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互联网+”背景下重庆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636
杨芳琼

  摘 要:落实重庆市委市府“314”战略部署的关键在于解决重庆两千万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和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来助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本文重点论述互联网+时代科学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区域特色产业为重点,整合各类优质资源,围绕“创建品牌和经营好品牌”,逐步实现农产品产业链全畅通,最终建成农产品品牌群。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产业链

  在互联网+的新常态背景下,重庆市农产品需要利用好互联网手段,不断提高全市农产品品牌效应,或者打造一批新的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的质量,形成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标准化,完善供应链体系建设,通过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创新发展,进而破解“三农”难题。

  一、重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一)重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但相较于其他农产品品牌建设较为成功的省市而言,重庆市的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不小的差距。

  1.农产品品牌尚未形成规模和市场效应

  全市农产品的商标注册数量,低于全国水平,占全市的注册商标的比例也不超过20%,地理标志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在2%以内,是近邻四川省的四分之一。

  2.农产品品牌的贡献度还不够

  打造农产品品牌,是希望其带动农户致富,拉动农产品产业化并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最终打通整条农产品产业链。当前,重庆的农产品品牌还没有很好地发挥这一作用,贡献度不够。

  (二)重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不足

  1.重庆市农村基础条件薄弱导致产业化发展欠缺

  重庆属于大城市,也是大农村,农村分布较散,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各地的区位优势及各地的资产、资源等各项禀赋条件发展不平衡,导致农产品品牌经济的基础薄弱,许多农村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面临各种窘况。

  2.重庆各农村地区管理人员品牌意识淡薄

  重庆市农村地区发展非常不均衡,有些地方的政府管理部门只关注农产品的特色化和市场销售,忽视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不重视以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为基础来发展特色农业,继而忽视了品牌助推农产品产业纵深发展的重要性。

  3.对互联网手段的应用推广及品牌保护意识淡薄

  互联网在农村还没有真正普及,使得部分地区的农产品利用互联网的推广力度不够。另外,一旦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及时注册,被其他不法企业抢注,而不法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注重商品的质量及声誉,导致精心培育的品牌效应很快消失殆尽,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也因而毁于一旦。

  二、“互联网+”给重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给重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带来的机遇

  首先,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智能终端收发各类信息,传播效率提升,成本更加低廉。其次,客户需求传递更准确。客户通过智能终端浏览产品信息并下单交易,而企业通过网络后台,可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可向其精准推送产品信息。再次,网络口碑传播迅速塑造品牌形象。客户通过互联网交易体验,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后,通过微信、微博等在社交平台转发产品信息或消费感受,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对农产品的品牌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则反之。最后,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更加紧密。消费者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消费,再通过微信朋友圈分享消费体验,使供需双方在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更加紧密和频繁。

  (二)“互联网+”给重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带来的挑战

  1.客户需求差异化和动态性更难满足

  市场信息大爆炸导致消费者的需求日新月异、千变万化,对于比较成熟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基本上实现了标准化和模式化,一旦客户需求发生波动,响应的效果和创新更加困难,而客户需求一旦不能被满足,相应的消费者就会马上寻找替代品牌,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时刻保持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应对消费者的动态需求。

  2.品牌影响度因媒体分众化大打折扣

  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大爆炸,如何吸引广大受众成为商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出于受众差异化的考虑,媒体分众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有些产品只在部分媒体上传播,导致只有一部分人知晓,品牌影响力大打折扣。

  3.“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非常关键

  考虑到农产品的特殊性,如保鲜、冷藏等要求,对时效和温度要求极高,需要供应链能够快速将农产品从产业基地分拨到产业链终端,而终端面临的是个人用户,要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配送至用户手中。如何保证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显得非常关键,也是确保用户最终体验效果的关键衡量指标。

  三、重庆市农产品利用“互联网+”实施品牌建设的策略

  (一)加强区域农产品原产地认证,确保源头产品质量

  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关键是产品的质量保证,因此,提高农产品的区域性商标注册、原产地认证,从而逐步实施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战略,着力提高原产地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国际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如将重庆柑橘、秀山土鸡、三峡有机鱼、“石柱红”辣椒等优势特色農产品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品牌。通过区域品牌农产品认证,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的品质。

  (二)夯实网络基础工程建设,实现农村互联网无盲点覆盖

  重庆农村还未实现4G网络全覆盖,只有各级通讯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加快农村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宽带入乡进村,对比较落后地区的宽带网络进行提档升级,才能利用互联网平台,逐步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三)实现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网络化

  互联网时代,电商产品的特点是品牌化和标准化。近几年,重庆市结合“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超对接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大力扶持“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和品牌打造。从2011年起,市财政对新获准“三品一标”认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给予适当补助。通过政策导向,带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大发展,促进安全优质农产品市场份额大幅度提升。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全面提升重庆农产品的品牌形象,这一举措还需要继续坚持和创新,最终实现全市范围内,甚至重庆与其他区域间的标准化互通,促进品牌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水平。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多管齐下实现品牌推广

  1.利用社交平台

  农产品要在社交平台上与用户进行互动并塑造信誉,有利于建立企业品牌或者个人品牌。要找准适合自身农产品的宣传平台,不仅推广产品,还要促成交易。通过成功营销,积累足够的社会关系和朋友圈,再通过口碑和二次宣传,发展更多的潜在客户。

  2.用好各类生活服务平台

  生活服务平台有综合搜索、网址导航、分类信息、电子文库、B2B平台,通过这类平台引导农户、电商平台及消费者进行互动,大力宣传,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夠使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迎刃而解。

  3.利用各类媒体资源

  微信公众号、一点资讯等自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加上论坛、博客和一些新式互联网媒体平台的补充,使得人人都可以写“软文”来宣传自己的产品,特色农产品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者通过形成视频宣传片等形式,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增加阅读量,促使产品在全国甚至更大范围内传播,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形成。

  (五)提高客户体验质量,确保B2C供应链无缝链接

  客户是否满意是品牌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而供应链是否能实现无缝链接则是B2C是否成功的关键。在重庆特有的农业产业化条件下,需要根据地区特点建立农产品特有产业链条,用供应链管理思想管理农产品物流活动。

  不同的农产品,供应链运营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可以根据自身能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建立自营物流,来加强对供应链的全程管控,并且选择自营物流要比外包物流商业风险更小。如果尚未形成规模或者农村协作模式,可以选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物流服务商。

  (六)进一步优化网络支付环境,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网络支付日益普及,其安全性也更受重视。网络支付领域需要逐步培育比较理智的支付氛围,作为农产品销售的主体企业,有责任对消费者进行辅导和提醒,逐步培养客户现代化的安全支付意识,以及良好的电子支付消费习惯,最终防止消费者的利益受损,真正培育农产品电子支付的健康土壤,保障各方电子支付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提高重庆市农业的价值,必须从整合全市农业资源,提炼重庆农业价值入手,逐步实现重庆全市域、全产业的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属于重庆市独有的品牌符号。从产业特色及资源环境出发,挖掘和整合农业优势资源,在优势产区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产业集群品牌,进而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农产品品牌目录,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进行品牌宣传营销,也可以通过拍摄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的宣传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媒体传播,逐步扩大品牌影响力,使得各区域特色农产品多点开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坚.“互联网+”思维下特色农产品发展路径解析[J].品牌,2015(08):65.

  [2]李佳妮,刘呈辉.湖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业,2015,(8):43-44.

  [3]李廷华.制约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河南农业,2015,(4):41.

  [4]重庆市人民政府主管,市政府办公厅.重庆年鉴[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5.

  [5]王金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178-179.

  [6]徐晓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J].南方农业,2015,(2):119-120.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