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育的开展主要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接班人,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学生的的独立意识及主体意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原有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较大的挑战,单纯的进行知识的灌输也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要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得到了推广,本文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模式,指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应用隐性课程的理论,注重对隐性思想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通过较为隐蔽的方式让学生在无意之中习得某种经验或思想,这种教育方式的应用有利于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进行不断完善,使学生整体品质得到提升,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规范,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与渗透性
隐蔽性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本质的一个特点,所谓的隐蔽就是有其他事物进行遮盖和掩护,也就是需要依附或渗透在其他物体或活动之中才能发挥作用,不能独立出来[1]。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的内容全部暴露了出来,通过正面灌输的教学达到自身的教育目的,而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包含的教育目的及内容等都不会直接的表露出来,教师也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传授,而是把教育的内容等都隐藏到了大学文化氛围的营造及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等之中去了,使知识潜移默化对学生产生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这种隐蔽性特点并不是说让思想政治教育消失,而是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教育的存在,教师的教学活动需要是自觉的,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渗透性,这一教育方式在形式上具有寓他性,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比较实际的,能够独立存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则具有隐蔽性,教育过程是无意识的,它将教育内容与实践活动进行了融合,使其渗透在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内容上的融合[2]。这种渗透性不会对其他的实践活动的實施产生破坏,属于一种融合状态下的渗透,使实践活动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教育内容与目的,思想政治教师需要对这一教育方式进行合理的设计,实现两者的巧妙融合。同时,这种渗透性的特点也表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而是需要进行逐渐的积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感悟将相关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与跨时空性
自主性指的是不受他人的支配,不依赖别人,能够进行自我判断和行动,通常包含自主的态度与行为两方面的内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学校开展正规的德育课去进行知识的传授,它属于具有知识性、理论性的德育课程体系,是高校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开展的,学生需要根据课程安排进行学习,考试合格才能获得学分[3]。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属于一种自主性的教育形式,学生不需要在课堂是直接接受教师的教导,也不会感觉自己处于被教育者的地位,在隐性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不同的教育活动去进行自我体会与感受,进而实现自我的进步,能够防止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产生逆反心理或对抗心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更好的突显,属于学生的一种自主选择与参与的过程。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严格限制,可以在高校教育的广阔时空范围之内开展,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课堂上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其所承受的局限因素比较多[4]。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通过自己进行有意或无意的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感受而获得领悟与经验,不会受到时间、地点、教学工具等的局限,校史、校训、学校的规章制度、精神文化活动等都能让学生在无意识情况下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这种教育形式的跨时空性,它是无处不在的。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增强隐性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工与合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理念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进行转变,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进行更新,实现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5]。教育环境的差异需要采取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课堂教学等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下适合采取显性教育的模式,在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掌握的知识比较有限,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比较单一,在心理上对教育者存在较大的依赖,比较信奉权威,因此,显性教育的实施能够比较快速的获得一定的教育效果[6]。在相对比较开放的环境下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突显其渗透性的特点,比如在对思想政治课程中,讲解道德的起源、性质等理论内容时,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能够达到较为高效、直接的效果,而要想对这些理论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感悟就需要实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理论内容的真谛,对文化传统进行宣扬也是非常有利的。显性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隐性教育则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影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高尚的品德,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分工,对教育目标及教育领域、时机进行明确,进而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将隐性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方法与显性教育进行结合,增强教育的渗透性。
(二)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拓展
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途径及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与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阻碍了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因此需要对这一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拓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7]。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下,可以利用网络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拓展,一个是情理交融的方法,可以选择网络是自然或创设的环境对学生实行情感上的陶冶,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文学、音乐、影视、美术等艺术对学生实行情感陶冶。还有就是示范法,通过网络树立先进道德典型,典型的树立要求相关材料要真实、可靠,比如每年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就是比较好的教育案例。再就是价值澄清法,网络上的信息有真有假,需要学生去进行辨别,价值澄清法能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与评价,获得清晰的价值观念。还可以利用文艺类的音像文献进行隐性教育,影视文献具有比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够通过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让人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将人的情感体验与想象力进行结合,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反映爱国情怀的影视作品的出现,就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比如《亮剑》、《建国大业》等电视剧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三)健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的内容及范围都是比较广的,教育者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策划与组织,广大教职工与学生也需要积极的进行配合,综合保障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升这一教育形式的实效性[8]。一方面,需要形成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相一致的领导管理机制,根据这一教育形式存在的隐蔽性、长期性等特点,对其进行统筹安排,先确定教育的目标及结构、评估等内容,确定组织者,校领导需要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加强重视,通过相关政策的实施为这一教育提供支持,比如提供资金支持或者人力支持等等。另一方面,健全相关制度促进教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提升,对高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及教育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同时健全对课程及教师职责的考评制度,在教材、课程评价中加入价值引导、思想熏陶、教师评价等的内容,让教与学都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三、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高等教育得到了普遍的實行,人们对高校教育质量也有了更多的关注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样不容忽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能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弥补,同时这种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内在要求相一致,高校需要这对自身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积极的改善,对其中潜在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与利用,实现隐性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春鹤,兰达赓.微网络载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人生十六七,2018(08):101.
[2]杨瑞萍,佘蔓.优化微博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01):62-68+57.
[3]王平.论辅导员内隐性胜任特质及其培养——再读教育部2017版《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214.
[4]谭彩,胡广华.论高校艺术文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设计艺术研究,2017,7(06):62-65+103.
[5]缪文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新探——以隐性教育理论为视角[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7,26(04):54-56+97.
[6]方晨彦.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探析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S2):21-23.
[7]高鑫,王一涵.构建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智库时代,2017(16):151-152.
[8]王霞.应用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及实践效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05):80-8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