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柳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经验与措施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709
柳玉雯

  摘 要: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首先介绍非遗保护的意义和原因,而后介绍柳州市非遗保护工作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措施,希望能够在日后非遗保护的相关工作中起到一定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柳州市;非遗保护;问题;应对措施;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柳州市群众艺术馆肩负着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光荣使命,负责调研入非遗名录的项目,从建设保护工作平台、创新保护利用方式、收集、整理全市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笔者与同事积极深入调研,实地走访考察,分别到柳州各县市区及乡镇,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调研。对有待开发的项目,在申报流程、传承提升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对已纳、开发项目生存发展空间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对传承人也从自身素质、保护能力、持续发展等方面给予指导、提升和帮扶。2012年底,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单位。截止2018年4月,柳州市共有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戏、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柳州山歌等67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12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遗保护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意义

  (一)非遗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长时间以来的智慧及创造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长期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中,就是因为具备屹立不倒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视的是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文化资源、人文环境以及民族素质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能够浇灌人们的心灵,促使人们的思维强度不断提升。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能够让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以及民族整体文化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落实过程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二)非遗保护能够维持文化多样性并保护我国文化主权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当中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融合在一起。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民间非物质文化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现阶段我国非物质文化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首先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生态产生一定影响,民族文化特性受到冲击。第二,因为现阶段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地重视,大量非物质文化资源流失,对我国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和生存造成负面影响。在非遗保护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应当积极主动地针对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进行保护,始终坚持文化多样性,保护我国文化主权及文化安全。

  (三)非遗保护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措施

  在我党十六大报告当中明确地提出,先进文化的发展,其实是面向现代化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当中,中华民族祖先遗留下来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以片面抛弃。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源泉。离开民族民间文化,文化建设工作也无从开展。在我国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非遗保护问题应当得到充分地重视。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各民族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活实践,具备民族性和大众型特征,隶属于先进文化建设包含的范围内。针对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应当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促使保护和发展、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平衡得到保证,构建具备深厚文化地域与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原因

  在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传统非物质文化诞生的土壤逐渐消失。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以往农耕文明背景下诞生的很多文化形态逐渐消失,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生长土壤逐渐发生变化,民间文化与民俗风情也逐渐演变。在工业化的影响下,很多手工类的传统民间文化更成为了历史。大部分民间特色文化仅仅在城郊及偏远地区当中有所留存,民间艺人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其制作工艺也存在没有传承人或者传承人素质不高、传承工作困难的情况,许多项目基本上进入到了一种逐渐消亡的境地当中。

  全球化发展趋势带来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融合,并且在国家竞争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频繁,世界各个地区人们持续百年以上的生活理念、生活模式逐渐发生变化,大众文化随着传播媒介进入到各个国家当中,传统的文化模式不再是主流文化。在“全球价值观”和“乡土价值观”相互碰撞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更在文化领域当中推行“单边主义”思想,宣传西方价值观念,引导世界范围潮流,促使各个地区文化地域思维模式和文化价值观之间产生冲突,甚至演变成文化趋同性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柳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经验与方法

  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5年开展,并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实地调研与保护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方法。

  (一)构建传承基地实现项目传承共享目标

  根据基地建设标准,多次对传承人、受众对象以及基地资源条件进行前期调研后,构建传承基地并投入使用。截止到2017年年底为止,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已经建成三所自治区级别非遗保护工作平台:选取了有着长期侗族大歌教学传统的三江县中学作为侗族大歌传承基地,投入20万元为该校建设集展示、培训、演出功能的侗族大歌展演场馆;投入10万元在侗族大歌发源地之一三江县梅林乡的五所适宜场地(侗族大歌国家级传承人吴光祖家中、梅林中学、乡政府等)建设侗族大歌音乐教室,配置音响器材及教学设备,供传承人传歌带徒及当地村民学歌唱歌使用;依托柳州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的优秀师资及其对侗族木构的专研成果,投入20万元在校内建设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博物馆,陈列展示侗族木构建筑模型、营造工具以及设计图稿等,并借此将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保护融入高校专业教学中。以上传承基地均能在保护单位的监督与指导下有序开展保护工作,力求做到将侗族大歌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共享最大化。

  (二)培养传承人尤其是青年传承人

  为了让传承人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升,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每年组织传承人进行综合性和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会和考察学习活动。每年开展柳州市“侗族木构建筑构建技术”传承人培训工作,邀请高校教授为传承人讲授现代建筑理论以及电脑制图技术,在加强传承人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技艺水准,开拓创新思维。每月在三江县开设“侗族大歌免费培训班”,截止到目前已经开设26期,培训2200余人次。此外,充分利用可用的平台和资源,积极组织传承人参加区内外的非遗博览会、文化遗产日及各类群文展演等交流活动,让传承人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培养传承人的工作中,尤其注重青年传承人的培养,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2015年,柳州市群众艺术馆与侗族大歌国家级传承人吴光祖合作编制《侗族大歌教材》。由馆声乐专业老师对吴光祖歌师收集整理的32首侗族大歌进行修改,完成歌谱录入工作,编辑完成的《侗族大歌教材》已赠予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市民族高中及三江县中学等多所院校作为侗族大歌教学所用。

  (三)组织扶持非遗活动,以“接地气”的形式带动项目活态呈现

  从2014年开始,柳州市群众艺术馆连续对侗族大歌传承气氛浓郁的三江县梅林乡侗族大歌传承活动开展给予人员指导和资金扶持:派馆专业老师多次深入梅林乡,现场指导侗族大歌节的组织、策划、汇演及后期活动总结工作,并给予资金补助,通过帮扶,侗族大歌节的活动开展得到了有力支撑。2016年6月起,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推出“唱响侗族大歌 传承民族文化——侗族大歌走基层系列活动”,将侗族大歌带进学校、社区、工厂,反响热烈,广受好评。2015年6月,柳州市群众艺术馆推出公益性免费科普项目“柳州非遗学堂”,以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题,由非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知名文化学者亲自授课,通过讲解和互动的形式,让参加者零距离地接触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对城市民族文化的了解、提升自我修养。自2015年6月开班至今,“柳州非遗学堂”已经举办了37期,深受市民们的喜爱,每期报名都十分踊跃,已然成为柳州市非遗科普项目里的招牌。为增强广大青年学生弘扬、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自2016年起,“柳州非遗学堂”还开展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并于2017年暑假举办了为期五天的非遗夏令营,以“三江农民画”、“竹编”等中小学生喜爱的项目为主题,丰富同学们的暑假生活。2017年11月,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启动广西戏曲摄影作品校园展,并同时配合“桂剧脸谱”主题的“非遗学堂”课程在柳州市中小学进行巡课、巡展,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深入基层、接上地气、走进校园,古老的非遗以全新的形式得到传播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零距离地感受深入人心,特别是在青少年的心中扎根,重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合肥师范学院张道升.要用创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N].合肥晚报,2018-05-09(A03).

  [2]罗婉红.寻根传舞: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傳统舞蹈学术史的回顾与评述[J/OL].民族艺术研究,2018(02):173-182.

  [3]付文尧,蔡德明.“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创新研究[J/OL].四川戏剧,2018(03):112-115.

  [4]顾大治,王彬,黄雨萌,许晓迪.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以安徽绩溪县湖村为例[J/OL].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02):1-6.

  [5]牙森江·买提尼牙孜.论南疆茶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以保护口头传承功能为例[J].福建茶叶,2018,40(05):382+38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