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近现代以来3次举世闻名的革命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则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一次典型的资产阶级共和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完全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前奏,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完成了我们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我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引言
大学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3条主线贯穿全文:近现代以来西方列强侵华史、近现代中国革命史和近现代中国改革史。其中近现代中国革命史又着重介绍了中国3次主要革命的内容,这三次革命的主要内容,集中在该书的第2章至第7章共4个章节里。这4个章节着重叙述了3次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月,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至1864年7月天京被湘军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前后14年,势力波及中国18个省区,规模之大,势力之猛,为中国历次农民起义之最,也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对外国侵华势力也给予了有力的打击,给本已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更是致命的一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不过,太平天国运动虽然给清王朝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但清王朝却仍能命悬一线,倒是太平天国运动比清王朝先灭亡了。究其原因,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目光短浅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并未以主力乘胜进军北京,给清王朝提供了缓冲、恢复的时间,让清王朝赢得了反击的机会。
(二)阶级自身的弱点
起义的农民大都是奔着升官发财、追求享乐的目的。起义成功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从高至低,都过上了极尽奢华的生活,建府邸,逐声色,再加上各王之间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爆发,严重削弱了自身的领导力量和军事力量。另外,农民阶级本身也不是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提出完整、正確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就连他们曾经提出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也没有真正实施过。这一切都严重影响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
(三)蔑视传统的局限
这主要体现在太平天国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上。在运动前期,起义军每到一处,均毁庙焚书,冲击了封建文化传统,但在具体做法上打击面过宽、过严,后期虽有改观,但太平军在百姓中的正面形象却打了折扣,导致后来竟有百姓帮助清军攻打起义军。
(四)对待洋人的矛盾
太平天国对进攻自己的西方侵略者给予了痛击,也拒不承认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但反常的是,他们却又笼统地把信奉天父、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这至少说明起义的领导人对西方侵略者还没有足够的警惕性。
太平天国运动作为声势浩大的农民革命,已具备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也显示出农民阶级的强大革命潜力,但由于各种原因,太平天国运动终究难以独立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并没有阻止中国革命的步伐。随着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中孕育的革命力量也日益强大,最终爆发了辛亥革命。为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已在多个方面做了准备工作。
(一)思想上的宣传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围绕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实行共和、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近两年的辩论。论战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以更为广泛地传播而告结束。
(二)组织上的准备
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为骨干力量,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以孙中山为总理。这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组织基础。
(三)革命前的预演
从1895年到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组织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从1895年10月的广州起义到1911年4月的黄花岗起义,前后共10次。这些起义虽然全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断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进行了辛亥革命前的10次不同规模的预演,为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积累了丰富的武装斗争经验。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开端,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高潮迭起,先后有湖北、浙江、广东等省宣布起义,宣布脱离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在中国统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终结。
综观辛亥革命的成果,最主要的就是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结束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性质,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艰辛任务。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年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在序幕的开启之初,在列宁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个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最进步的先锋组织,从一开始就接过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完成的历史重任,率领人民继续新的征程。不过,事业终究难以一帆风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历程同样充满坎坷,但中国共产党毕竟是一个能善于及时总结斗争经验,勇于纠正自身错误,能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中找到正确方向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政党,在经历了最初的由幼稚而带来的失败后,终于在1927年的腥风血雨中开始清醒了,开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在1935年的长征路上开始成熟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方针在党内重新得到了认可;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中发展了,国共合作共同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强大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埋葬了蒋家王朝,成立了一个崭新的、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新中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结束了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状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五、三次革命的比较分析
对比这三次革命,前两次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太平天国的失败,诚如上文所述,一是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先进组织的领导,二是农民自身的局限性。辛亥革命的失败,从革命者的一方来说,依笔者的看法,则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尤其是没有发动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农民,脱离了人民群众,要想在中国取得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二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一方,没有一支自已可以掌握和绝对领导的武装力量,而曾经有过的武装力量也是处于分散状态,无法形成可以统一指挥的武装力量。孙中山所依靠的力量主要是军阀和学生,而军阀在没有利益时就会脱离革命,甚至背叛革命;而学生首先是军事素质不够过硬,其次力量不足,在强大敌人的进攻面前是难以取得胜利的。三是革命党人名义上有一个统一的政党——同盟会,但实质上是各自为政、组织涣散、派系林立,谁都不信谁,在革命党内部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纪律,因此就难以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相应地也就失去了在人民群众中的号召力。辛亥革命的最终成果落入袁世凯之手也就不足为怪了。近现代史上的3次革命,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应归因于有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已的理论武器,以全人类的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已的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群眾和民族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为人民所折服,为人民所追随和支持,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另一方面人民依赖、支持中国共产党,党群共同努力,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第二,有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而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义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引领中国革命从艰难困苦中一步步走向胜利。
第三,中国革命的胜利,还在于拥有一支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等为基础组成的人民武装,这支武装由党绝对领导,唯一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没有这支武装,中国革命的一切便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在创建初期,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武装,再加上自身方针、政策的失误,才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后果。这支人民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为中国革命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为中国人民创建了一个和平、安宁的新中国。
当然,中国革命的胜利,还与世界上爱好和平人们的支持分不开的,他们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伟光,王沪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