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兴技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553
杨爽

  摘 要:我国目前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却严重不足,这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兴技术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数字化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重新构筑国际制造业的竞争格局。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智能化,发展机器人产业也是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需要。此外,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占的份额不断提升,也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全球产业转移的进行以及中国制造业自身的发展,中国制造业未来在全球的比重还会不断攀升。

  关键词:新技术;中国制造业;机器人产业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前景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8.6万台左右;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25.6万台。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达到46万台,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15%,2021年保有量将达到102万台。

  预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亿美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35%,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亿美元。

  由于中国坐拥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而且随着人工成本逐年上涨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用工荒的问题会越来越显著,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国家以政策、资金扶持,加上去年美的收购库卡,有实现局部技术转移的可能性。在国内机器人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我国还需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提高零部件自给率,整合现有研发资源,尽快形成一批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检测中心等,同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将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

  此外,发展工业机器人也是满足地方经济的需要。四川省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迟缓的省份,近几年先进装备制造业迅速增多,因此,对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具有此类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

  1.工业机器人技术对中高级技术工人需求巨大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还迫切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注重知识能力學习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同时考取中高级技术证书,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战略新兴产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良性对接。

  2.工业机器人技术欢迎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通过调研典型企业,最受工业机器人技术欢迎的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良好职业道德,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机器人制造厂商需求机器人组装、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求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机器人应用企业需求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维护,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从企业的实际需求看,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点。

  三、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与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实训教学有待完善,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与社会经济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相关的教育是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技能的获得需要在高仿真生产环境或真实的生产环境条件下进行严格训练。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训场地建设滞后,缺乏一定资金投入,机器设备呈老化状态,利用率较低,学生动手少,无法断裂其实践能力。

  2.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不匹配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现代化生产人才需求相匹配,当前,高职院校对新兴产业人才需求认识不明确,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对高职教学的新思想、人才培养的质量观认识不够清楚,这必将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践性技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不强。

  3.“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制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当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而原有的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上课教师不了解生产一线实际,学习内容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同程度地存在轻实践技能、重理论教学的现象;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教师的结构不尽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些是制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

  四、战略新兴产业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现阶段,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增大,对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从现有人才构成来看,新兴产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占比尚达不到5%。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缓解新兴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不足的矛盾,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保障。

  1.加速“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加强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养,选送专业课教师到相关研究院所、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同时,选取企业及社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丰富实践经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训老师,强化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证。

  2.加快本科高职教育,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急切需要大量具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与战略新兴产业同步向前发展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主要为专科层次,这种“断头”的教育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今世界,愈来愈多国家(地区)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尤其重视发展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着重建设发展各学历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如我国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就有专科、本科、硕士生甚至博士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人们可以获取各个层次的学历文凭,加快本科高职教育,从而满足战略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规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