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本身起步晚,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主要出现在大学,有些学校还将其视为“就业指导”。国家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但是没有中小学生以及家长对职业规划需求的相关知识进入课堂,在中小学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资料学习,提出了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其学习心理的相关假设,并简述了该假设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实施步骤。
关键词:中小学生;生涯意识;学习心理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生涯规划
对个人所从事的学习、工作、娱乐等生活模式进行的长远规划,它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也涵盖了学生时期的规划及退休后的规划。职业只是生涯中的一种角色,除此以外,生涯规划还包括学习、娱乐、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等。
(二)职业生涯规划
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职业)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简单说,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实践。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三)学习心理
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注意力、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
(四)相关性
相关性分析是指对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衡量两个变量因素的相关密切程度。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也不是简单的个性化,相关性的元素之间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概率才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正相关性简单说就是成正比,两个变量A增长B也增长,A减小B也减小。
二、该主题目前的研究现状
(一)查阅资料述评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美国到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是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先驱者。他们的职业生涯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而且教育形势多样化,包括职业日、职业兴趣测试、社会实习等,非常注重学生对社会公众经验的积累,每个一段时间都会邀请社会上各类职业人到学校介绍各自的工作,学校还定期组织一系列模拟实践活动。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相对完善的其他国家是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他們都相继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入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元素,以发展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在美国,学校所有的职业生涯教育人员都必需受过专门的心理学培训或是接受过职业生涯方面的指导咨询技术训练,职业生涯教育教师接受过的教育要求很高,其学历必需是本科以上,然后接受相当于硕士学位的咨询专业训练的心理专家。而在中国,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教师还较少[2]。
(二)文献检索情况
在中国知网检索包含“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有75 749篇,可见目前对这一题材的研究较多,但绝大部分研究的是大专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检索文章中包含“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17 938篇,检索文章中同时包含“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相关性”的文章共计355篇。但是检索标题为“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相关性”的文章暂时没有,检索到标题中同时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的共计2篇,摘要中包含“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相关性”的文章有22篇。文章大都处在理论研究阶段,深入实际做调查研究的内容较少,目前只查到一篇在百度文库中未公开发表的“江西省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南昌市为例”,该报告对江西省目前中小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做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三、研究假设
(一)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促进学生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向往的职业或者向往的未来中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有主动吸收和学习的愿望,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克服为考试而学的被动局面。
(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全程性、系统性、实用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出发,具有认知、促进、凝集、激励等心理教育功能,形成全程服务意识,克服日常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内容空洞、流于形式和短期性等实效差的问题。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是上网成瘾、整天睡觉、迟到旷课等,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很好地帮助这些同学走出困境。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职业为桥梁,将学业、就业、职业和未来事业统一起来,帮助学生回答“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想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我打算成为哪方面的人才”“打算在那个领域成才”等与学生生存发展相关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感到这种实实在在的教育。
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规划的功能在于为生涯设定目标,并找出达成目标所需采取的步骤。目标可以为人生带来意义和希望,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凭借生命的意义成为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少有的幸存者之一,并开创了心理治疗中的“意义疗法”,这一点充分说明了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意义。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学习心理呈正相关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职业类型、气质类型、人职匹配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测试,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气质等个性特征,并客观分析环境,对自我做正确定位。学生对自己了解的越多,其自我塑造的愿望就越强烈,计划也就越具体。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动力就越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即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度适中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endprint
(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利于克服不良学习心理
不良学习心理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不强、学校目标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后,会有较强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有利于学生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到他认为更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上来。
有研究结果表明,非重点高中的学生生涯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重点高中。非重点高中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业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心理上也容易产生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各种压力剧增的情况下,对于他们来说一时难以适应,厌学、弃学、逃学的现象十分普遍[3],这也跟生涯发展水平有关系。
(五)项目研究
通过项目研究,调查分析出中小学生目前比较接近实际的学习心理和生涯规划意识现状,编撰出中小学生最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体系,编制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纲、内容和教育教学形势等。
四、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一)生涯规划对人的意义
米歇尔罗兹指出生涯规划有突破障碍、开发潜能和自我实现的三个功能,一个人最大的幸福是能够以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择期所爱、爱其所择的结果会是一个人以已为荣,并呈现出圆融、丰足、喜悦、智慧和充满创造力的气质。突破障碍包括内在障碍和外在障碍,内在障碍通常是有一个人对自己的不了解导致的不自信、低评价和无安全感等,如有的学生总是爱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优势比,内心从未觉得自己有可用或者特别之处,从而在设定目标和追求理想时充满疑虑,甚至不敢去想。尼采说:“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人们设立目标、带来希望、从而突破發展中的内外障碍,最终实现幸福人生。
(二)生涯规划教育对中小学生的意义
职业生涯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对学生职业意识和理想的形成尤为重要,大多数家长和教师认为中小学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入大学深造,讨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事为时过早。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忽视,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责任感,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从而使其在当下的学习和今后的升学或工作中迷茫,对人生目标不明确,最终丧失学习等活动的动力。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青年早期,是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时期,是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和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在中小学生阶段时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提高职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培养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研究学习心理的意义
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结果,教育教学系统、学校和教师都关系教学的质量,都希望学生能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利于学生成人成才的同时也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研究思路
第一,通过文献研究,分别编制出适合调查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和学习心理现状的问卷。第二,对保山市4县1区的中小学生做分层抽样调查,对调查结果做统计分析。第三,分别撰写《保山市中小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研究报告》和《保山市中小学生目前的学习心理现状研究报告》。第四,对抽样出来的样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部分,编写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训和辅导材料,对实验组学生做辅导培训,实施一年以后,再次用问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学习心理现状做摸底调查,撰写研究报告,根据前后调研结果做比较研究和相关性论证。第五,撰写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需求报告。第六,根据调研结果修定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内容、大纲和教育教学形势等。第七,进一步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中小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报告和教育教学内容。第八,编撰中小学生班主任、相关专人教师和家长必须普及的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知识材料。
六、研究的目标
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学习心理现状为研究突破口,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生涯规划意识对学习心理的影响及其程度,探索培养中小学生良好学习心理的途径和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需求情况。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为中小学生能快乐地学、自主地学、有目标地学,跳出只为考试而学的被动局限局面,从而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全面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概括出一份目前国内外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小学生成长的意义的研究报告,探索出培养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有效途径。第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学习心理相关性程度。第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编撰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需求报告,编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纲、内容等。第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小学生中的教学效果。
中小学生是一个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开展此项研究,开展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有利于更好地在教育和成长方面尊重他们的个性、开发其潜能,提升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职业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人才质量,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因此,研究学习心理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小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及其教育内容和方式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杨惠.对美国高中生涯辅导工作的调查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282.
[3]杨来恩,陈丽翠.高中生生涯发展水平及指导现状的实证研究[J].基础教育,2013,10(2):90-95.
[4]刘夏亮.职业应从选择专业开始[J].成才与就业,2009,(10):6-7.
[5]潘建华,严淑琴.美国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3X):106-107.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