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营造思想政治教育 新环境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254
唐彤彤 赵霞

  摘 要:2013年建设美丽中国开始成为我国的奋斗目标之一,这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大环境,在这一大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使人们从更广阔的领域体悟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进而外化为自身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一份力量。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中的营造美丽大众传播环境和微观环境中的培育美丽家庭环境、建设美丽校园环境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营造思想政治新环境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美丽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可见,建设美丽中国一直在路上。

  二、建设美丽中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要求

  “美丽中国”是中国的专属名词,它指的是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经济的发展,还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格局等9个方面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内容。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努力,在这一过程中,它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创新方式方法,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生态道德、生态法律知识,渗透生态保护的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其次,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中,要重视开展生态保护实践活动,使建设美丽中国不会变成“一纸空谈”,而是每个人真真正正付诸实践,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让这一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服务。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无论是从现实环境、虚拟环境,还是宏观环境、微观环境都要与美丽中国建设任务要求相一致,与时俱进,这事关美丽中国建设进展是否顺利,人们是否真正参与其中以及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三、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人本身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恩格斯把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来看待,具有深刻的生態理论意义,如同十九大中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营造美丽传播环境、培育美丽家庭环境、建设美丽校园环境,让人们置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生态文明理念,进而外化为保护环境的行动,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中国。

  (一)营造美丽大众传播环境

  大众传播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其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形成舆论来影响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即报刊、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主要有微博、微信等微载体。营造美丽的大众传播环境能潜移默化地提高教育对象对于美丽中国的认识,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营造美丽传统媒体环境

  传统媒体中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应顺应建设美丽的要求,创新信息传播方式。首先,在报刊中设置固定的板块,用比较新颖的方式,如插入图画、漫画等宣传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信息。其次,在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台播放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广告、宣传片,在节目的编排中播放有关生态建设的纪律片,在广播栏目中,可以加入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内容等,通过营造美丽传统媒体环境可以让教育对象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接受建设美丽的信息。

  2.营造美丽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网络以及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和媒体形态。首先,打造生态环境保护媒体阵容,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联合起来传播环保信息,如世界环保日,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共同宣传环保,引起人们的关注等。其次,巧用传播载体,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创建微博、微信公众号,创新生态环保宣传形式,即时传播生态环保正能量,同时也揭露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等。最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公益广告、电影的宣传力度,创新公益广告、电影的宣传内容,增加公益广告、电影的数量,让生态保护观念随处可见,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新媒体营造一种生态环保观念渗透性强、形式多样的生态大众传播环境。

  (二)培育美丽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成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接受的家庭教育千差万别,所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家庭环境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有意识的家庭教育,而且也体现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培育美丽家庭环境,家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样家庭成员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家长以身作则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节约用水、电、气等资源,发扬勤俭节约的品质,随手关闭水龙头、废水充分利用;人走电断,既可以节约用电,又可以防止发生火灾;用节约环保的方式使用天然气。其次,转变以往的消费态度和观念,鼓励家人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使用环保购物袋、环保节能产品;乘坐公交、乘坐地铁、使用自行车,减少私家车的出行,增加步行外出的次数,形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最后,让孩子在观察家长的日常行为中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家长在此基础上从意识上向孩子灌输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2.培育生态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生态文明保护观念,形成生态家风,引导家庭成员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每一个家庭都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践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使生态文明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营造生态文明家风,培育千千万万个生态小家来支撑起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风气,建设一个美丽的生态国家。

  (三)建设美丽校园环境

  相对于家庭,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随着在校时间的增长,教育对象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深刻,学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其意识和行动都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以其自身的导向性、全面性、潜隐性等特点影响着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更高学府里的每一个人,因此,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学习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建设美丽校园环境有利于有层次、有系统地为建设美丽中国营造良好的氛围。

  1.有层次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对于幼儿,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的绿色观念,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进行生态知识教育与引导,让生态环保观念扎根于学习生涯的“第一堂课”。对于中小学,要以主题活动为平台,强化学生的绿色意识,校园内,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校园外,学校组织变废为宝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公共场合清理垃圾,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等活动,内外兼修,建设生态校园环境。对于大学甚至更高学府,要以社会实践为主,增强生态责任心,以学校为依托,投身于社會生态实践志愿活动中去。建设生态校园环境,让生态文明观念印刻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有系统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有系统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最基本的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在建设美丽校园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仅要从课堂讲授中增加环境保护知识的比重,更重要的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客体在接受系统生态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能观察周围的生态保护行为,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教师为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营造思想政治校园生态保护教育环境。在校园中进行有系统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这一环境中,能够互相学习,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建设美丽校园。

  四、结语

  美丽中国的建设任务任重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每个人都要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生态环境保护观念。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回应历史为我们、为未来发展的任务和要求,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做好思想保证、环境保障和精神、智力支持。营造美丽的家庭环境,从家庭和家风方面普及生态文化,使其扎根人生的第一堂课,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家庭中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此外,学校还要营造美丽的校园环境,为教育对象提供有层次、有系统的生态文明教育。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24).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