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馍作为民间手工艺的代表,分布在我国黄河流域。花馍具有深厚的美学特征和人文价值,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其通过极具艺术的造型反映出人们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深受百姓的喜爱,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的价值与意义,需我们去大力保护和宣扬花馍文化,使其得以传承。本文主要从花馍的技术和工艺,花馍的文化属性等方面,提出花馍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花馍;制作;保护;创新
一、花馍概述
“花馍”是“面花的俗称,分为四个系列:“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其中“花糕”是面塑之最,呈磨盘状,共四层;“花馍”作为面塑系列中的主体,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最为常见,主要是用半球形、桃形、鱼形等面团作为主体,造型各异、千姿百态,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在勤劳的农妇手中变得栩栩如生。现今,它成为维系民间人际关系及情感交流中不可缺少的礼仪佳品之一。
花馍在2008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展出。2012举办的“中国·闻喜花馍文化节”创造了四项世界纪录。
二、花馍的种类和制作
(一)制作花馍的工具
制作花馍的工具多种多样,主要有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在制作过程中,每一种工具都有它独具的功能。以剪刀等刀具为基础,对面材进行加工造型的修剪,可用竹签或梳子等工具进行花纹样式的刻画,用镊子或者锥子等工具方便面材的组合与叠加。
(二)花馍的加工制作
花馍主要以“点”“线”“面”三大部分组合而成,“点”所需材料有豆子、枣、瓜子等辅料。原材料红枣主要用来制作动物的嘴巴、手等,有时放在面材的底部起搭建的作用,使面材可以接触空气更容易蒸熟;豆类可以有很多种,如:红豆、绿豆、豌豆等,常常用于点缀细节;尤其是在素花馍中,只需点缀微微的红豆或者红枣,便可起到装饰花馍的作用,使花馍看起来更灵动。
“线”作为构成花馍的重要元素,可通过擀面杖或者手工的捏、拉使线条成型,或细或粗,根据不同的花馍造型需要进行制作,面线条主要用于构成花馍中人物或者动物的肢干,或是植物中的花边。
“面”也是花馍制作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并大量运用,它是由点和线集合而成,大小和形状各异。通过工具与手的配合将面材捏制成几何形、自由形。依据不同花馍的需要,可以制作成花馍的底盘、动物或人物的身体、植物的花瓣叶子等的支撑物。
三、花馍的造型特征
花馍造型多样,内涵深刻,富含创新意义,或间接或饱满,色彩艳丽,是民俗风情、文化内涵、宗教信仰等的凝聚物。基础的造型风格有人物、动物、植物等类别。将这些形象融入民俗节日,可形成独特富含中国韵味的风景线。花馍自身独特的造型富有开放、立体、寓意性等特点,大胆特殊的手法用色造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与深思。
在现代社会,人们不再拘泥于使用传统的制作工具去制作花馍,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发新的工具进行花馍的制作。现代花馍的造型可分两种,在具象的造型样式中根据花馍的主题因素,考虑其使用的场所、环境位置等因素,在平面上主要采用雕塑的特别手段,将花馍进行叠加,雕刻,使观看者无论在视觉还是触觉上对花馍的造型都有一种真实感。
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含蓄内敛的性格,多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无法表达或者不愿直接表达的事物表达出来,所以花馍的造型成为了一种很好的传达形式。花馍的具象性和抽象性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开的,通过具象传达思想,但花馍造型传达的意义和情感可能又需要抽象地表达出来,比如在一些花馍的制作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忽略具体自然形态,追求神似而形不似,将其某一部分进行夸张处理,或是头部,或是脚部等,将心中的所思所想通过花馍的造型传达出来。将心灵与具象的实物融为一体,这也是花馍的主要特征之一。
四、花馍的文化特征
花馍,是民间一种食文化的传递和民间艺术的交流,在制作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文化与环境位置的和谐关系,从题材的选取、主题内涵的提炼到造型手法的运用等各方面无不尽其所能地加以考虑,使作品呈现完美和谐的效果。花馍因民俗活动而存在,在长期的演变积淀中也渐渐演变成一些观念性的符号,它潜藏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瑞祥、忠孝、伦理、挚爱、向善等融入花馍中,散发着温馨的情怀。
生日满月时,亲朋好友要送“老虎火燮”及“大老虎”“老虎腿”等面塑,以示祝福,寓意:岁岁保平安、虎虎添生气,等等。“虎”也是我们自古相传的吉祥物,是孩子的保护神,对家庭来说它能够避邪镇宅。“虎”的造型不仅运用在花馍工艺上,应用在别的传统工艺上也是十分普遍的,这些都是文化信仰、心理寄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之出现而又不断延续发展。
五、山西花馍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的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开始淡薄起来,更不会花很多时间在其中,花馍等手工艺人也受市场所迫逐渐转型,花馍艺术已不如从前受到人们的推崇,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让花馍技艺保存下去,世代延续。
首先,可以对花馍艺術进行资料性保护,通过整理文献资料、进行当地调研等形式,用摄影摄像、录音等方式将其资料内容、制作手法、造型进行整理收藏,或者也可以采用特殊手段将花馍进行实物收藏。
其次,当地政府可对花馍进行民间艺术宣传,开展一些活动,比如一些展览、比赛等,让花馍手工艺人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使人们深入了解花馍,也可以参与其中,了解花馍的美,可以对花馍进行很好的宣传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或者开展旅游等事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可以很好地保护它。
最后,当今民间收工艺人的流失和转型大多与经济相关,政府应该考虑进行经济扶植。并针对如何才能使花馍如商品一样售卖,使花馍的保质期更久一点,在工艺上对其进行现代化研发,实施一些鼓励政策让其去注册商标,建立品牌等。
目前,花馍在制作中存在着大量浪费材料、食材的缺陷,观赏性大于本身的食用。其实,对花馍的宣传可以应用儿童玩具,轻泥土作为一种儿童手工玩具,可以对花馍的宣传起到很好的多用。花馍的制作手法可以融入儿童玩具轻泥土的教程中,把它带入课堂,或者将其纳入美术课范围内,寓教于乐,传承从娃娃抓起,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制作学习中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花馍的工艺内涵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柳全.中国民间艺术花馍[J].科学大观园,2005(03).
[2]薛生辉.西北民间花馍与民族文化传承[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4).
[3]潘家懿,辛菊.山西晋南的馍文化词语[J].语文研究,1996(04).
[4]鲁汉.民间面花[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
[5]刘锡诚.中国原始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