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探索研究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了社会实践切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就业
一、社会实践的定义与当今就业现状
(一)社会实践的定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目标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化所学专业、服务于社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依靠社会力量完成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1]。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当代大学生存在实践能力较差、主观能动性不强、认知不完善、综合素养较低、实践经历较少等劣势。就业观念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自身素质与企业需求的矛盾、就业期望与就业现实的矛盾是阻滞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决定性因素[2]。由此观之,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就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一)社会实践有助于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大学生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就业能力包含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完成一次完整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专业技能、宣传技能、文字书写、财务报账、出行规划等。社会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就业增添更多筹码。
(二)社会实践有助于树立正确观念,端正就业态度
大學生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树立正确观念,端正就业态度,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普遍盛行的就业择业享乐观使大批大学毕业生缺乏积极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态度,贪图安逸享乐,缺少拼搏精神,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去,不愿意到偏远山区去,不愿意到祖国边疆去。让青春沾染暮气,失去了青春建功搏击风浪的机会。社会实践有助于志愿者们收获快乐与正能量,“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了心中的目标与信仰。参与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具有更加平和的心态、更加谦和的态度及更加积极的观念,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品质,助力他们在就业选择中走得扎实,做得出彩。
(三)社会实践有助于积累实战经验,前移认知感受
大学生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积累实战经验,前移认知感受,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大学生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是在职场上的“天然劣势”,为了避免经验不足,大学期间社会实践活动的积累非常关键。身处大学的“象牙塔”中,大学毕业生的认知往往过于片面化、简单化、理想化,在对社会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极其容易遭受职场初探的“滑铁卢”。所以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社会实践平台来认识社会、融入社会,这对就业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实践切实促进就业的举措
(一)社会实践与技能提升相结合
为了使社会实践更好地促进就业,笔者认为应当把社会实践与技能提升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通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具备更加有力的“敲门砖”。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在全国范围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赴青海民和调研服务队成员从所学的专业知识出发,以畜牧调研为主要方向,由绒毛羊研究团队杨雨鑫副教授全程带队,进行指导。他们深入农牧民家中扎实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开展答疑课程,不仅为农牧民带来了有用的科学技术,更加深了志愿者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除此以外,在安排行程、采访沟通、对接政府及新闻宣传、财务报账的系列工作中,队员们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综合素养得以提升,这些技能对大学生就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正面影响。
(二)社会实践与思想育人相结合
为了使社会实践更好地促进就业,笔者认为应当把社会实践与思想育人相结合,树立正确观念,端正就业态度,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就业观择业观。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由校团委宏观领导,各学院具体组织各班级、各部门开展的宣讲十九大、调研新农村、定点扶贫、义务支教、乡村振兴、红色寻访等活动。特别是在各项以院村挂钩为主题的活动中,志愿者们走进乡村,服务三农,对现今农村的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宣讲最新农业政策,为村民们提供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帮助。在村主任助理活动中,大学生村主任助理与村委会的工作细致对接,协助村主任完成村子里的各项活动,协助村领导整理各项资料,在实践活动中积累办公室工作经验;在青春驿站——大学生支教实践活动中,支教志愿者们自愿牺牲自己假期中的休息时间,拿起熟悉课本,站上三尺讲台,为乡村里的孩子们带来知识的同时,也为他们带去了爱和温暖。在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同时,也收获了感知社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回报社会的宝贵机会。
(三)社会实践与院企合作相结合
为了使社会实践更好地促进就业,笔者认为应当把社会实践与院企合作相结合,通过积累实战经验,前移认知感受,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就业竞争力。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在寒暑假期间,学院开展企业班并为学生班聘请企业班主任。多次组织学院同学前往广西扬翔、陕西正大、河南牧原等对口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提前了解专业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模式、了解企业运行机制,通过院企合作为学生叩开通往成功职场的第一块敲门砖。
参考文献:
[1]梅丽君.社会实践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0.
[2]孙锋,张宽朝.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就业[J].科技信息,2008(31):350,36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