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影视作品对于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作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519
李光明 王建超

  摘 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去建设美丽新中国,是党的十九大发出的伟大号召。大学生作为人民的一部分,是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在不断提升其建设能力的同时,更要对大学生的意识进行改造。建设美丽新中国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培养工作服务。通過研究分析发现,影视作品中具有深化认知、牢固价值观、警示教育、重塑审美等四种作用,倘若运用得当会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从遵循影视作品广泛而多样化的创作宗旨、坚持影视作品严谨且科学化的创作原则、加强影视作品培养作用与其他途径培养作用的融合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影视作品生态意识培养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影视作品;生态意识;大学生

  一、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

  何为生态,何为生态意识,生态意识与生态问题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只有搞清楚了这些基本的概念才能真正理解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内涵,抓住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本质要求。

  (一)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基本内涵

  生态通常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放在具体的语境里来看,生态意识中的生态指的便是整个生物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状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今生态意识在内涵上呈现了新的时代特征,它是人们对于一系列生态问题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根本看法、价值观念和行为倾向。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1]。大学生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力军,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建设能力,才能顺利完成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应该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认知层面的培养,这是对于生态相关知识的基本认识;其次是价值层面的培养,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使其在价值追求上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最后是审美层面的培养,让当代大学生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感悟自然之美,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二)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使命,必须充分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思想。在生态认知意识的培养上,需要对一些生态相关的基本知识进行掌握,这是生态意识培养中最基础的部分,只有清晰认识和知晓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办法。在生态价值意识的培养上,是从价值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改造,是从根本上端正大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在生态审美意识的培养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身居高校,远离自然,审美观上流露出太多的网络化、工业化气息,因此,应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态审美意识,使其从内心去尊重自然,行动上爱护自然。

  二、与生态相关影视作品的类型归纳

  在分析影视作品对于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作用之前,对相关影视作品进行类型归纳是十分必要的,一来是让人们对于各类层次的影视作品有清晰的认识,以此来辨别表现普遍生态文化的作品;二是明确谈论影视作品的范围,尽量找出有着广泛受众的作品。

  (一)直接以生态为主题的纪录片

  顾名思义,纪录片是以记录真实影像为形式的影片,即使其包含了适当艺术手法的加工,但本质上还是以反映真实世界为基础。以某一地域为素材的纪录片,如英国BBC电视台出品的《马达加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广泛地域为范围的纪录片,如《深蓝》《海洋》《蓝色星球》,其都是以海洋世界为素材,呈现海洋生物生存状况的影片;而地域更为广泛的纪录片,如《地球脉动》《生命》《人类星球》,其以整个地球为拍摄范围;以某类特定对象为素材的纪录片,如展现昆虫世界的纪录片《微观世界》、展现野生猫科动物的纪录片《大猫》、记录非洲南部喀拉哈里平原的猫鼬生活状况的纪录片《蒙哥》等。题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且选取的素材范围更加具体,所以纪录片通常对于素材的反映更加细致入微。

  (二)直接以生态为主题的故事片

  故事片不同于纪录片,它以故事情节为主线来推动,情节上更多的是人为创作。直接以生态为主题的故事片,通常围绕着某些生态问题进行讲述,主旨上表现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如2004年国产电影《可可西里》的故事,则是关注了猎杀藏羚羊这一现象,人类猎杀珍惜动物的问题一直是此类影片的常见素材;2011年的美国科幻片《猩球崛起》,讲述了实验室里的猩猩因为药物作用致使智力提升,最后成功地逃出人类的追捕回到森林,影片映射了人类奴役其他动物的恶行;2016年国产电影奇幻喜剧片《美人鱼》,讲述了人鱼族为了阻止人类侵占其栖息地,与人类斗智斗勇的故事;2016年韩国灾难片《潘多拉》,它以核电站泄漏为故事源头,讲述了灾难下社会中各色人物的反应,也刻画出核污染这类人为灾难的恐怖情景。

  (三)间接映射生态问题的故事片

  间接映射生态问题的故事片,这类作品在核心情感的表达上并不以生态为中心,但在故事设定上或者是在某些桥段里,有着明显反映生态问题的精神传达。比如,2008年美国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影片在设定上,机器人瓦力是为了清除垃圾才制造出来的,人类早已逃离地球在太空飞船中生活,这明显就是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刻反思;2013年科幻电影《雪国列车》,也是在设定上做出了大胆的假设,人类为了阻止温室效应便研制发射制冷导弹,结果制冷效果失控由此引发全球都变成了极地气候;2017年美国科幻片《银翼杀手2049》中,由于土地污染人类只能在人工大棚中种植粮食。此外,某些影片的桥段里也会反映出生态问题,如《魔戒》中,当树精们看到森林被兽人军团破坏,从开始的袖手旁观到后来的加入战斗,也映射了破坏自然便会导致自然的报复。

  三、影视作品对于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作用的分析

  根据不同方面的表现,大致可以把影视作品对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作用分为四类,它们对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逐渐成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深化认知作用

  影视作品内容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生态的知识,可以极大程度地补充大学生这些方面的知识量,让大学生对于生态的认识不断深入,了解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正确地保护生态环境。现在,许多大学生对于生态系统、对于大自然、对于生态保护都缺乏清晰的认识,经常做出一些危害生态系统的举动。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个性,把一些爬虫类的动物,如蛇、蜥蜴等拿来当宠物,这些爬虫类动物携带了许多寄生虫、毒性,可能会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一些大学生把一些动物买来放生,有的人把毒蛇放生到公园,有的人把陆龟放生到江河中,不仅不能让这些动物重归自然,还有可能危害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二)牢固价值观作用

  影视作品传递的精神内核能够潜移默化地牢固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造,使大学生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生态文明建设挂钩,最终养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试问,凡是认真看过电影《海豚湾》的大学生,还会相信某些国家是为了科学研究才捕捞海豚和鲸鱼吗?凡是有良心的观众,无不对其中的血腥屠杀嗤之以鼻。生态问题中的对与错,利与弊,都会通过影像镌刻到大学生的脑海中。《猩球崛起》中,当原先的“主人”祈求猩猩凯撒回到以前的“家”时,猩猩凯撒指着森林说到:“我已经到家了。”人类再强大也不能主宰世界的一切,太多的影视作品有着类似的情感表达。

  (三)警示教育作用

  影视作品中的许多构想,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态灾难的预言,往往会给人很强的警示、教育作用,这对于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影视作品对于生态灾难的描绘常常让人不寒而栗,给人身心巨大的震慑,也更能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也有许多人对于影视作品中的预言不以为然,认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真的发生,殊不知一切艺术的来源都是现实生活,就算内容上有夸张的成分,但其依旧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倘若放任温室效应继续积累下去,全球不断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全部融化,《未来水世界》中描绘世界多数陆地会被海水淹没的情景也不是没有可能;倘若人类再滥用核能和核武器,或许产生不了《哥斯拉》中那样巨大的变异怪兽,但也会给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且是难以逆转的。

  (四)重塑审美作用

  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张,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大型的城市越来越多,也许《银翼殺手2049》中子孙后代从未看过真实树木的情况会真的会出现。影视作品对于重塑大学生生态审美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实现的效果是逐渐呈现的。影视作品对于大自然壮丽美景的影像重现,能够让我们足不出户、随时随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给很多没有条件去到这些天然奇观的大学生提供了欣赏的机会。优秀的影视作品一定能够唤回大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自然为美是流淌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天然因子。相信任何看过纪录片《美丽中国》的大学生都会被祖国的壮丽山河所震撼,懂得鉴赏自然之美,才会真心地去爱护自然,生态文明建设才能顺利实施。

  四、对于更好发挥影视作品生态意识培养作用的建议

  (一)遵循影视作品广泛且多样化的创作宗旨

  扩大影视作品影响范围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增加其受众群体,而想要更有效地增加受众群体,最根本的还是要注重影视作品的质量;想要影视作品的质量得到保障,就必须不断创新。因此,影视作品的制作必须遵循广泛且多样化的创作宗旨。英国广播公司BBC在纪录片的制作上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水准,以生态自然为主题的纪录片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受众群体也在不断地扩大。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还要得益于BBC在保持高水准制作的同时,不断创新突破自我,敢于去涉足从未拍摄过的题材,敢于以各种不同的视角去创造作品。比如,其制作出品的生态自然纪录片《鸟瞰地球》,就是把轻型摄录机挂在候鸟颈项上拍摄,由候鸟们亲自领航,带大家翱翔万里,其拍摄手法之创新,让人眼前一亮。

  (二)坚持影视作品严谨且科学化的创作原则

  影视作品要发挥积极作用,那么纪实类影视作品的内容上和精神传达上就应该更加科学化,即便是虚构类的影视作品,夸张的成份也应该在情理之中。BBC出品的自然纪录片《地球脉动》第二季引起巨大的反响,但同时有人质疑其中有些镜头并不是在自然条件下拍摄的,而是在人工搭建的环境里拍摄的,这让影片的声誉遭受不小的影响。纪实类影片作品追求的就是真实,影片作品中提到的数据必须是通过科学手段获取的,传递的系统性的知识必须足够严谨,才能起到积极影响。就算虚构类影片作品的创作也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常识,按照各类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来加以想象,并不是完全随心所欲,只有这样才能将影片作品对于生态意识的培养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

  (三)加强影视作品培养作用与其他途径培养作用的融合

  要想影视作用更好地发挥对于生态意识的培养作用,就应该将其与其他途径的培养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影片作品对于人们的生态意识培养起到了作用以外,还有很多方面都在起着作用。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在书本中读到的,也有可能是在地铁上看到的公益广告,或者与他人谈话交流了解的,这些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举动都有可能影响到生态意识的培养。我们所要做的是把正面影响最大化,尽可能地降低负面影响,对于影视作品的培养作用来说,要使其培养作用最大化,就应该把它和其他途径的培养作用融合起来施加,形成综合性的培养系统,以此增强培养的效果。将各类途径对于生态意识培养作用融合起来发挥,其实是加强了综合培养作用,这样也让培养的形式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2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