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对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学习理解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779
周嘉元

  摘 要:十九大报告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并指导我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的方针制定和政策导向。本文在对十九大报告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精辟论述浅谈一些学习感悟。

  关键词:十九大;主要矛盾;习近平思想;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7年10月我党召开了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开幕式报告中,习总书记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报告的表述,准确论断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到了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客观总结了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特点,是确定国家战略、制定重大政策的基本指引,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历史方位,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总结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

  通过利用唯物辩证法,了解到矛盾是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并针对性地制定各项发展战略方针,有利于推动社会既好又快地向前发展。《矛盾论》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任何决策都“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客观实际,在细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类关系的特点予以掌握,并总结寻找各类矛盾和其间的关系,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总结和把握在不同阶段或者同一阶段不同过程的主要矛盾,才能把握全局。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关乎中国在下一阶段发展的全局,关系到国家和执政党在下阶段制定重大政策和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的进程,关系到中国发展的前途。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和运动的,所以社会矛盾是随着社会发展而转化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个阶段处于支配性地位,主导社会发展的矛盾,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转化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总结概括、不断深刻明确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寻找社会主要矛盾并实事求是针对性予以转换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绩,证明我党具备建设伟大事业的能力。在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为保证各项事业继续既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对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情况进行准确地判断,总结提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并在牢牢把握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制定各项党的方针和国家发展战略。

  二、在党的发展历史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和总结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各个发展时期和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中国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主要矛盾进行精准的总结和把握。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结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根据革命纲领,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邓小平等各代领导人带领全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探索。在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准确认识和把握当时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加大对工业化建设的投入,迅速完成了对全国工业体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以此为基础,迅速建成健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后,在全党内部迅速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但在之后,受到“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的思想的影响,因为这个原因,严重阻碍了之后党和国家的发展进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表述。1979年,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之后,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上,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进行了肯定。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各项工作的重点,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立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建设的经验证明,只有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推动各项事业即好又快的发展。如果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了错误或执行出现了偏差,就会对各县事业的发展造成损害或阻滞。

  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我们迎来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虽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但发展的前景也十分光明。在处理各种关系、协调各项事务的过程中,矛盾都是普遍存在并且互相交织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是我党各阶段发展经验的积累,是重大的政治论断,也体现了我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体现,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三、积极总结和把握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指出: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事物,就必须了解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通过辩证了解其二者的关系,掌握一个“度”,才能深入地学习并掌握事物本身。要在掌握“度”的前提下,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对我国社会的“变”与“不变”,找准主要矛盾的新定位。习总书记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會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习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是我们掌握目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制定未来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基础。中国的各项事业,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国防,都得到了本质的提升。但我国在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在今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和发展时间中,都始终坚持这一论断的方向。

  解决矛盾、谋划发展的前提是科学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新时期下,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推动国家不断向正确的道路发展。

  通过诸如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进一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视环保,聚焦民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广大人民切身相关的教育、医疗、养老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要,全面推动人的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浪前进。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