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导师制”引入党员干部管理培养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748
朱思骋

  摘 要:我们在干部选拔培养方面,最特色的就是2012年开设了青干班,青干班成员由街道各部门、各社区以及光电园区的30余名青年干部组成。为全面贯彻落实《2017-2021年梁溪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789”青年干部统筹选配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山北街道于2017年5月改变原有干部管理培养模式,引入“导师制”进行分类培养。

  关键词:后备人才库;青干班;导师班;梯队培养

  我们紧紧围绕街道重点工作,建立街道中层正、副职后备干部人才储备库,加强对大学生村官、优秀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和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思想上走向成熟、业务上不断创新、能力上全面锻炼、形象上更加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青年干部队伍,山北街道于2017年5月改变原有干部管理培养模式,引入“导师制”进行分类培养。

  一、原街道“青干班”培养模式的成效及不足

  2012年,山北街道为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探索青年干部培养新模式,于5月启动首届青年干部培训班,青干班成员由街道各部门、各社区以及光电园区的30余名青年干部组成,涵盖了选调生、大学生村官、机关工作人员和社区工作者。每月开展一次培训,通过理论讲座、实务操作、情境模拟等形式,培养青年干部公文写作、PPT和视频制作、新媒体应用、突发事件应对、社会管理创新项目运作等方面的能力。五年来,有2人提拔任社区书记、7人担任社区副职、14人担任社区两委委员;1人任街道中层正职、6人任街道中层副职。除此之外,集体调研材料获得过原北塘区民政部门领导的肯定,学员在原北塘区“正定翻身记”演讲中获得过一、二等奖,2016年的青年之声直播间,也得到了省级全市唯一街道级别的创新案例奖。青干班培养模式作为街道干部建设的创新工作,在5年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同时暴露出一些问题:

  1.青干班成员职级不同,没有实现区别化精准化培养。青干班成员的选拔,以自主报名和考试为主,成员包含中层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甚至还有中层正职。不同职级学习相同的内容,没有进行细分。分组中也出现中层副职、一般工作人员一组的情况,副职的积极性往往得不到激发,大量活动让同组的一般工作人员参与。

  2.青年干部的提拔使用,与其青干班表现关联不紧密。由于没有分类,并且严进宽出,青干班的进入需要参与考试,但参加培训和活动如果表现不积极却没有相应的淘汰机制。当考虑干部提拔使用的时候,往往综合各方面情况,和其是否在青干班以及青干班的表现关系并不紧密。部分学员有“混混也没有问题,青干班里积极也没什么大用”的思想。

  3.青干班培训相对局限,其他条线领导参与度不强。青干班的培养和考核主要由组织条线负责,其他条线领导并不了解,一些科室负责人还不支持青干班学员参加活动。在青年干部提拔中,各条线领导熟悉的干部并不多,推荐环节往往没有明确意向,到了民主测评环节,对非本条线的干部不熟悉所以无法做出更为详实的评价。

  二、“导师制”模式的实际操作流程

  根据以上问题,山北街道于2017年5月对青干班进行了调整。首先对青干班学员进行了分类,街道中层正职不再进入青干班,青干班成员仅限于一般工作人员。同时引进“导师制”培养模式,尝试用全新的跨条线、小组制来对所有中层副职进行精准化培养。

  1.调查问卷,明确职业导向。4月底,街道向44位中层副职发放调查问卷,除因年龄及身体因素放弃培养的,其他33人均选择了拟培养的条线领域。街道以跨条线、跨部门为引导,鼓励青年干部积极参与征收、城建、维稳等重点、难点工作。在引导下,33人的职业规划中,有24人选择跨条线培养,占导师班学员人数的72.7%。

  2.双向选择,选定意向导师。街道邀请9位班子成员担任导师,在学员选定职业方向和意向导师后,导师根据学员的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选择自己带队组员。双向选择后,形成拆建组、城管组、民生组、稳定一、二组、经济一、二组、党建一、二组等9个导师组每位导师带队3-5人,确保每位导师对组员有全方位的了解。

  3.开展活动,导师布置任务。5月,导师班正式成立,9位导师与学员进行签约,9个导师组陆续开始活动。导师根据本条线工作对学员进行培训,安排学习计划,并给学员布置任务,要求学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导师布置的相关工作,通过学员参加培训活跃度、完成工作情况等对学员进行全方位考评。

  4.选定课题,年终调研总结。街道组织科除了日常跟踪各导师组开展活动情况,于11月对各小组布置调研任务,各组组长和导师商议,确定调研内容、明确分工、开展调研,拟于12月底各组就实际情况,拿出对街道重点工作有质量、有深度的调研。

  三、“导师制”开展以来的成效及问题

  “导师制”开展以来,9个导师组共开展理论学习30余次,组织小组活动27次。经过近半年的探索,导师制的优势逐渐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子成员带组培训,让领导“目中有人”。以往班子成员对于干部的提拔或者说非本条线干部了解不是很多,经过导师班以后,每位导师对本组成员、尤其是非本条线的青年干部有了更为详实的了解。

  2.小组活动灵活多样,让成员“手中有事”。各小组导师根据本条线特点组织开展工作,如城管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夜间执法、拆违拆零工作,在9.24特大暴雨防汛工作中,城管小组所有成员冲在一线,对导师王永峰“四宁可四不可”的防汛工作方针有了最直接的认知和感悟。

  3.动态跟踪真实具体,让组织“心中有底”。在各小组活动过程中,组织条线通过参与活动、和导师交流、和组长交流等方式对所有导师班成员进行动态跟踪了解,对积极参加活动、善于思考、有创新意识的16位导师班成员加强关注,重点培养。

  虽然取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导师制”的执行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每个小组活动频次、导师要求不够统一,不同组成员受到锻炼的程度差异较大。二是导师在组员的“理论学习培养”方面存在困惑,不知道如何具体开展。三是“优秀学员”标准么有统一,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管理培养机制

  针对历年青干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今年“导师制”运行以来的问题,街道计划通过以下措施,将青干班和导师制的优势充分利用,进一步完善培养、考核制度,制定《山北街道青年干部培养规划及措施》,逐步形成干部储备梯队。

  1.分类培养,形成梯队。街道引入导师制后,依旧保留原青干班的培养制度。明确一般科员到中层副职必须通过青干班培训;中层副职到中层正职必须参加导师组培养。针对青干班工作经验少等情况,主要开展基础技能如PPT制作、信息材料撰写、舆情应对、危机处理等基础培训。而导师班则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逐步规范导师带组模式,强化对中层副职的培养。通过青干班、导师班的有效推进,形成山北街道人才培养的动态储备梯队。

  2.完善制度,優化考核。《山北街道青年干部培养规划及措施》中明确使用积分制进行考核,参加1次学习或培训或活动,积5分;完成课后作业、调研等,1篇积5分;组织1次10人以上集体活动并亲自参与的,加5分;在某次学习活动中有其他突出贡献的,加5分;自愿参加街道重点工作实践小组并完成相关工作的,加20分,年终满60分为合格,如出现不合格现象,三年内不考虑提拔。

  3.加强引导,树立典型。每年年终召开青干班、导师班成果展示会,将调研文章、活动案例等集结成册。同时,对于青干班、导师班的积极分子,年终予以表彰,树立典型,激励青年干部学习榜样,奋发有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