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情况和教育背景的限制,在网络化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容易受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以十九大思想为指引,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风建设,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增强其“造血能力”是贯彻十九大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十九大;经济困难;职业规划;学风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一员,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也更加紧密。作为一名辅导员,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立德树人、立足本职工作,引导青年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承担的家庭责任、个人前途、社会责任等压力较大,幸福获得感较低,甚至部分学生因各种压力过大而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近十年间,国家资助学生人数和资助资金逐年增加,资助学生累计7.75亿人次,资助金额累计达到10 542.26亿元,但个别高校在实际工作中可能还存在“比惨式”的工作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不愿主动接受资助。对于这部分学生通过各种经济帮扶无法彻底帮助其走出压抑状态,通过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自信,拓展交际空间,可以有效减少紧张不安感,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二)强化实践增强就业适应性的需要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中,经济、就业压力最为迫切。以职业规划为抓手、经济资助为基础、学业辅导为重点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风建设体系,可以有针对性地整合、宣传国家、学校的各项帮扶、救助政策,拓宽职业技能教育相关平台,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家庭环境等带来的技能缺失、交际不畅、抗压能力低等各种问题。同时,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晰职业定位、提高就业技能、增强就业自信和就业适应性,帮助其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通过学风建设等相关具体措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加强学习、明确目标的同時,鼓励其尽可能地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在学习、社会实践和专业竞赛中成长,在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中润物细无声、有的放矢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性发展的需要
成长性发展意在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造血”能力。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可见教育在脱贫和学生成长性发展中的重要性。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一方面由于其所属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所限,导致其内心较为孤独,且自尊心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可能出现偏差。另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可能会从事兼职等相关活动,作为社会实践经验较少的大学生,在从事兼职的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与相关单位发生经济上的摩擦。以职业生涯为指导,建设学业辅导平台的目的在于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贫困学子的“造血”能力。
(五)新时代提高职业素养的需要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是随着网络信息化成长的一代,接受信息较多,思想活跃。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接触的信息较为匮乏。
在网络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当下,与其他学生相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上不具竞争力,虽然在校期间受关注较多,但是要与其他同学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最终走上工作岗位。以职业规划为抓手加强学风建设,在为贫困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重点培养职业素养,切实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以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变为指导,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风建设
(一)职业发展启蒙阶段——强化入学教育
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学习的学生,一般能快速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但是较少的学生能有合理的学业和职业规划。对家庭经济困难同学来说,上大学是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大一即职业发展的启蒙阶段,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高校新生大多还没形成较为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加之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影响较大。通过入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快速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在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二)职业发展准备阶段——加强知识系统储备
职业发展准备阶段,即大学二年级是加强知识储备的重要阶段。经过大学一年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同学已经适应大学生活,但是这一时期也是“大二病”爆发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可以通过严格课堂考勤、开展相关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业能力。
除课堂考勤和专业竞赛活动外,这一时期应积极搭建朋辈教育、社会实践、个人技能提升平台等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抗压能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增加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职业能力提升阶段——搭建专业竞赛平台
职业能力提升阶段,即大学三年级,此时期通过搭建专业竞赛平台和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在竞赛、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职业规划,查漏补缺,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与学校各部门和校外企业尤其是校友企业联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勤工助学岗位,首先可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压力,其次通过勤工助学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增强就业针对性,最后通过勤工助学岗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
通过搭建竞赛平台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技能,并确定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其次,通过搭建竞赛平台可以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培养贫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匹配度。最后,通过搭建竞赛平台能够培养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通过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让贫困生在竞赛中提高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抗压能力,找到归属感,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
(四)职业能力强化阶段——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高校要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积极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招聘会,并通过台账统计、班级摸排、专业交流和深度谈话等方式,结合学生现状与未来意向进行分类并跟踪统计,建立完备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给予不同学生差异化的帮助与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第一,就业辅导到个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邀请专业人士开展专业程度高、针对性强的就业专题辅导,并为毕业生提供适当的物质支持,多角度覆盖不同需求的毕业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二,专业招聘,精准到人。积极培育、开拓就业市场,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从专业出发,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求职特点,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扩大学生的求职半径和选择范围。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上面临着经济、学业、能力等各種挑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职业规划为导向、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才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顺利走向社会。
四、结语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工作者,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用报告内容指导工作,就是要把报告精神转化为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的实际行动。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切实做到与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露.新时期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路探索[J].亚太教育,2016(32).
[2]刘凯,王婷.传统文化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思路新探索一一天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4(4).
[3]张佳.教育公平视野下的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8).
[4]黄贵闽.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贫困生全程职业培训模式初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2).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