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陆游以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创作了大量抒发爱国情感的诗词,其中又以“梦诗”最为独特。陆游对梦诗的创作不仅取决于时代及个人经历,同时也受到了宋代文学风尚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梦诗中,陆游表达了许身报国的豪情壮志及怀才不遇悲愤无奈等丰富情感,值得一读再读。
关键词:陆游;梦意象;梦诗;爱国情怀
以“记梦”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我国文史上历代文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些文人千百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记梦”的诗词作品。在这些善用“记梦”表现手法的文人中,陆游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1]。家国梦,报国梦,游仙梦,爱情梦,山水梦,友情梦,陆游一生活在梦中,或许对于他来说,梦境才是隐遁现实最好的归宿之地。陆游是一位彪炳历史的爱国诗人,他同样以“记梦”的形式坦露了自己内心深深的爱国热情[2]。有的篇目虽无一个梦字,但其作品字里行间勾画出一幅真实的“梦”景象。陆游的记梦诗都是有据可查的,并不全是“托之于梦耳”的情况,我们通过陆游的这些“梦诗”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陆游强烈的爱国热情。
一、陆游爱国梦诗的创作缘起
根据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理论,梦往往是一个人潜意识的反映,是一个人最本质人格“本我”的展现。所谓“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阿德勒也对梦有过精当的解释:“梦并不是和清醒时的生活互相对立的,它必然和生活的其他动作和表现符合一致。”根据学者严谨的调查研究,在《陆游全集》共9 400多首作品中,陆游创作的“梦诗”数量达到1 108次[3]。如此高频率的“梦”意象的出现一定程度印证了陆游在现实世界丰富的经历、情感、欲望等,但陆游对“梦诗”的大量创作并不仅仅出于个体原因,其创作缘由是多方位的。
首先,时代与个人经历是陆游梦诗创作的主要因素。“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莽窜。”陆游出生在北宋末年国家存亡危在旦夕之际,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的时代,其父陆宰北宋末年出仕,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归家不再入仕;其母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陆游从小就亲历了战争带来的丧乱之痛,所以他从小便树立了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宏图壮志,他的一生心系国家安危至死不渝。陆游年少时期就常常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爱国主义的种子自幼便已埋藏在了他幼小的心灵中。动荡的年代、外族的侵略、当朝的软弱更加坚定了他报效祖国的信念。忧国忧民、深知人民疾苦的他,将国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牢牢地记在心间,年轻气盛的陆游心中总装着大宋王朝的那片江山。
其次,唐宋文学记梦的浪漫主义诗风也影响了陆游的创作。陆游的爱国诗词主要以现实主义为主,在对历史事件的记叙、对战争场面的描绘上都是以实为务。然而,自先秦文学以来的以“梦”入诗的传统到唐代已经臻于成熟,唐代梦诗的主题集中于怀人梦、归乡梦上。梦诗发展到宋代,在宋人对待梦的理性态度的影响之下,宋代梦诗在之前的基础上,其内涵有所拓展,表现的范围有所扩大,对梦中灵感的记录与发挥大为增加,使梦真正成为了一种有着特定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价值的精神产物。纪梦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梦的特质使得这种手法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属性,陆游也因此在创作上兼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传统,可谓自成一家。最后,宋代儒释道交融的文化环境对陆游也有深刻影响。宋代文人多全才,陆游也是其中一位,在社会各种角色中皆能有所作为,在思想上也深受儒释道文化的影响。“坐令事业见真儒”,在家族儒学传统下成长的陆游自小熟读经书,六艺经传皆通习,而其又博学多智,对道教、佛教文化亦有涉猎。例如,“吾家学道今世,世佩施真‘三住铭。一窗梦月照孤咏,万壑松风吹半醒”(《道室试笔》);《南华经》也是陆游常读的书目,“一卷《南华》枕上看”(《东窗》)。从“读罢《楞伽》四卷经,其余终日做茹亭”(《茆亭》)等诗句中可知陆游对佛教文化的熟悉。
二、陆游爱国梦诗内容赏读
陆游的爱国梦诗主要是对陆游爱国情怀及人生理想的浪漫呈现,具有丰富的内涵,或梦许身报国的豪情壮志,或梦怀才不遇的悲愤无奈。“陆游有过从戎南郑的军旅生涯,因此他一生都把驱逐入侵的异族、收复祖国失地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并以此作为自己文学创作的基调。”[4]
在陆游《剑南诗稿》中,第一首“梦诗”是《夜梦从数客雨中载酒出游山川城阙极雄丽云长》:“有酒不谋州,能诗自胜侯。但须绳系日,安用地埋忧。射雉侵星出,看花秉烛游。残春杜陵雨,不恨湿貂裘。”这是一首诗人怀念故土,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诗。诗句中出现了一个陆游一生也未踏足过的地名——“杜陵”。杜陵位于长安附近,一直是长安的游览圣地。在陆游心中,杜陵就是自己一生牵挂的那座古都城,它在四十年前已经沦陷于金人。在这样一个星河灿烂、繁花似锦的夜晚,只有心中日思夜想的故土,才让诗人对破坏雅致的春雨毫不埋怨。
除了对收复失地的愿望,陆游也借梦表达了自己矢志不渝的报国梦:“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异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想,只有在梦中,陆游才得到了一丝慰藉,才能在黎明时分醒来,继续面对着冰冷残酷的世界。陆游忠贞不渝的报国之情使他在梦里构造了“战场杀敌,收复祖国失地”的震撼人心的壮丽诗篇。“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表现了陆游的真实心态,陆游在梦境中的神勇无敌与现实情况的反差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陆游的“梦诗”画面真实感人,读起来令人身临其境,心驰神往。但梦境是虚幻的,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社会的残酷注定这些在梦里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梦成了最好的解脱,成了最好的心灵鸡汤,鼓舞着陆游继续独自战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陆游的这种记梦诗词的表现手法是在抨击当局朝廷不能任用贤良,昏庸无度,致使奸臣当道,自己却始终得不到重用的壮志难酬。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难眠的雨夜里,作者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想象着身在战场驻守边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沙场上奋勇杀敌。在这首记梦诗里,陆游充分表现出对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期盼,以及对自己当年南郑从军的生活充满了回忆,具有一种凄凉悲壮的情感。陆游的记梦诗大多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很少有能够描绘出一幅完整的梦境的作品,而下面的这首诗歌则是少数例外的作品之一:
“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将军枥上汗血马,猛士腰间虎文韔。阶前白刅明如霜,门外长戟森相向。朔风卷地吹急雪,转盼玉花深一丈。谁言铁衣冷彻骨,感义怀恩如挟纩。河外诸城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陆游在诗题中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和背景,在诗的内容中围绕“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而展开,全诗陈词激昂,描写了梦中战争场面的气势雄壮。通过此诗可以感受到他日思夜寐的抗击金国侵略者,收复祖国失地的愿望及他内心慷慨激昂、至死不渝的爱国激情。陆游在梦境中实现了自己终身的理想,这既是他对现实情况不满的宣泄,也是对当局能够扭转战局,推翻求和政策,全力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期盼。
“感慨常自悲,发为穷苦辞 。偪仄不少伸,梦中亦酸辛。脂车思远道,太息令人老。中原宋舆图,今仍传胡雏!此责在臣子,诸公其可已?谈笑复旧京,令人忆西平。”(《悲歌行》)
陆游在这种虚虚实实的镜像里唱出心声,表达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以及他对求索人生的理想、追寻生命价值的感慨。然而,在陆游的这些作品中,不管是他对失意的宣泄,亦或是对胜利的期盼,这些诗词无一不凝结他浓烈的爱国之情。
三、结语
陆游善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呐喊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尤其是其独特的“记梦”手法,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这些爱国梦诗不仅是陆游自己内心思想情感的反映,同时表达了生活在水生火热中饱受战争痛苦和当局朝廷剥削压榨的广大南宋人民的愿望,乃至于在今日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参考文献:
[1]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李海玲.“梦诗”:陆游爱国情怀的另一种表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
[3]唐启翠.陆游诗歌“梦”意象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2-116.
[4]吴婷.“亘古男儿一放翁”——陆游词中爱国思想解析[J].新西部月刊,2009(3):11.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