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促使网络贷款更加科学安全,在阐释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后,指出了校园网贷主要在讲课形式、讲课方式、讲课内容资源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升级观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加强渗入,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中;强调实践,有利于建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高校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一)教学策略具有隐蔽性的特点
在教学策略上实施隐蔽性教育。从现象出发,在高校里看似找不到以“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品德教育”的科目,或者在高校开设的专业科目中也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但这并不能说明高校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出发,高校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运用的方法很隐蔽。教学策略的隐蔽性还体现在高校教师团体上面,高校的教师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意识形态。而隐蔽的教育策略恰恰避免了让学生强制正面学习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产生的抵触心理,高校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二)教育资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高校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社会资源传播中国文化。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宣传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我国更是把互联网当作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国家从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入手,在各地保护和修建数量可观的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以此宣传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学校更是积极鼓励大学生实地去参观浏览,让学生切身实地感受到自己国家的文化。
(三)课堂教学具有渗透性的特点
在中国高校的所有课程教学中,高校都是有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其中,试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塑造价值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不知不觉学习本国的意识形态。如学生学习人文社科类的知识时,教师会向学生讲授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是最有活力的,所以中国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学生学习专业课时,教师会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思考几个问题,这个课程代表的领域有哪些历史?它会涉及哪些经济问题以及道德问题?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会联系中国的政治经济和自己的价值观,同样也达到了传播我国价值观念的效果。
(四)教育方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
教育家认为公民教育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行为上,他们所提倡的教育不单是重视学生的课堂知识,并且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第一,教师运用课堂讨论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注意力。在课堂上,教师会将当前的政治问题或者与学生直接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参与活动,并发表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第二,高校社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国高校社团组织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学校的执行符合规章制度的统一性,实施社会组织的自治管理,体现了管理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第三,学生可以通过服务社会活动体验实践。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比较少,一是体现在讲课形式上,在中国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中,公共必修课课程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够这三科学分。大学公共课的特点表现在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教师显然在讲授时力不从心,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之学生自制力较差,上课效果欠佳。二是表现在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还是以传统的说教为主,几乎很少让学生参与互动,所以造成教师讲自己的课,学生上自己的课,两者似乎毫无关联。三是高校欠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意识较差,社会主人翁意识薄弱,这是因为高校缺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相比较美国而言,我国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少,学生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途径单一,我国的国情、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我国还是很难普及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给大学生。
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
我国非常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塑造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教育部为各高校设定了专门的思政课程,每位大學生必须修够课程学分才能毕业,而学校也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每个学校也都会培养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为社会服务。但近几年思想政治课课堂效果欠佳现象渐渐严重起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积极性不高,思政课教师授课没新意,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已不再符合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重讲授轻实践,这种显性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美两国虽然在社会性质、社会核心价值观、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但仍要借鉴美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法。
(一)升级观念,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第一,要明确表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模式上的比重,寻找符合国情的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教育模式。第二,从课程名称出发,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和抵制情绪。第三,从教材编写中出发,现今青年受互联网影响,其阅读习惯早已发生改变,所以要改变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减少文字,增加漫画、图片等形式多样的编写方式。第四,从教学方式出发,教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重视对理论的传播,还要加强学生理论的应用。
(二)加强渗入,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公共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中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由专业的思政课教师讲授,但对于学生的专业课中思想政治知识缺乏探究精神。其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内容涵盖在各个科目中,并且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远大于公共思政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应在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内容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知识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没有抵触情绪的情况下深入思政教育层面,这样成效会更显著一些。基于此,我国高校应加强在专业课教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渗入,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以及教材的编写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培训,每位专业课教师都应有责任做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
(三)强调实践,有利于建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传统的讲解为主,很少涉及教育实践或教育见习等活动,缺乏教学体验,亟待改革。第一,改革当前公共思政课的课时安排,应加大对社会实践的投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社会服务时间上,因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核心思想意识心态指导自身实践,可以加大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服务。第二,结合国家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价值澄清教育。第三,利用好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仅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也要帮助学生在社会种实现自我认识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沧山.中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杨柳新.大学的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认同[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
[3]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杨学义.美国大学道德教育的现状[J].高校理论战线,2009(11).
[5]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