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134
张梦洋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声乐教师同样也肩负着培养未来声乐人才的重要职责,如何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是目前音乐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针对传统音乐元素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探讨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关键词:传统音乐元素;内涵;声乐教学;高校

  在高校声乐教学活动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音乐背后的文化知识,这也是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客观要求。作为声乐教师,必须要意识到传统音乐元素在声乐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传统音乐元素的内涵

  传统音乐元素即早期音乐创作者独特的形象思维风格,他们以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追求写实、自然的音乐创作风格,探索出了具有民族特点的传统音乐艺术瑰宝,是音乐审美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中华传统音乐元素的内涵多样,如古曲、戏曲、曲艺、古诗词以及民歌等,早期西方歌剧的发展也给我国传统音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传统音乐元素根植于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与诗词、儒家思想、书法、绘画等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结晶,在世界闻名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乐记》中记载:“乐者,通伦理者也”。音乐是感性的艺术,它可以深刻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意识,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而传统音乐更有增强人们民族责任感及道德伦理感的功能。

  二、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音乐元素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时代的发展下,音乐也不断地革新。我国音乐历史悠久,无论是在文化思想,还是在创作理念上,都表现出了独特之处,将传统音乐元素应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具有积极的价值。

  (二)提高声乐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学模式普遍单一,多是先由教师示范和讲解,再由学生模仿,将传统音乐元素应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审美需求,让他们挖掘出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促使学生的主动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优化声乐课堂质量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传统音乐元素,也能有效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特别是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应用传统音乐元素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声乐教学的良性发展。

  三、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宣传传统的民俗文化

  声乐是指以人声进行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唱法也呈现出多样性。随着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声乐教学逐渐被纳入教学的重要范畴。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都存在“崇洋媚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传统音乐元素的渗透。为此,应倡导高校师生感受原生态的传统音乐元素,鼓励他们参与各项民俗活动与文艺汇演,放大民间文化资源的优势。同时,依托地方文化的宝贵资源,以开放式课堂为平台,拓宽专业课的教学空间。对于专业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开放感性的特点,课堂教学更需要从多方面创设开放性教学,这种开放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親身体验和实践中得到收获。

  (二)完善现有的音乐教材

  就目前的高校声乐教材看,在传统音乐元素方面,还存在种种不足。为此,在教学上,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渗透传统音乐元素,严格遵循时代的发展特征,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编辑和梳理,不仅要注重作品的应用,还要注意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在这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借鉴新型教学工具,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三)教学活动要有真情实感

  传统音乐元素能否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成效,情感元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把握好情感元素的应用,让音乐教学活动充满魅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设置好形象、具体的教学场景,让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会对传统音乐元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积极参加课堂学习,在课后也愿意主动投入传统音乐学习的探究中,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讲述课堂内容上,需要为学生阐述作品的内容和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作品的歌词与曲式,通过这种方式,情感元素的渗透更加显著。

  (四)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民间流传着很多专业院校教师所不具备的东西,如工尺谱、日传心授、一曲多变以及尚未普及的“绝世”乐谱等,这些绝活正是需要人们谦虚学习、取长补短的关键所在。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学习,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创新自己的音乐教学理论。此外,教学情境也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要革新自身传统的教学思维和观念,提高声乐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在讲解《子夜四时歌》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必备的认知,往往很难融入歌曲的情境中。在讲解时,可以从作品的出处谈起,为学生介绍《子夜四时歌》的产生背景,让学生了解南朝乐府民歌的特征,体会到作品细致缠绵、清新婉约的特点。这首曲子实现了西方现代音乐与中华传统音乐元素的有机结合,将千年前的古曲形象、生动的呈现出来,让学生能从听觉、视觉上感受作品的内涵,体会作品中的情景交融。

  实践证实,科学的教学理念能深刻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声乐教学中的传统音乐元素,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四、结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不能脱离本土文化的根。将传统音乐元素渗透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能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传统音乐元素,强化学生对声乐内容的感知,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让学生能在声乐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参考文献:

  [1]赵雨薇,周希正.论汉剧传统声腔与现代高校声乐教学的融合——基于文化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探讨[J].音乐研究,2015(3).

  [2]李德彪.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音乐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左江流域民族音乐为例[J].音乐时空,2015(1).

  [3]常建萍.高校声乐教学中如何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3(21).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