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今大学生中,不乏有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少数腐败和特权现象,使得大学生的公正观受到一定程度地冲击,呈现诸多问题。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是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激励大学生成为公正秩序的建设者和公正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有助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推进社会和谐有序地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公正观
一、前言
追求公正,享受平等,是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产主义从“先富”过渡到“共富”的终极目标。十七大强调要加快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十八大提出把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词。十九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共建共享过程中,要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这不仅突出了公正是民生问题,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追寻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为人们追寻梦想和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主要使命就是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与一切贪图享乐、消極懈怠、以权谋利和权钱交易等不公正行为做斗争,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伟大梦想。如今“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要加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2]新时代大学生是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力量,要担负起这个使命,就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感,重视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完善价值观,彰显人生观,在一代又一代接力中将希望变为现实。
二、新时代赋予大学生公正观的内涵和要求
公正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对公正问题形成的总的观点和看法,实质就是大众根据自身的利益和阶层立场作出的价值诉求,是对社会各层面“什么是公正,怎样算公正,公正的程度”作出具有主观性的价值判断所达成的一种共识。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要符合大众所认可的公正观,与社会制度和人民利益保持根本一致。在思想认知上要认识到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并将思想认知落实到实际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因此,新时代赋予了大学生公正观新的要求;第一,在明确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时,要有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意识。第二,享受公民权利义务时,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尊重他人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促进集体和谐发展。第三,在面对应得、应予、应付利益时,对贫困者或是无劳动力等特殊群体给予适当扶持,使其得到生存和安全保障的同时获得尊重和享有平等的权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正观是培养自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质的重要途径,这些品质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监督,剖析自身思想和行为,从而完善自身价值观,促进人际关系构建和集体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
三、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培育的意义
(一)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同心圆,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与理想愿景。”[3]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4]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的和谐构建、人才的培养导向具有重要的引领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5]这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
在新形势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正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肩负的责任及使命。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其凝聚的博大精深文化也高度地概括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和发展指向。每个层面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都提出了要求,国家层面要求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共筑中国梦;社会层面要求大学生要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个人层面要求大学生做一个道德规范的爱国人才。这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的价值遵循,也是对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完善,更加深刻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新使命和新要求提供了精神力量。
(二)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6]这是对新时代大学生寄予的厚望,也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的根本目的。新时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7]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公正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石,而社会的公正状况反应着国家的治理水平及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更关系到民众的幸福生活。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公正价值理念要不断地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各个领域,以确保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人民群众。公正性越广泛通透,人民群众就越能自觉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而公民的这种高度自觉性就越能巩固社会公正制度,更好地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十九大强调“坚决纠正各个不正之风,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8]深刻表明党和国家正在为建设公正清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作出努力,这为新时代大学生公正观敲响了警钟,使大学生心中始终有一杆秤,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名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三)是豐富和完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迫切需要
钱理群教授在北大的一个讲座中提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主要指“把个人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钱理群教授谈到“其实背后主要批评两个现象,一个是现在很多人失去了信仰,唯一支持的东西就是个人利益,另一个是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是最懂得权力的,他最能够和这个体制适应,因此也得到体制的支持,它实际上成为腐败的基础。”[9]在2017年2月8日,中央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一篇文章——《“精致的利己主义”害莫大焉》,点名批评了落马官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官员都是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的。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仰,就会导致价值观出问题,就会利用一切权力和关系为自身谋利,违背大众遵循的基本公正观,破坏社会秩序。
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完全成熟,对其进行公正观培育,是对价值观的完善。近年来,由于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大学生对社会公正的满意度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在学习和就业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程度地心理失衡现象,这导致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眼前利益时,缺乏集体精神和集体观念。一味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其思想和行为表现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他们会不惜违约、敷衍、蒙混他人,抓住一切可能获利的机会,甚至创造机会等不良好的行为达到自身目的。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力军,甚至有的将会成为储备干部,而不应该只关注如何快捷方便的获得一个利己的结果,而是真正去寻求自己的精神信仰。警惕大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公正观的培养是价值观的重中之重,这是国家、社会、高校乃至家庭必须重视的教育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公正观,是完善价值观的必然途径,有助于大学生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追梦、圆梦。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3]李忠军,钟启东;“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方略论析[J].思想教育理论导刊,2017.(11):18.
[4]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7-10-16(07).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6][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17-09-21.
[9]钱理群对谈洪子诚;重申“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概念.凤凰网[EB/OL].http://culture.ifeng.com/a/20171130/53723765_0.s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