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彭水县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路径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811
彭记文

  摘要:本文在梳理相关政策及重庆市已申请成功示范园的案例基础上对彭水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提出了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健全科技及人才支撑等的建议和对策,以其对彭水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彭水县;融合发展示范园;人才

  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指出将于2020年建成300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截止2018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已经批准了148个单位创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重庆获批的有6个。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彭水县也正处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建设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将有利于推动彭水农业现代化,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推進彭水建设示范园的实践意义

  (一)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

  截止2018年彭水在“三农”问题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扶贫产业发展效果明显,减少贫困人口7652人,有效保障3.6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下经济发展正面临结构调整,逐步向重质量、求效益方向转变,更加注重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但在新经济形势下,一方面彭水县农业还存在竞争力低、农民收入增长慢、农村发展落后,另一方面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等的问题。因此,通过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缓解社会问题,实现城乡融合、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共进。

  (二)促进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出现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基本依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和要素集聚、技术渗透及组织制度创新,跨界集约配置资本、技术和资源要素,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农资生产销售和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有机整合、紧密相连的过程,借此推进各产业协调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由于农业收入动力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示范园建立吸引农民参与进来实现共赢。

  (三)创新驱动建立美丽乡村需要

  新时代对农业未来发展必然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创新为实现产业融合提供内部动力。其中,科技创新贯穿农业各个环节,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提供支撑;商业模式创新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并更好满足消费者新需求;制度设计创新是强有力保障,从供给侧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的创建有利于彭水农业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更多的依靠科技和知识的投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目标,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市内创建示范园经验

  截止2018年重庆市共有6个区县申请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成功。在这里主要介绍下涪陵区和万州区创建示范园相关经验。

  (一)涪陵:六大举措助推园区建设

  (1)狠抓基地建设

  涪陵示范园以建设成为中国榨菜现代产业示范区、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窗口、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最大的绿化苗木保供基地、三峡库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为目的。

  (2)打造品牌效应

  园区已先后成功创建了1个中国驰名商标、共拥有青菜头、龙眼、黑土猪3个有机食品,9个绿色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涪陵龙眼”、“涪陵黑猪”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乌江”牌、“桂楼”、“志贤”、“凤娃子”、“餐餐想”五个市级以上著名商标。为工程区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加强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养殖粪污沼气无害化处理,农村秸杆、粪污沼渣制作有机肥还田,发展猪一沼一菜、猪一沼一果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人畜禽粪污沼气或无害化处理达95%。

  (4)创新经营机制

  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形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龙头企业、专业种养大户带动为助推,农村经纪人作用发挥为引领的农业经营机制。探索了“龙头企业(微企)+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大户+基地+农户”等多模式农业经营方式,创新龙头企业与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人、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5)完善产业体系

  建立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构建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休休闲观光融合的农业综合发展模式。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实现农产品无公害率达到100%,绿色产品率达到65%。

  (6)优化发展环境

  涪陵区政府出台政策,统筹推进园区发展。按照“目标统一、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的要求,整合现有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以及科技、建设、交通、环保等方面涉农项目资金,统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有支持农业的各类资金和项目,有关部门在安排年度项目计划时,优先向园区倾斜。园区内建设用地,可根据规划,适当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万州区:“U型联通、两核驱动、多廊链接、五极六区”

  两核既是甘宁核心区、武陵核心区;五极六区是指以区域内五个乡镇为基础的增长点和六大主题功能片区。园区投入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计划总投资90亿元,其中政府投入公共基础设施32亿元,拟撬动市场投人58亿元。2016年-2020年为近期规划;2020年-2030年为远期规划。近期规划按照“一年有起色、两年见成效、四年成体系”的目标推进。目前园区已完成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及甘宁、武陵核心区总体规划园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玫瑰香橙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以万州大瀑布为龙头的乡村旅游蓬勃兴起,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的多元化经营主体健康成长,园区形象初显。甘宁核心区,武陵核心区形成园区南北两极引擎,既是国家农业公园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域,又集中了园区内的核心资源,统领整个农业公园,并承载综合服务、旅游集散、水陆门户等作用,带动区域稳步发展。

  结合两大园区的情况不难发现必须结合本地区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审慎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将优化政府的规划引导、统筹协调和公共服务职能与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效结合起来。还要在尊重企业对农村产业融合选择权的同时,加强对农村产业融合公共平台、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组织的引导和支持等。

  三、彭水建设示范园对策和建议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为避免示范园建设出现重复单一的情况,各地应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围绕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术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等六种类型,有针对性地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结合彭水实际本文认为功能拓展型较为符合彭水实际。功能拓展型是指:依托本地绿色生态资源,强化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融合,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新型业态,包括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创意农业等,提升农业价值,拓展增效增收空间。

  (一)构建管理体制,规划示范区模块

  彭水建设示范园有其独特的优势,境域内有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农业资源丰富的特点。这就为彭水构建示范园提供了必要的客观基础。因此首要条件就是需要先期构建管理体制,进行合理的规划。农业示范园的建立涉及到多部门和多机构,这就需要从宏观上加强统筹和引导。打破部门和行业的分割及垄断,为示范园的建立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构建农业示范园不是一镇一乡一村的事,它需要整合多个乡镇村的资源。这就需要在彭水现有的基础上找出“一块”适合构建示范园建设的规划区。在这块区域内必须具备以下资源:第一,绿色生态资源丰富;第二,区域内有较为强劲的龙头企业和充足的产业合作社;第三,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第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等。

  (二)完善财税支持

  财税政策是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的重要手段,首先在构建农业示范园的关键设施和公共服务上需要财政的保障。要做到扩大财政补贴的范围完善各项优惠政策以保障示范园的先期运转。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涉农企业、合作社和专业化组织开展良种选育、土壤改良、代耕代收、仓储烘干、科技推广、信息咨询、市场营销、农机库棚等社会化服务。

  (三)提供人才和科技政策保证

  新型农业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这就需要彭水在科技和人才上下足功夫构建良好的科技保障制度和人才引进培育措施。首先鼓励企业和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和从事示范园项目的开发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其次支持科技人员到示范园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在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引导和培训的同时鼓励他们对农民开展技术咨询和技能培训,对于在示范园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给予重奖。再次加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支持,整合涉及部门的相关培训资金把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到培训对象中来,使其享受到专家授课、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最后在新技术推广应用上提供保障。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推进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生物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示范园发展中的应用。

  (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实施乡村通达工程优先向粮食主产区优先向示范乡村、产业融合项目倾斜,构建良好的农村交通骨干网架。二是夯实示范园的农业基础。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原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现代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物联网设施,提高粮食主产区大田生产物联网普及率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