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是目前探索的话题之一,对于工作-家庭关系经历了从工作-家庭冲突到工作-家庭平衡,再到工作-家庭促进。处理好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文章对二者关系发展的历史嬗变过程进行阐述,总结对其的影响因素和未来的期望。
关键词:工作-家庭关系;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平衡;工作-家庭促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女性价值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出来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生命的价值,提升个人和家庭的福祉[1]。在这种形式的出现下,处理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变成相当严峻的问题。国外最早对于工作-家庭关系进行研究,而我国起步较晚,但就目前我国国情而言,恰当处理好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的目的在于对工作-家庭关系的发展进程进行阐述,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工作-家庭关系问题的产生
随着经济发展和女性思想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自身价值而选择工作而不是当家庭主妇,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独立的机会[2]。因此在女性选择出来工作的背景下,双职工家庭成为了主流。由此导致了原本由女性和男性分别承担的家庭和工作任务现在需要两人共同承担,致使男性或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中同时扮演着两个角色,并不断在这两个角色中转换[3]。
在这角色转换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出现了工作-家庭二者之间关系的转变。工作-家庭关系的产生,也间接表明了女性对于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的不认同,促进实现性别平等的进程。
三、工作-家庭关系的发展
(一)工作-家庭关系的发展
工作和家庭是现代人两个重要的生活系统,二者之间既有相互对立和冲突的一面, 也有相互支持和促进的一面[4]。对于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学者们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工作-家庭冲突到工作-家庭的平衡,再到工作-家庭的促进。前人最早研究的是工作-家庭关系中的冲突问题,学者们的结论还是比较一致的,即认为工作-家庭冲突与压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Frone(2003)认为,工作-家庭平衡是一种由于兼顾家庭和工作而导致的相容和冲突并存的生活体验,整合了冲突与促进的视角[6]。
(二)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不同视角
1.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冲突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其诞生初期,人们对工作-家庭冲突这一概念并未得到一致的定义,Greenhaus和Beutell(1985)将工作-家庭冲突定义为“一种角色间冲突的特殊形式, 在这种冲突中来自工作和家庭生活领域的角色压力是不相容的”[7]。Greenhaus(1987)在后续的研究中指出,工作-家庭冲突具有双向性的特点,并将工作-家庭冲突分为两种模式,分别为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在实际的研究中,人们更加频繁的涉及工作→家庭冲突而较少研究家庭→工作冲突[8]。
2.工作-家庭平衡
与工作-家庭冲突相似,目前对于工作-家庭平衡的定义在学术界也尚存争议,Greenhaus等人(2003)提出,工作-家庭平衡的定义为“个体能够均在时间、心理等方面均衡的参与到工作与家庭角色中,并且也从两种角色中获得均衡的满意感体验”[9]。Greenhaus和Allen (2006)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概念做出更新:“个体在工作和家庭两种角色中所获得的成绩和满意感与个体对两种角色所付出的优先权的一致程度”[10]。Grzywacz等人(2007)则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工作-家庭平衡进行了定义:“工作-家庭平衡是一种通过在工作和家庭领域中与角色相关的合作者的协商和分享来完成的对角色期望的达成”[11]。两种观点分别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对工作-家庭平衡进行定义,论是主观的平衡还是客观的平衡,都降低了工作-家庭冲突对个体的消极影响,这恰恰说明工作-家庭平衡是一个包含主观平衡与客观平衡的概念结构,而不是单一的从个体自身的心理感受或社会功能的实现所定义的。
3.工作-家庭促进
现有的工作-家庭促进研究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研究者先后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概念来描述工作-家庭促进。其中,更加具有代表性的是以下三个概念:积极溢出(positive spillover)、丰富(enrichment)和助长(facilitation)。
Crouter(1984)首先提出工作-家庭积极溢出的概念,认为在一种角色中取得的收益可以正向转移到另一角色中,并能给另一种角色带来收益[12]。Greenhaus等人(2006)提出工作-家庭丰富,认为个体可以从工作一种角色中收获有意义的资源,从而帮助其在另一角色中更好的表现[10]。Wayne等人(2004)提出工作-家庭助長概念,认为个体因为投入到一种角色所获得的资源能够使其在另一角色领域的整体效率提到提升,助长关注的是个体某一角色的资源对另一角色的整个系统水平发生的影响[13]。
(三)工作-家庭关系的影响因素
1.家庭责任的变化
家庭会对家庭-工作的关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家中是否有孩子或老人需要照顾,照顾年迈老人及孩子的需要越高,则个体对于工作-家庭关系的平衡就越差,更加容易导致工作-家庭冲突。
其次, 家庭生命周期也会对个体的工作-家庭关系产生影响,家庭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家庭初成立阶段,这一阶段中个体的负担与干扰都会增加;(2)连续性阶段,如对丈夫及妻子的工作和家庭责任做出改变;(3)对称性角色分配,将丈夫和妻子的工作及家庭角色调换的方法来减少负担和干扰,双方轮流照顾小孩或老人,与此同时需区分两人主要的角色分配。如妻子主要负责家庭生活的协调,丈夫主要负责职业方面的发展 [5]。
2.工作岗位的管理实践
工作崗位的管理实践也会影响个体的工作-家庭关系。
首先,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社会劳动分工是以性别为基础的。因为男女的社会角色分工不同,随之产生的是对于男女个体的工作需求不同,如女士可以因为照顾孩子请假而较少的造成工作绩效考核成绩的降低,而男性则不然,请假照顾家庭的男性则往往获得较低的绩效评估得分、较小的晋升机会和较低的工资增长幅度[14]。
其次,高效管理系统会在时间方面导致工作对家庭的负溢出,比如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奖惩制度会不可避免的增加个体的工作时长而影响到个体的家庭生活。
另外,远程工作及自由地点工作近年来被作为一种解决工作-家庭平衡的途径,这种工作方式促进了工作-家庭的融合,提高家庭工作界限的弹性。但与此同时可能也会对个体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如与社会的脱节,或对个体家庭时间的过度占用[15]。
3.社会文化的影响
社会观念会影响员工对工作—家庭冲突的感知以及对工作-家庭关系的管理。不同的社会文化对冲突的认知存在差异而导致员工对工作-家庭平衡的态度与策略不同[16]。如国内的普遍观点是女性的主要付出在家庭,因此有女性在面对工作-家庭冲突时往往会满足家庭的需求而不是工作,反之男性则更多的被给予经济及事业的责任,因此在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中更多的会偏向事业的发展而非回归家庭生活。
四、未来研究展望
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发展至今,从最初的关注工作-家庭冲突及多重角色带来的困难逐渐也将工作和家庭角色之间互利互惠、相互促进的一面带入研究视野,扩展了对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视角。目前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成果还不多,关于工作-家庭关系的研究则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工作—家庭关系研究必须实现从定量研究到定性研究、从跨部门和学科的研究到纵向研究的转变[17],此外还必须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1)不同管理阶层的研究,高层的管理者作为制定管理规则的决策者,同时也在承受着工作-家庭关系的冲突;(2)个体的人格及个性因素与情境的交互作用;(3)跨文化视角下的工作-家庭关系处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娜,李永鑫.冲突、平衡与促进: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历史考察[J].心理科学2008,31 (06):1468-1470.
[2]李亚妮.亚工作和家庭的平衡:中国状况分析及政策研讨会”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8(04):66-70+75.
[3]刘三明,马红宇,康素杰,申传刚.国外工作-家庭冲突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3(05):116-121.
[4]郭昫澄,马红宇,姜海,袁明.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文化视角下工作-家庭关系差异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06):1036-1044.
[5]刘永强.工作—家庭冲突及其平衡策略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10):51-57+64.
[6]Frone,M.R.(2003) Work–family balance. In J. C.Quick&L.E.Tetrick; (Eds.), Handbook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pp. 143–162).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Greenhaus,Jeffrey H. Nicholas J.(1985).Beutell.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76-88.
[8]Greenhaus, Jeffrey H, Arthur G.Bedeian, and Kevin W. Mossholder (1987) "Work Experiences, Job Performance, and Feelings of Personal and Family well-being. Journal of Vocationa/ Behavior 31(October): 200-215.
[9]Greenhaus, J.H.,Collins, K. M., & Shaw, J.D.(2003).The relation between workJ. D. (2003).Family Rol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ior, 63, 510–531.
[10]Greenhaus J H, Powell G N.(2006).When work and family are allies: A theory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31: 72~92.
[11]Grzywacz, J.G. & Carlson, D.S.(2007). Conceptualizing work family balance: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s, 9(4), 455–471.
[12]Crouter,A.C(1984).Spillover from Family to Work: TheNeglected Side of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J].Human Relations,( 37) : 425-442.
[13]Wayne, J.H.Musisca, N. &Fleeson;, W. (2004).Considering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in workin work in workinworklity in workmAssoc,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socaumAssocAssocAssocdividual perspectives (pp 61-84). Mahwah, NJ:
[14]Butler, A.B.,&Skattebo;, A.(2004). What is acceptable for women may not be for men: The effect of family conflicts with work on job-performance ratings.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77, 553–564.
[15]Sullivan,C, Lewis,S.(2001). home-based telework, gender, and the Synchronization of work and family: Perspectives of teleworkers and their co-residents. Gender, Work and Organization, 8: 123-145
[16]Valcour, P. M, Hunter, L W.(2005). Technology, organizations, and work-life integration.In EE.Kossek&S.; Lamberts(Eds Work and life integration. Organiationalcutural, and individual perspectives (pp 61-84).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7]Poelmans, S.A.Y.(2005).Work and Family An Intemational Research Perspective. Mahwah, New Jersey:lawence Erlbaum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