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李平衡:《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来自湖南浏阳的经验与启示》,《生态经济》,2018年1月第34卷第1期.
[2]蘇四清:《湖南凤凰县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17年1期.
[3]刘春腊:《新农村建设中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地理》,2009年2月第29卷第2期.
[4]徐良根:《更好更快推进湖南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探析———基于长沙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研究》,社会科学版,:2016年9月第十五卷第六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