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外交说词是外交人员在外交场合的言语表达,是人们较多接触到的外交语言,如今,国家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使外交语言承载的价值越来越大。外交场合具有特殊性,外交说词、外交说词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二者间的转换值得进行深入探究。在外交翻译过程中,应当坚持精准统一、通俗易懂、灵活主动的翻译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阐明本国政治立场,促使外交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外交语言;外交说词;转换
一、外交说词的真实含义探析
外交说词代表的是国家立场,向外界传达的是国家对某一国际事件、某一国家的外交行为或对外政策的支持、中立或反对态度。外交语言的分寸感、含蓄性、模糊性等特点使得外交说词不像其他语言那样言之凿凿,需要人们认真揣摩。
(一)外交说词中的“赞同”
“亲切友好”一词经常被用来形容一场会谈,这说明会谈双方具有契合点。以中韩高层的外交互动为例。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会面,并围绕中韩关系、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地区局势等进行了探讨,外交部发文称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这样的外交语言表述是闻不到火药味的,中韩两国地理位置临近,文化渊源相通,经济交融旺盛,因此在很多领域有共同利益,双方坐下来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诉求,是对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申。
评论一场会谈是“建设性的”,意思是双方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是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曾经在在第十届亚欧首脑会议上表示乌克兰问题米兰会谈具有建设性,“有关国家领导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分歧很多,但不管怎样,会谈还是举行了,这为各方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建设性的”表述是不言而喻的,乌克兰冲突并非一日酿成,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复杂问题,危机的解决也不可能单靠某个国家,但是只要能够协商,总会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因此“建设性”的表述常用来阐明双方的关系比以前更进一步,具有一定的奠基意义。
说一场会谈是“有益的”,意思是双方虽然并未取得能够落实的成果,但谈总比不谈的效果要好。法国时任总统奥朗德和伊朗总统鲁哈尼在2013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期间进行了会谈,法国政府发言人贝尔卡塞姆对媒体表示,奥朗德在会谈中要求鲁哈尼在叙利亚问题、黎巴嫩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正视”其应付的责任,鲁哈尼则表示希望叙利亚能够结束战争。对此奥朗德认为该会谈“非常有益”,国际问题纷繁复杂,有益的会谈是事件向好发展的信号。
尊重,即不完全赞同,持保留态度,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外交表达词汇。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政府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韩国是否出席一直备受关注。美国国务院表示,“是否出席活动是各国自主决定的事项,我们尊重韩国的决定。”这里的“尊重”是美国在中美韩矛盾着的三角关系中寻求契合点的恰当的语言表述,显示了外交艺术的韵味。中韩的经济、文化日渐相融,美国对中韩任何程度的接触都流露出敏感的情绪。
赞赏,字面意思多为对一国的对外政策或行为表示支持。2017年8月13日,日本NHK电视台在日本侵华战争战败72年前夕播放了一期名为《731部队的真相》的特别节目,日本731部队20多个小时的认罪录音被还原,这支部队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被完整披露。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日本国内有识之士揭露历史真相的勇气表示赞赏,希望日本正视历史,真诚聆听国内外的正义呼声,及时弥补历史时期的错误。这里的“赞赏”是一种外交姿态,是对日本有识之士的赞赏。
(二)外交说词如何表达“反对”
“持保留态度”,意味着较为委婉的拒绝。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始终不愿正视中国的崛起,对中国的崛起持保留态度。正如2013年李光耀接受美国《时代》杂志访问时表示,新加坡东南亚对中国崛起的作用持保留态度,认为中国最终希望能够成为世界霸主,但在未来的四五十年内仍会保持低调,先培养实力。言外之意即我们拒绝同意中国的崛起事实,中国有落后的基础建设、软弱的机构组织、不健全的制度等,这些都是中国崛起的羁绊。但是“持保留态度”的语言表述所带来的可接受性远高于“拒绝同意”,意思是我们不否认中国飞黄腾达的可能但要允许我们发出质疑的声音。
说会谈是“坦率的”,暗示的是谈话双方仍然存在严重的分歧,但是通过会谈进一步了解了对方。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的中方欢迎宴会上谈到中美关系的缓和时说“我希望我们这个星期的会谈是坦率的,本着这种坦率的精神,让我们在一开始就认识到这样几点:过去一些时候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越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在我们讨论我们的分歧时,我们哪一方都不会在自己的原则上妥协。但是,虽然我们不能弥合双方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
严重关切,意即对所指事件的关注度很高,且通常包含有反对的意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曾就印度官员会见即将访问中国藏南地区——“阿鲁纳恰尔邦”的达赖发表讲话,并称“中国对有关消息表示严重关切”,中方希望印方严格遵守在涉藏问题上所作的承诺,不给达赖集团的反华分裂活动提供舞台以维持和推動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严重关切”是一种措辞相对严厉的表述,在这个案例中,如果印方罔顾中国感受而做出过激举动,中国将会坚决干预。
强烈谴责,该词表达出的反对意味是非常明显的,常用于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事件的表态。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就我国公民被恐怖组织杀害事件发表讲话并表示,中国强烈谴责“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残忍杀害中国公民这一暴行。对公民生命权的忽视和践踏就是对人权的忽视和践踏,国家有捍卫公民生命权的责任和义务。除该事件外,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南海仲裁案、韩国违反民意部署“萨德”防御系统都明确表达了坚决的反对态度。
悬崖勒马,意思是在悬崖边缘及时勒紧马绳,比喻在紧要关头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这是一种明言禁止的外交说词。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是日本却罔顾历史,上演“购岛”闹剧。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发表讲话称:日本单方面的购岛行动没有法律依据,是无效的,希望日方不要错上加错,及时悬崖勒马,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正确轨道上来。“悬崖勒马”的表述阐明了中国不惜使用武力誓死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
勿谓言之不预也,意即不要事情发生后再后悔事前没有接到警告,是中国历史上最掷地有声的外交词令,它明确了中国政府对严重威胁国家利益和安全事项的忍耐限度,如果对方罔顾劝告,那么接下来双方可能就处于战争状态了。新中国历史上两次最早使用“勿谓言之不预也”,分别是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两者分别指的是中国对印度和越南侵犯中国权益所下的最后通牒。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但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勿谓言之不预。
二、说词与真实含义转换的意义
(一)遵循恰当的语用原则能够推动外交目标的实现
语用原则是交际双方进行言语交际时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交际双方进行言语理解和话语组织的工具。根据语言哲学家的观点,在言语交际中,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主要涉及钱冠连的“目的-意图原则”、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以及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这些原则的相似之处都是为了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遵循恰当的语用原则能够赋予外交说词真实含义,有助于推动外交目标的实现。前文列举的表达赞同意义或者反对意义的外交说词,没有采取直白式一问一答的语用策略,而是结合交际语境、外交事件的轻重缓急并结合外交目标,遵循了恰当的语用原则,才使得一个国家的外交行为服务于外交目标,从而捍卫了国家利益。
(二)外交说词对真实含义的传达有助于提升外交话语权
语言及其产生的意义经过一定的社会化过程能够产生主导话语,话语反过来又影响社会意义的形成与传播。如今,话语权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权力的表现方式之一。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体现了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综合运用。如果一个国家的外交语言不成体系,不能对国际事务有效发表意见,那么国际话语权无从谈起,外交话语权也无从谈起,国家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外交说词表述的真实意义往往是支持、反对或中立,敢于说“不”是外交立场强硬的表现,是对原则立场的坚守。但在闡明国家对某个事件的看法时,除原则问题不可妥协外,需要灵活利用外交说词的延展性给对方留下揣摩和交涉的余地,对利益攸关方接下来的举动起到警醒或者期待作用。外交说词的恰当运用充当了提升国际话语权和构筑文化自信的催化剂。就中国而言,国际利益原则是“我国涉外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涉外交往活动中都必须贯彻执行。该原则强调在尊重他国利益和尊严的基础上,更要维护本国的利益和尊严”。因此,近30年来,中国立足于改革开放,积极在外交场合发声,捍卫国家利益,外交语言承载的故事和价值被搬上国际荧屏并走进人们的视野。
三、结语
外交说词是外交官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言语博弈,其背后彰显的真实含义立足并服务于本国的国家利益和在此基础上的对外政策。对中国而言,国际政治的复杂性需要每位对外工作者认清时局,只有理清外交说词的真实含义,才能洞悉对方的真实意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英帆.外国领导人访华讲话选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3.5.
[2]张百新.钓鱼岛是中国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7.19.
[3]孙吉胜等.中国崛起话语对比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3.
[4]马旭红,郝建.国家间社会资本增强与国际话语权提升[J].人民论坛,2014,(463):224.
[5]王华,邓自新.现代社交礼仪[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53.
[6]杰夫·贝里奇,莫里斯·吉恩斯-索珀,奥特等著,陆悦璘、高飞译.外交理论—从马基雅弗利到基辛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