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诗言志”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840
刘赵莹,王军涛

  摘 要:“诗言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论。“诗言志”中的“志”,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解释,经过探究把它理解为“政治情操”。该文论的提出,说明了诗的功用和价值在于“言志”,这在后来很多诗人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而诗言志的艺术表现形态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言志与缘情的对立,衍化出重理和重情两派,直至情态并重。

  关键词:“志”的内涵;古人用诗;言志与缘情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奠基石,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的序中指出:“诗言志”是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1]“诗言志”这一学说产生后,历代的文论家对它进行了阐释,每个人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探究“志”的内涵、古人以诗言志的例子、詩言志与诗缘情的关系三个方面来展开。

  一、“志”的内涵

  《尚书·尧典》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是《尚书·尧典》记载的舜帝与乐官夔的对话。“诗言志”产生的时期,存在很大的争议。王运熙和顾易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中写到:“这段话自然不可能是上古所谓尧舜时代的原始文献。……即使这一说法提出较晚,也还是可以视为西周、春秋之际人们对于诗歌性质、功能的认识的一种概括性表述。”[2]可见这一文论很早就产生了,而文论越古老,存在的争议可能会越多。

  汉字随着时代的发展,词义的意思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有新的释义。如果要正确理解“诗言志”的内涵,那么就需要先弄清楚“志”的内涵,因为一旦“志”的意思发生变化,“诗言志”的意思也会随之变化。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志”解释为:“意也,从心,之声。”[3]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把“志”理解为意从心中所出,也就是说把心中所想的意思表达出来就是志,相当于今天的意向、意念。《说文解字》中对“诗”的解释为:“志也,从言,寺声。”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诗”理解为心中的意思用韵语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是诗,当然这种说法略牵强。不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诗”和“志”互训,也足以说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要的联系,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诗”理解为“志”的一种表现形式。

  现代学者对“志”的解读最到位的有两位就是朱自清和闻一多。闻一多先生在他的《歌与诗》一文中写道:“志与诗原是一个字。志有三个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这三个意义正代表着诗的发展途径上三个主要阶段。”[4]上古时期文字还没有产生,那么人们心中的想法只能口耳相传,口耳相传凭借的是记忆,故“志”有“记忆”的意思;后来文字产生,记事可以书写文字,故“志”又有了“记录”的意思;再接着诗与歌合流,诗用韵语表达的记事不仅仅是为了记事,也有了抒情的成分,故“志”也有了“怀抱”的意思。朱自清的《诗言志辨》引用了这段话,但他在文中写到:“到了‘诗言志和‘诗以言志这两句话,‘志已经指‘怀抱了。”[5]这就是说,朱自清先生认为“志”的内涵是“怀抱”。

  诗孕育于歌之中,我们经常提到诗乐舞三位一体,很多诗人会做诗给歌妓演唱。歌的作用是为了表情达意,诗出现在歌之后,所以诗的性质基本和歌的性质是一样的,也是为了表情达意。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前两个含义“记忆”,“记录”也是为了表达感情的,如果人们觉得一件事情没有意义,对它没有感情,便不会去记录。因此,闻一多先生提出的“志”的确切含义就是“怀抱”的说法,是比较准确的。

  再结合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志”的解释,“怀抱”这个意思最为恰当,因为“怀抱”既可以理解为心中所隐含的感情,也可以表示志向。在今天我们通常把它理解为政治情操。

  对“志”有了深刻而又确切的理解,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诗言志”的内涵。这一文论广泛体现在后代诗人的诗歌当中,这就使诗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二、古人用诗

  在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志”的含义,那么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把“诗言志”理解为用诗来表达是人的感情和愿望。《毛诗序》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说明了志和诗是一个问题中的两个方面,人的感情在心里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称为“志”,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后称为“诗”。但是这里所提到的诗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拿别人做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二是自己做诗抒发自己心中的思想感情。

  (一)以别人之诗,表达自己之志

  古时候有很多赋诗的记载,其中也有很多是使用别人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当时实际情况的需要,截取别人的诗中的一部分,来进行断章取义,以此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如:

  《左传·申包胥如乞秦师》,定公四年吴国破楚,申包胥去秦国请求秦王出兵攻打吴国,救出自己的国君楚平王秦王婉言谢绝。于是申包胥便“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最终“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无衣》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原文表现的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在这里秦哀公所取的意思是携手作战,大无畏的支援精神。引用这首诗,委婉的表达出了秦哀公的意思,而听诗的人申包胥也理解了这层意思。

  《左传·襄公·襄公二十七年》齐庆封来聘,“叔孙与庆封食,不敬。为赋《相鼠》,亦不知也。”面对别人的不敬,身份高贵又有内涵的人是不便直接还击的,于是庆封便引用《诗经·相鼠》,把叔孙和老鼠作比较,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以及对叔孙不讲礼仪不守规矩的这种行为的鄙视和讽刺。

  (二)自己做诗表达自己之志

  中国古代“诗言志”这一古老的文论,对历朝历代的诗人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很多诗人借助诗歌直抒胸臆,通过诗歌来表情达意。但是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下,人们的言论并不自由,所以很多时候诗人做诗不会直抒胸臆,而是委婉的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诗言志”的内涵非常丰富,古人曾经说过:“诗之基,其人之胸襟”、“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因此是人可以把已有的事物、未来的事物都放进艺术作品里,而不受时空限制。比如:

  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所做的《离骚》,他在文章中写到:“朝引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他通过鸾鸟、凤凰、香草、菊花等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出自己敢于坚持真理,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坚定意志。他又在文章中写到“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惟圣哲之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较”,多次提到民生的问题,寄托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唐代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寫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人家中的剩菜剩饭都发臭了,而路边还有被冻死的白骨。深切表达了杜甫对当前黑暗的政治社会的强烈抨击以及对百姓的无限同情。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描写了杭州优美的风景,是一座繁华的都市。看似写景,实则隐含着柳永渴望做官的愿望,但是却没人举荐,故做此诗让歌妓咏唱给当地的官员,希望得到官员在朝廷的美言,以此实现仕途梦。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伦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古代的诗人身体力行的运用了这一文论,巧妙地借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抱负和志向。

  三、言志与缘情

  随着两汉大一统的局面形成以及各个民族的文化开始交融,使得诗歌的创作形式和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为“诗缘情”的提出创造了客观的条件。而经历了东汉末年的战乱,面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情况,人们的内心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诗缘情”出自西晋《陆机》的《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6]就是说诗歌缘情而生,所以文辞要雅丽,而赋是描述事情的,所以文辞要清楚明确。这一个文学理论重点突出了“情”对文章的重要性,因此被后人总结成为“诗缘情”,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的长文。文章强调物、意、文,物就是客观外物,意就是指思想感情,文就是指文辞,强调了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客观世界是作家创作最重要的源泉,也强调了灵感对创作的意义,并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观点。首次提出诗是主情的,要求作诗要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真正的想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在他的文章中就多次提到“情”,如:“惜诵以致愍兮,发奋以抒情。”意思是:哀惜进谏表达忧伤,发泄愤懑抒发哀情。屈原将心中各种复杂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从而使“发愤”成为抒情的一种形式,明确指出“情”与文学的关系。

  “诗缘情”这一观点的提出,对“言志”、“美刺”为规则的儒家正统的文学观,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力,这也是文学独立性的特点。当时的文学逐渐摆脱大量引经据典的创作习惯,更加重视诗人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诗言志”和“诗缘情”逐渐从对立走向统一。

  诗人自身的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对文学的审美观念的强化,突破了“诗言志”注重政教的束缚。创作者开始注重抒发内心真实的情感和诗歌的审美艺术,使得创作的诗歌不再刻板教条,而更加有感情。

  四、结语

  “诗言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文论,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志”在不同的时代,词义也会不同。因此,研究“诗言志”这一文论,我们需要弄清楚“志”的含义。“志”主要是指政治情操、理想、抱负。随着时代的进步,又提出了“诗缘情”的说法,开始引导创作者注重“情”,使得文学创作具有了审美艺术。“诗言志”到“诗缘情”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自清.诗言志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

  [2]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年版.

  [4]闻一多.闻一多全集[M].三联书店出版社,1982年版.

  [5]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6]陆机.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