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感恩,感恩是一项至上的美德,更是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因此感恩的傳承对于现代大学教育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对我国大学生感恩现状及所存在的感恩缺失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旨在找出有效的方案和策略来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其感恩情愫。高校培养大学生时,应将感恩当作其综合素质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有助于其思政水平的提升,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和价值观,同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校;感恩教育;问题;对策
一、高校感恩教育内涵及价值
高校感恩教育就是通过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育来促进其感恩素质提升的教育活动,对当代高校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应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及方针下,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来采取多元化方法和策略,多类型、多层次以及多形式地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对高校感恩教育而言,它和一般感恩教育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它是各高校肩负的重要责任,是对广大热血青年学生提供的一种道德层面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是一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群体,其教育层次和知识水平均较高,在感恩教育上的体悟更深刻,要求亦更高。所以,高校必须制定合理可行的培养计划来进行大学生感恩素质的培育,让大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感悟到感恩是生而为人最基础的修养,是一种高品格的个人要素,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对社会感恩,对祖国感恩,对父母感恩,对他人感恩,才可以对自身负责,对家人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成为一个感恩和知恩图报之人。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与认同感恩美德,这从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当中如道文化和儒家文化等就可以看出来。感恩教育能够使我国传统美德得以继承与发扬,感恩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心存感恩善念,从而更好地约束自我,帮助他人,懂得回馈,有利于友好和谐校园氛围的营造。懂得感恩的学生,会更尊重、珍惜自己及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会更好地关注和关爱他人,融入集体,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际关系的提升非常有利。所谓人格,即人的一种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精神,它是个体精神面貌的总体体现,并决定了个人对于外部事务的态度与感想,并决定了自我评价。通过感恩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放平心态,理智看待各种事务,它还可以让大学生心态乐观,当遇到各种不顺心的问题时,也可以心平气和地冷静应对,积极乐观地处理事情,并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当每一位大学生均可以心存感恩之时,那么整个大学乃至整个社会的氛围就会非常和谐融洽。
二、高校感恩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
虽然我国在高校感恩教育方面收获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来看依然存在一系列不足与缺陷,比如方法之后,内容片面,目标不清晰,观念老套等,未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因此感恩效果与预期之间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1.高校感恩教育目标不明确
伴随时代的快速变迁和社会的日益发展,我国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将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于感恩教育也越发重视和关注,尤其是认为对于现代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因此其道德素质水平必须很高,才可以完成这一神圣的时代使命。
现如今,大学生素质培养要求和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与此同时传统的教育理念滞后性也逐步地暴露了出来。传统教育理念下,人们会将教育当作是经验与知识的传递。因此进行大学生感恩教育时,有些教育者会片面地进行感恩知识的单向传输,而并未使学生对感恩的内涵与精髓真心的感悟到,从而使感恩教育失去了原本的作用和意义。现代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时,其理念还比较落后,并未很好地从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中脱离出来,未能够把握好教育的本质与重点。一切教育活动均必须以其教育目标和目的为导向,若目标丧失或者不明确,那么就无法落实教育方案和措施,而教育目标也是教育途径与教育方式的指明灯。即教育目标对于教育的整个过程都产生着控制、调节和支配作用,它有着协调、激励、选择以及导向作用,因此其意义与作用重大。现如今,我们国家在高校感恩教育上,还没有明确教育的目标,目标定位很模糊,如此一来,会导致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难以顺利施行与有效开展。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素质人才方面的要求及需求不断提高,而对经济发展来说,教育发挥出的作用也更大了。高等学校是给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生感恩教育越发重要。可是,各高校近些年却偏离了其感恩教育的正轨,功利化倾向十分显著,开展教育时,往往会片面地进行感恩经验与理论知识的传播,而对大学生的心理潜质与个性发展却不闻不问,违背了开展感恩教育的初衷,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2.高校感恩教育内容匮乏
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时,若想实现其目标,就必须丰富其感恩教育的内容,内容的丰富完善才可以确保感恩教育深入到大学生的心中。可现如今在高校感恩教育上,并未系统地构建感恩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表现包括:首先,与感恩内容教育相关的课程很少,一些学校甚至均未开始有关的感恩课程,而只是通过思政课蜻蜓点水,只涉及到一些相关理论知识而已,而多数思政课内容均是有关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对大学生感恩教育却忽视了,匮乏大学生感恩教育真实有效的教育指导。其次,感恩内容空洞无味。进行感恩教育时,所选内容和实际脱轨,时代性不强。现如今大学生感恩教育还只是形式而已,基本上未落到实践当中,因此大学生很难对感恩的效用与重大意义有所意识和了解。再次,感恩教育有关教材匮乏。在高校教育中,所选感恩教育的教学材料多数为思政理论教材,教材内容十分广泛,无针对性,尤其是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内容更少。在匮乏感恩教育教材情形之下,高校应通过思政教育课让大学生们积极地越多课外感恩教育相关书籍,以此来弥补现实教材不足的缺陷,可现如今与感恩教育相关的刊物却比较少,因此可行性不高。
施行感恩教育亦必须通过特定手段与方法加以辅助。由当前可知,一些高等学校思政教育依旧沿用了传统教育的方式方法,未能够与时俱进,时代性不足,即教育多是教师单向传输,硬性说教,學生比较被动,此种教育模式的结果就是,学生只能进行知识的硬记忆,在理解和使用上却很差,难以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3.高校感恩教育氛围不浓
感恩行为隶属社会行为范畴,而感恩教育最为关键的则是自然情感的流露,它是通过言传身教形式来展现的,必须通过长期的经验累积与熏陶示范来营造出有利的感恩条件与氛围。因为现如今大部分高校校园文化中并未很好地融入感恩这一要素,因此在日常教育中,高校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感恩,因此其感恩教育成效不佳。
高校感恩文化建设不足导致其校园氛围淡薄,在匮乏感恩的校园氛围中,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会慢慢衰退甚至消失,越来越多学生会觉得与世无争各自相安,因此不会去关心和关注他人。大学里,一些教师自身素质较低,因此根本无法承担起为人师表的大任,很难让学生学习感恩。有些教师则非常自私,使得学生的行为举止也受到了负面影响,一些教师可以做到模范为人,正向地感染学生,而一些教师却并未将教书和做人结合起来仅仅是追求教育教学单一目标,而对感恩培养漠不关心。学风建设上,高校则匮乏和感恩相关的制度,学生在遭遇困难时难以获得及时而有效的帮助,无法为学生营造出进去互助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学里某些职能部门则未形成统一的机制,不积极阻止校园内一些行为品质不佳的行为,如追求私利,满足私欲,缺失感恩的学生或教师等,因此不能有效构建良好的感恩氛围与文化。与此同时,一些学校感恩流程复杂,导致大量物质与时间被浪费,却并未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重构高校感恩教育的路径
上文中我们对于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而怎样化解这些问题则是文最关键的地方。若想达到理想的大学生感恩教育效果,就要从我国实情与大学生的自身特性出发来寻找解决方案与策略。
1.营造良好的社会感恩环境
社会环境对于个人品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使得社会井然有序,民众道德仁义。在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当中,一定要与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积极鼓励与引导大学生们学习并弘扬优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断激发其心中深藏的报恩与感恩情愫,将这一情愫内化成大学生的道德情感与内心信念,并最终付诸于感恩实践当中。首先,必须强化传统文化理论教育教学。可积极地利用古代书籍来进行传统文化教学,不少国学书籍均内存感人篇章,可以很好地感染大学生,让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恩情愫,对培养大学生感恩文化的学习欲与兴趣心非常有利,从而促使大学生积极探讨和学习感恩知识,并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其次,必须充分地利用各种传统的节日,总所周知,我国又很多传统节日,各种节日寓意不同,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与底蕴,因此应积极利用这些充满意义的节日,来组织大学生进行感恩学习与行动,诸如植树、扫墓、关爱孤寡老人和孤儿等,更好地学会感恩并进行感恩。
此外,还必须创建健康正确的社会舆论氛围。政府与各媒体平台必须弘扬感恩的主旋律,强化正面报道与宣传,从而使得大学生们少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而以防不良舆论风尚对大学生思想造成腐蚀。应积极报道和表扬感恩先进行为与意识,弘扬报恩正能量,以正确的社会舆论来指引大学生们学会感恩表达。
2.发挥高校感恩教育主渠道作用
第一,要积极地运用各种教程资源来激发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其树立感恩理念。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体系中与感恩教育相关的专门课程几乎没有,一些学校则主要通过教师自身收集到的有关教育教学资料来开展感恩教学的,一些则会聘请专家来校作报告或者演讲,可多数均为单一的理论知识教育,实际内容很少,难以发挥出实效。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应将课堂教学的效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积极开展感恩教学,传输感恩知识与理念,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应将课堂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并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学习将感恩文化深远意义与内涵传输给大学生,并在大学生心中形成深刻认识与理解,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自觉性。
第二,要开设感恩教育专门课程。高校必须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来实施感恩教育,强化感恩教育离不开具体的教育材料和课程,因此高校必须准备好感恩教育教材与大纲,合理安排感恩教学,如此才可以将感恩教育转化成实际行动。我思政教育体系当中目前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专门课程尚未设立,假如大学生在感恩意义、内涵和文化上未深入学习和了解,则高校就无法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地。所以,大学必须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来开展感恩教学,并让其变成一门大学生必修课,如此才可以使大学生全面了解感恩的意义与内涵,从而树立感恩理念。设置感恩教育专门课程的时候,高校可选择的方式主要包括:其一,撰写感恩教学大纲,并设置感恩教育专门课程,将其纳入大学教学计划当中。其二,在现行课程当中增设感恩教学内容和环节,而无需设置专门的教学材料和课程。
第三,高校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平。我国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教育中,高校教师是其一大重要主体,是教育的施行者和学生成长引路人,因此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与道德情操均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故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操守,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水平,才可以为人师表,对学生负责,对学校和社会负责,真正发挥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效用,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年才干。在大学里,辅导员也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教师和学校以外的另一重要力量,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所离不开的。因为辅导员工作通常与学生各方面息息相关,如学生管理、思品教育、学习成长、健康进步等,因此也必须自我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与观念,将自身感召力与培养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带动学生们去学习感恩、学会感恩,并将感恩付诸于实践当中,为高校感恩教育提供更多助力和支持。
3.积极培养学生的感恩行为
要将感恩理论充分地落实到实践当中,而不可只停留于情感与意识层面。高校传扬感恩知识与理论,就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感恩情愫与意识,并将感恩转化成实际行动。因此,在进行感恩教育时,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这样才可以将感恩知识的作用充分地转化成实际成果,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首先,必须营造出感恩氛围,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感恩实践。教师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感恩知识并学会感恩,营造有利的条件与情境来增加大学生的感恩体验,让他们真正理解和认识感恩,并重视感恩,将感恩变成自己道德情操的一部分。比如可以通过一些节日来营造感恩情境,通过英雄事迹,倡导环保,感恩父母,关护老弱等来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还可举办各种有意义的感恩活动,如感恩小品、感恩演讲、感恩歌曲等,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恩互动,唤醒其内在的感恩情愫。
其次,鼓励大学生去实践感恩,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社会感恩活动中去。对大学生而言,多数时间都会生活在校园里,而校园毕竟是比较封闭和局限的地方,其活动有限,因此高校必须积极鼓励大学生去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公益活动,学会感恩,比如可以充当志愿者来照顾孤寡老人、孤儿等,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学会知恩图报。
最后,必须重视师生交流,并鼓励教师与大学生一同参与到感恩实践当中。在高校感恩教育中,一大重要层面就是师生交流,良好的师生交流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知与落实感恩,同时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营造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与提高非常有利。
综上所述,大学生感恩教育在当代高校教育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必须注重大学生感恩教育,设置相关的课程,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习感恩,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如此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关爱他人,懂得回报与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可以更好地和他人相处,融入社会,升华自我。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感恩教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感恩文化与氛围来培育大学生感恩意识,并积极引导其进行感恩实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