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教师摆脱“满堂灌”,只用一部分时间讲授课程,另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上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大班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真正实现所有学生的参与,实施有效的教师指导、监控和管理。本文从课堂组织、设计和考评等几个方面,探讨“对分课堂”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一直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大学教育始终备受瞩目,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全球一体化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对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英语教学,很难满足时代对英语人才的需求。2007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习形式上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向自主学习为主,辅之合作学习的方式转变。
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都是课堂上教师一人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有机会提问、表达思想。传统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学习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应当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方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使学习者充分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英语蕴含的魅力。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班级学生多,大班英语教学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问题。尽管发达地区及一些重点高校一直提倡英语教学小班化,提出小班教学,一个班级控制在20到30人,但是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缺乏教学资源和经费的情况下,大班英语教学还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实际存在,因此探索大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模式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实际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国内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存在的问题,探索学生积极参与的大班英语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大班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大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是语言交流机会少。我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是缺少语言交流环境的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进行交流互动。语言能力是在使用中培养和提高的,然而,在大班的外语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很少,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表达思想或与他人互动,这非常不利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探索在如何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增加学生的语言交流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难以做到“因材施教”。大班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等参次不齐,学习目的和要求也存在差异,这就给大班英语教学增加了难度。现代化教学理念要求突出学生的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组织教学,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内容。而大班教学,教师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做到有效的“因材施教”。
三是学生得到的学习反馈少。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难以对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书面和口头的反馈。由于班级人数多,学生课堂难以有机会提问和回答问题,以及参与课堂活动,教师难以评价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这不利于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师了解学生,反应学生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反应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化大班为小班,增加学生语言交流的机会,真正在大班英语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是英语大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建构主義学习理论
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进行知识的构建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相互协作、主动建构、最终形成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主动建构而不是被动获取。个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构健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不是单向的吸收过程,而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一方面,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获得了新的意义;另一方面,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新知识的纳人,而得到了一定调整或改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是通过参与到某个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建构有关的知识。学习不仅是个体对学习内容的主动加工,而且需要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的应用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2014年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自主探索构建知识,另一反面把一部分课堂留给学生作为交互协调学习,强调师生交流互动,改变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满堂灌”,只用一部分时间讲授课程,另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施过程的关键是授课后一周的时间(可根据情况调整)再进行讨论学习。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中进行自主性学习、完成内化。在大学英语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从头讲到尾,而是留给学生时间和机会用英语交流和探讨。
(二)“对分课堂”在大班大学英语中的应用
1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大学英语传统课堂上,教师从头至尾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所教的内容,没有机会参与、表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把一半的讲授时间让给学生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老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多,学生改变了“哑巴”英语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对分课堂”在大班教学中实施的关键是分组。分组相当于把“大”化“小”。先把班级学生分组,依照本人以前的教学实践经验,把同宿舍学生分成一组比较合理。同宿舍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讨论交流。4到6人分成一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组织协调课下学习。组长和副组长一定是一个组织能力强的,一个是英语水平比较好的。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能确保课后任务的完成,英语水平好的同学能起到“助教”的作用,也是课上讨论的带动者。
每次上完课,教师留出作业,可以是教学中的一两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布置生动有效的学习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习小组内互相检查批改。下次上课,教师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讨论,不局限在组内,可进行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组有代表发言阐述观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帮助各小组,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加深和升华。学生需要为讨论做准备,需要认真做作业和课前预习,这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讲授重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查阅资料,课堂再次讨论,这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真正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2利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水平,精心计划,把课上的一部分难度留给学生课下去做。让学生进行课下准备,下次上课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上,教师就是主持人,监督者,引领者的作用。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对分课堂”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英语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学生带着课下的准备来到课堂,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大程度上督促了学生课外实践的完成。这有效解决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存在的几个严重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问题:1)不做课前预习;2)课堂不积极参与;3)课后不认真做作业。并且,对分课堂注重整个学习过程,有相应的考核制度,学生不能仅仅重视期中和期末成绩,而是需要整个学期都积极参与。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随时参与讨论,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增多,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有重要作用,不仅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还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07年出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方向发展。”多媒体网络化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势所趋。
网络平台上设置的模块集听、说、读、写综合技能训练为一体,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后布置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和操练。将网络教学与传统班级授课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将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进行互补。在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素材的同时,授课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网络学习进程和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结语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能解决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主动学习积极性不够、没有机会使用英语等几个主要问题,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虽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对分课堂”更有可操作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难以忽略的问题,需要在实踐中不断地探索解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