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家依法治国背景下,树立法律意识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以南通部分高校为例),得出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结论,并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原因分析;解决措施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解南通市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本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的方式,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相结合,选取南通市六大高校,抽样选取1000位不同专业、性别、年级的学生,编写完成《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二、南通市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法律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薄弱
调查问卷设计了一系列法律常识问题,如:我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的工资不低于平时几倍、公民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和义务、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等,这一类问题正确回答率不高,有的甚至不到一半。由此看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缺失。
(二)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针对“当你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会想到哪一种方式解决?”,有4.5%的学生选择采用暴力方式,有12.7%的学生选择自认倒霉。这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并不认为法律是维护权益的最佳方式。另有问题“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40%学生选择非常重要,有麻烦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44%学生选择比较重要,有时会尝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14.3%的学生选择一般重要,基本不主动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除非迫不得已;1.7%的学生选择法律根本没用。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认为法律是可有可无的,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距离自己生活遥远。由此看出,大部分学生对法律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
(三)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意识淡薄
针对“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法制宣传活动或讲座时,你觉得开展得如何?”45.1%的学生表示愿意去,能学到东西,45.2%的学生表示太形式没意义,不愿去,更有9.7%的学生表示根本没参加过。
针对“你是否关注国家的立法活动或是法律报告?”只有8.5%的学生经常关注,83.4%的学生偶尔关注,8.1%的学生从不关注。
结果显示,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四)主观上有法律意识,但知行不一
针对“你会买盗版吗?”44.5%的学生会买,因为比正版便宜,25%的学生不会买,质量太差,31.5%不会买,盗版是违法的。由此看出,部分学生明知道买盗版是违法行为,但因为价格低而愿意购买,部分同学仅仅是出于质量差而购买正版,没有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
针对“朋友向你借200元或以上,你会让朋友写借条吗?”只有12%的学生选择会写借条,57.2%的学生选择不写,31.9%的学生认为写不写都可以。大学生作为没有经济收入或经济收入较低的群体,鉴于同学关系、朋友义气常常做出感性的选择。本题的切入点较小,从生活细节了解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法律意识。近年来,出现很多大学生违法乱纪的案件,例如:近来多发的大学生裸贷事件,大学生受骗事件等等。都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忽略生活细节造成的。
并且,现在很多大学生,在主观上维护法律,但客观上很难做到。在实际生活中,依然按照自己的感性经验行事,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五)对于切身相关的法律知识缺乏了解
针对“如果你购物时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你随携带物品你会怎样?”考查学生人身权保护意识。调查结果显示,43.2%的学生选择拒绝强烈抗议,48.1%的学生选择寻求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等的帮助,具有较强的人身权保护意识。但仍有9.7%的学生选择忍让,这部分学生的人身权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学生对自己合法权利认识不充分,导致在社会生活中被侵权时,意识不到或不知如何维权。
针对“参加勤工俭学或兼职时,你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想法吗”本题考查学生作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中必须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劳动纪律、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
勤工俭学、兼职都贴近学生日常的生活,但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只有40.6%的学生会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还不高。
大学阶段是学生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应该充分了解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劳动法》有关权利保护的信息。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基本的签订劳动合同的认识都相当缺乏,更何况其他法律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的自我保护与维权意识非常薄弱。
三、南通市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利影响。针对“你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哪里?(多选题)”只有82.2%的学生通过自觉关注新闻媒体学习,有43.4%的学生通过同学交流。由此看出,學生在生活中主动关注法律新闻的积极性不足,并且学生相互之间对于与法律相关的信息交流较少。并且,现代大学生受娱乐信息侵染较重,关注娱乐八卦,缺少对国家政治、社会民情、法律制度的关注。
(二)社会
1.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反映,现代人仍受传统的人治观念的影响,认为人治大过法治。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强权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残留,但人治与法治截然不同,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深刻影响着法治社会的进程。
2.社会道德滑坡,缺乏法制氛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相信所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权力大于法等,导致大学生对法律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司法的不公正性,在大学生心中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缺乏监督等问题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法律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将全世界的信息都纳入其中,互联网不仅是一个宝库,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很多学生由于自律能力差,常常受到错误信息的诱导,做出违法行为。
3.社会普法力度不够。针对“你认为我国法律教育工作做得好吗?”只有14.2%的学生认为好,72%学生认为一般,13.8%的学生认为不好。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多来自新闻媒体、报刊书籍,但是相关新闻宣传的力度有待加强。
(三)高校教育
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当开展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是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但是,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开展此类课程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时少、内容枯燥、过于形式化等。学生根本没有领会到法律的本质要求,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主要问题如下:
1.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大学片面重视专业课程,忽视基础课程、公共课程,或者即使开设相关基础课程,但教学质量差。针对“你在大学课堂中是否能接触到有关法律的知识?”87.4%的学生有机会接触法律知识,12.6%的学生没有根本没有机会在教学课堂中接触到法律知识。由此可见,高校法律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应增加对法律公共课的设置。由上文“2.5学生缺乏切身相关的法律知识”,高校应增加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课堂,从而增加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实践能力。高校在法制教育中缺少对大学生的实践训练,大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这使得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印象不深刻,更不用说体会和领悟了。
2.教学方式枯燥,缺乏趣味性。针对“你认为增加大学生法律意识最佳的方式是什么?(多选题)”79.4%的学生选择通过大学里设置的课程来学习,84.5%的学生选择通过各种丰富的宣传法制活动与讲座,69.1%的学生选择通过阅读法律书籍,课程、活动与讲座,都是高校应该加强的教学方式。此外,可以看展读书交流会,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法律知识后,通过此类活动,相互交流,从而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法律知识的传播,营造学习氛围。
另外,许多高校法律课堂内容枯燥,学生认为形式大于内容,不愿与参加,或者尽管参加了,也不会认真听讲。很多学生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法律课程,可见高校法律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
四、加强南通市大学生法律意识措施
(一)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巩固立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很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市场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出现了诸如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这都需要通过规范法律制度加以解决。同时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法律知识教育。在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政府还要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倡廉工作,使人民安居乐业,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防止他们形成犯罪心理;同时净化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止各种不良信息的傳播,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高校改革法律课程
当前,高校将法律基础课列为公共课程,老师对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机会,学生也采取应付态度。高校应进一步重视法律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管理;教师应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同时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加强高校教育对大学生法制意识的教育,增加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训练,使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当前,高校把法律基础课列为公共课,老师对法律教育也不够重视,加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少实践训练,大学生也很少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甚至在法律课上也不够认真,态度不端正,以致大学生法律知识不足。所以,高校教育应该重视法律教育,进一步改进教学教育方法,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教师应注意及时把握和补充在教授法律时对现行法律基础课教材的不足,让其内容更加贴近大学生生活;教学中还应澄清大学生头脑中对一些法律问题的错误认识;同时要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并提供各种实践训练的机会,如举办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制方面的辩论会模拟法庭等活动,组织参观监狱看守所劳教所等执法机构,组织主题与法律相关的辩论赛、交流会等等,使大学生切身体会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作用,高校真正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三)家庭发挥法律意识教育作用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事父母,接触最多的环境是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榜样力量是巨大而且深远持久的,父母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孩子当然也会受其影响。因此,父母应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从小培养孩子一种法律意识,并做到言传身教。此外,父母还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思想变化,配合学校做好法律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爱孩子,不溺爱孩子,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四)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知识教育
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法治教育。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大学生能从网络上获得各种学习资料,而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既便捷又能有较广的范围,这会收到更为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当前,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传播工具已具有普遍性,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讲堂等教育活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