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议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321
魏彬

  摘 要:高等教育,一直努力。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普及阶段,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更加严峻。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双创理念,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机制进一步优化升级。

  关键词:双创环境;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动力是永恒的。在2014年夏季的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致辞中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消息一出,国民欢欣鼓舞,士气大涨,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国民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全民创业的热潮中,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取得了可喜成就。全国一盘棋,创新和创造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大学生也不例外,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冲在双创阵地的前沿。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不容乐观

  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刚刚走入社会时,由于创新创业的意识比较单薄,缺乏主观能动性,很多时候,会不适应。一直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以后,最大的心愿就是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尤其是对于创新创业而言,很多大学生望而生畏,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总觉得以自己目前的状况,跟创业还有一定的差距,缺乏自信以后,就会知难而退。与此同时,学校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缺少含金量,创业吃不胖。虽然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活动,但是由于含金量不足,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缺少关注度,效果就打了折扣。受困于个人能力、精力、财力的限制,大学生想要“白手起家”,直接面对诸多的困难。很多学生,只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打拼,诸如学前教育、培训辅导、微商等,由于辐射范围有限,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单纯的依靠模仿,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缺少了影响力,很多大学生的创业往往坚持不了多长时间,遇到瓶颈,自暴自弃。半途而废之后,还得另谋出路。

  体制不健全,创业有点难。很多时候,受困于当地的政策,很多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由于体制不健全的缘故,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诸多困难。虽然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创新创业的意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少有人持之以恒,大多保持三分钟的热度。如果成功了,就会抖擞精神一鼓作气;如果收效甚微,加上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或者家人给的压力,思量再三,就会虎头蛇尾的放弃创业,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

  要想健全就业创业体制,就要多方协调,与相关职能部门、社会机构交叉协作,最重要的是保持沟通及时和运转的流畅,有效使用各种资源。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很多时候,大多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缺少团队协作,消息发布的过于分散,无法真正凝心聚力,进而影响到创业的效果。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日益普及,教学重点逐渐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靠拢,但是,部分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日常活动安排相对滞后,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双创环境下,学校是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主体之一。通常情况下,学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为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虽然有学生管理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配合,但是,隔行如隔山,这些负责管理学生的部门,提升学生的学历教育没有问题,但是,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专业能力,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创业经费的不足,很多学校很难投入更多的创业资金,这就使创新创业工作的研究和成果受到了一定的牵制。

  二、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

  机制合理优化,学生拼劲十足。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学校和社会能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的氛围。这就需要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努力开创健康有序的创业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鼓舞士气,指明方向,协助学生又快又好的投身创业,融入社会。

  当前,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在网络时代下迅猛的汲取营养,毫不夸张的说,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黄金搭档。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学校可以巧妙利用互联网百家争鸣的大好前景,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精准定位的就业创业教育。有了气氛的烘托,学生就会主动投入进来。无论是学校的官方网站,还是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简报、黑板报等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大学生就业创业,解读政策,提供最新资讯,开展论坛讲座,传授成功经验,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合理规划自己的前程。

  只有转变思想,才能一往无前。很多时候,大学生就业创业,会被周围的人扣上“异想天开”、“瞎折腾”的帽子,周围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是发自肺腑的鼓励,而是冷嘲热讽的戏谑,总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吃瓜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习惯给孩子灌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就业、再择业”的传统思想,这样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就业创业的激情,有些耳根子软的学生,还会就此打上退堂鼓。

  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及时出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创业指导方式,扭转家长“稳定的工作才是硬道理”的传统理念,鼓励家长支持学生合理的就业创业,从“拖后腿”到“送助攻”,参与孩子的就业创业,鼓励他们进行科学的、有益的投资创业。

  三、创业就业机制需要政府合理进行监管

  政府合理监管,确保线路不偏。就业创业不是小孩过家家的游戲,里面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要想顺利执行,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相关政策法规的监督。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进行合理的、行之有效的监管,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奠定基础,铺平道路。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政府的监督、指导作用,有效进行合理分工,避免多头管理、没有效率的情形发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

  笔者连续三年对本校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模式跟踪调研,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双创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优化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要想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有条不紊的进行,就需要确立谁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各自明确属性和分工,有效分配资源信息,真正落实应有的监督作用。

  其次,表彰先进,鞭笞怠工。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还要实行问责制度,本着谁主抓谁负责的工作态度,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切实执行,不打折扣。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公共服务的建设,通过财政拨款、政府采购、创业支持、创新奖励等形式,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创业环境。同时还要组织一批创业榜样,对大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分享成功经验的同时,形成群体间抱团取暖、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除了有规章制度为就业创业保驾护航,还需要优化人才教育机制,打造专业的队伍,帮助大学生完成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炼,为他们提供技术帮扶和能力培养,为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就业创业,大多是纸上谈兵,大学生很少能够亲身体会。单靠教材上所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一旦运用到现实生活當中,很容易手忙脚乱,捉襟见肘。

  要有效的规避这种现状,就需要学校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硬性灌输,把就业创业指导从课堂上搬到课外,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创业就业的策略,结合老师给予的指导,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走出课堂,走出教材,适应教学场景的转换,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实际操练,通过实践,强化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不但打下基础,而且积累经验。

  四、利用社会资源,助力学生创业

  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需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全程的就业帮扶。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创业服务,构建创业生态”,着重强调了第三方机构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的技能指导、政策解读和咨询服务。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大学生创业也不例外。创业伊始,想让创业成果转化为效益,需要长久的资金支持、人员投入和技术保障。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辛苦的,对于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等待的过程总是漫长的,难免出现犹豫和彷徨。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给学生吃下一颗定心丸,创业启动资金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资金是难题,有人出钱更难。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出台相关政策,引入第三方的金融机构,成立相应的创业资金,对于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扶持。学校和第三方的金融机构,共同承担资金的管理。学校作为学生的担保人,应当建立相应的资金申请程序和有效的监督跟踪机制,确保学生的创业资金用项真实可查。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信用测评档案,树立一种新风气,引导和监督学生创业期间,牢固树立诚信的理念。

  资金到位以后,还需要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政策优惠,在财政上予以扶持,政策上适当倾斜,尤其是相关税费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减免。毕竟万事开头难,不能让创业的大学生摔倒在起跑线上。对于在校期间就创业的大学生,学校更应该鼓励,必要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树立创业新星,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自主创业,参与创业,帮助学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赚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参考文献:

  [1]周嫣嫣.“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和就业博弈分析以及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J].科技视界,2016,(24):127.

  [2]吴勇. “双创”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创业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 以西部部分高校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6,(14):52-54.

  [3]易开刚,厉飞芹.“双创”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执行力的环节与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21):22-2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