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冰山原则”是美国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最具个人特色并终身践行的写作风格。“冰山原则”也成为中外学者研究海明威作品的重要课题之一,而鲜有学者关注“冰山原则”这一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形成原因。探析海明威创作风格形成缘由,对深入了解和把握海明威小说及充分挖掘海明威作品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從前辈作家在海明威文学创作之路上的引领与指导这一角度来探讨海明威创作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原则;形成原因
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20世纪极富盛名的美国作家,被誉为“影响作家的作家”。他以清晰流畅的文笔、简洁凝练的叙述、精确细微的描写、言简意赅的对话写作方式影响着美国及至世界文学。对于他自己的创作风格,海明威将其比做“冰山”,并用“冰山理论”来形象地概括。我们不难发现,在海明威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冰山原则”的运用。“冰山原则”也成为中外很多学者研究海明威作品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对于海明威“冰山原则”这一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原因,却鲜有学者探讨。笔者认为,探析作者创作风格形成缘由,对我们深入了解和把握海明威小说,以及充分挖掘海明威作品中对前辈作家的继承和创新有着重要的启示。
众所周知,作家风格的形成,是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体的限制、民族的审美心理、个人独特的阅历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作家风格的形成。笔者试从海明威对其前辈作家的继承和创新这一点,来探讨影响海明威写作风格的特定因素。
海明威文学创作之路离不开三位前辈导师的提携和引导:舍伍德·安德森、格特鲁德·斯泰因、埃兹拉·庞德。诚然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是在吸取他人长处的基础之上逐渐成长起来的,海明威也不例外。但海明威的学习不是拙劣的模仿,而是运用他高超的化解能力,创造性地吸收、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文风。
海明威文学创作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这位美国文学史上颇为重要的现代主义小说家,对初涉文坛的海明威有着重要的意义。1921年9月,海明威与第一任妻子哈德莉打算去意大利生活,安德森果断地建议海明威:“错!不是意大利,而应该去巴黎,那才是作家该去的唯一地方。……因为那里有詹姆斯·乔伊斯,他正在写一部‘我们这一代人里最重要的作品;那里有庞德,一位意象主义大师;那里还有毕加索、斯泰因。总之,巴黎是中心,艺术革命的中心!”[1]最终,海明威怀揣安德森的推荐信,与妻子来到巴黎。事实证明,海明威在巴黎的经历成为他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一,而安德森的推荐无疑对海明威在巴黎的生活和写作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说巴黎之行为海明威后来的创作事业指引了方向,在文学创作技巧上,安德森则为海明威的创作道路铺了一程前进的垫脚石。安德森是美国文学现代文体风格的开拓者,他善于刻画小人物失意困惑的精神状态。海明威在自己的创作中有意模仿他的风格,1925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的第十三章《我老爹》,可以发现安德森作品的影子。尽管性格好强的海明威在成名之后说:“我们的作品没有任何雷同之处。我只知道我没有受过他的启发”,多年之后,海明威再次回首他与安德森关系时公正地评价道,安德森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2]。
格特鲁德·斯泰因(Gertrude Stein,1874—1946)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第二个启蒙老师,她本人既是一位孜孜不倦进行语言试验的现代作家,同时又是一位造诣极深的艺术批评家和现代绘画作品收藏家。斯泰因和她同为艺术批评家的哥哥利奥(Leo)留居法国时,结交了一大批欧洲的文学家、画家和艺术家。海明威对现代派绘画艺术及其作品的接触,以致后来对塞尚、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等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产生浓厚兴趣,都始于与斯泰因的交往和她的引导。斯泰因在巴黎花园街27号的沙龙是众多旅居巴黎的英美作家的艺术中心,海明威在舍伍德·安德森引荐下,也加入了沙龙。正是在斯泰因主持的沙龙里,海明威第一次领略了塞尚、毕加索等人的现代派绘画作品,并由此汲取创作的营养[3]。
斯泰因不仅把海明威引入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殿堂,在文学创作的语言技巧上也给予海明威悉心的指导。斯泰因强调句子与句子之间某些用词的重复和再现,“重复”这一创作技巧在海明威的小说作品中随处可见,其对突出主题、强化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心中郁积的某种情绪起到了画龙点睛的妙用。
在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里,海明威在人物对话中多次重复了小说的标题“白象似的群山”。例如:
(1)“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
(2)“我说这些小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这比喻难懂不妙?”
(3)“这些山美极了,”她说,“看上去并不真像一群白象。”
(4)“我知道。但是如果我去做了,那么倘使我说什么东西像一群白象,一切就又和和顺顺的,你又会喜欢了?”[4]
在这篇2 000字左右的短篇小说里,“白象似的群山”这个小说标题通过对话重复了4次,但每次重复的含义各不相同。对话(1)中,“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是对眼前自然景色的实际描述,远远地透过树木望去,山表面的颜色如白象一般。对话(2)中,“我说这些小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女主人公吉格(Jig)由想象回归现实,白象毕竟不是群山,姑娘只是被两物之间相似的色彩迷惑;在对话(3)中,她又说道“看上去并不真像一群白象”,反映出主人公焦躁却无从言说的内心世界;对话(4)中,“那么倘使我说什么东西像一群白象,一切就又和和顺顺的,你又会喜欢了?”这句重复相比对话(1)(2)(3)话外有话,颇多弦外之音,把自然景色里的群山与姑娘肚子里将要打掉的孩子喻为神圣的白象。重复在这里突出了故事的主题和隐藏在对话之后的深层含义,也表现了主人公心中郁积的焦躁、烦闷的情绪。小说中隐匿的情节和暗藏的主题隐而不显,但运用重复这一创作技巧,读者在读完作品之后,可以领略冰山之下涌动的暗潮,海明威对读者唯一的请求,就是同他合作,把握住这些语调和情绪。
尽管海明威后来与斯泰因反目,并矢口否认斯泰因对他的影响,但海明威文风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斯泰因的引导有着很大的关系,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对海明威创作有深远影响的前辈作家中,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 1885—1972)是绕不过去的丰碑,这位20世纪西方英美文学史上影响深远又饱受争议的现代派诗人,他挖掘培养了一批影响20世纪西方文学进程的重要诗人、作家,海明威就是其中一位。海明威第一任妻子哈德莉回忆,海明威第一次听庞德谈文艺时,态度十分虔诚,“厄内斯特坐在埃兹拉·庞德的脚边,像是在聆听一道圣谕。我相信庞德说的某些想法影响了他的一生”。庞德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发起者,他主张:(1)直接描写主客观事物;(2)绝对不使用无济于表现事物的词语。[5]
无疑,这些创作原则对海明威的写作有着深远影响,并可见于他的文学创作中。也许海明威本人的评价会更为真实和中肯:“庞德这位大诗人,仅仅把1/5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创作,而其余的时间他都用在提高朋友的物质生活和艺术水平……当他们受到攻击时,他替他们辩护。他把他们介绍给杂志,帮他们走出监狱……为他们卖画……为他们写评介文章……为他们引见有钱的贵夫人(庇护人)……让出版商出版他们的作品。”[6]
在海明威一生丰富多产,在极富盛名的创作生涯中,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影响着海明威“冰山原则”这一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形成,诚然与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的融会贯通、不断探索总结是分不开的,但前辈作家的提携与引导也是密不可分的,海明威也在文学创作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参考文献:
[1][2]Ernest Hemingway. A Moveable Feast[J].World & I, 2003.
[3]周汶.海明威风格中的现代派绘画特质[J].当代外国文学,1999,(3):150-156.
[4]厄内斯特·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M].陈良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78.
[5]吳其尧.庞德与中国文化:兼论外国文学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作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33.
[6]董洪川.庞德与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形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5):34-38.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