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戏剧不同于诗歌、小说等其他文类,可以通过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表现手法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戏剧的情节推进主要依靠人物对白,中国古代戏剧理论把戏的特征解释为“斗”,西方的戏剧理论则强调戏剧的动作性。假如说动作性对白塑造了人物动作,由此形成了戏剧性,那么隐藏在背后的戏剧冲突则推动了对白和动作的产生,是促成戏剧发展的内在动因。同时,矛盾的发生又为人物蒙上了矛盾纠结的心理,增加了观赏性和可读性。本文将以莎翁的经典悲剧《麦克白》为切入点,具体探讨戏剧冲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戏剧;矛盾冲突;《麦克白》
如果按照中国传统的造字法将戏剧的“戏”进行拆分,不难发现,“戏”的右边是个“戈”字。《说文解字》中记载道:“戈,平头戟也。从戈,一横之,象形。”可见,“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也有战乱之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冲突、矛盾在戏剧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故事发生的动因层面分析
一般来说,戏剧中的动作总是和冲突相关联。动作是由人物发出的,因此他必然会作用于其他人物,形成人物之间的某种关系及其变化。由人物动作所形成的复杂关系就是所谓的戏剧情景,它们是由各式各样的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所导致的。[1]以《麦克白》为例,麦克白是有野心的英雄,女巫对他说了一些预言和隐语,说他将进爵为王,但他并无子嗣能继承王位,反而是同僚班柯将军的后代将成为新的君王。他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邓肯,做了国王。为掩人耳目和防止他人夺位,他一步步害死了邓肯的侍卫,害死了班柯,害死了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子和小孩。此时的麦克白,既有對永远掌握最高权力的渴望,又有想维持仁爱亲民形象的愿望;既想皆为我有,又想金盆洗手,这双重的矛盾使他心怀异志、弑王篡位,为了巩固王位,又残暴地屠杀人民。
其次,戏剧冲突是文学理论和批评对纷繁复杂的戏剧现象的某种抽象概括,它也是剧情发展的内在动因,而他主要靠人物的对白和行动彰显出来。从麦克白的性格来看,如果没有他夫人的怂恿与教唆,麦克白的欲望不会这么快膨胀,他也就不会如此迅速地采取行动,剧情也就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发展,是麦克白夫人的鼓动及出谋划策将此剧推向了高潮,她的每一次出场、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给为推动剧情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她的推动同样成为了麦克白犯罪的助力,成了麦克白及其自身走向末路的预言,成为了读者对她不可原谅的理由,成为了她遗臭万年的不灭证据。可以说,如果善与恶、美与丑原本在麦克白心中摇摆不定的天平上只是旗鼓相当的筹码,或仅仅成为麦克白内心不断斗争、冲突、徘徊的制衡,那么麦克白夫人则在这场较量中在恶与丑的一方给予重重一击,让丑恶在这场矛盾中率先胜出,决定了故事结局的最终走向。而让人意外的是,当上国王的麦克白内心还有着天良,这份天良使他饱受折磨。在欲望实现以后,美的品德在这场博弈中胜出,扰得他心神不宁,最终发疯。
二、从故事塑造的效果层面分析
以上是从故事发生的动因层面分析矛盾冲突的作用,是从文本结构方面阐释的,接下来则从故事塑造的效果层面入手,以感性的角度出发,谈谈矛盾冲突的独特魅力。
尽管麦克白罪大恶极,但他翻腾的心潮是可以被理解的。所以这出剧脱离了戏剧原始的仪式性的祷告的作用,而成为了“人的文学”,是“人的悲剧”。原因在于:
他在沙场上赢得了一个军人能赢得的最高荣誉,他是珍惜的。但当女巫对他喊出“万岁,麦克白,未来的君王!”时,他的欲望被唤醒了,使他失去了心理的平衡。而欲望是每个“人”所共有的特征。
直到在向国王行刺前,他的内心依旧经历了一番可怕的挣扎:首先,他想到了自己已经获得的荣誉:“好容易我成为全国上下的红人儿;好比得一件新衣服,刚穿上身,光彩是那么显眼,怎舍得就此抛弃在一边!”
第一,他对于人生的价值观是双重的:既希望永远保住那最高的荣誉,又非分地渴望封建王国中的最高诠释,“政治野心”和“荣誉感”在他内心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第二,他人性还在,天良未泯。他的道德观念揪住他的野心不放,责问他:“那么仁慈宽厚的一位君王,对他恩宠有加,如今又蒙降临他家做客,更是殊荣,为臣子的理应尽心保驾才是,怎么反而举起了杀人的凶器?”
第三,他那恶有恶报的宗教观念和犯罪更使他那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掀起了一场激烈的风暴。他非常害怕地看到了:“这种事,往往难逃现世的报应。我们自个儿立下了血的榜样,教会了人,别人就拿同样的手段来对付那首先作恶的人。”
在整个舞台上我们只能看到麦克白内心的疑虑、恐惧、自我谴责……
《诗学》曾提到,“戏剧是对人生活的模仿”“能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的叫悲剧”。《诗学》第十三章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不应表现好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不应表现坏人由败逆之境转入顺达之境,……不应表现极恶的人由顺达之境转入败逆之境。”[2]按照这个传统的悲剧观,显然,悲剧主人公是一种介于“极善”和“极恶”这两种人之间的人。这样的人既不十分善良,也不十分公正,他之所以陷入厄运,不是因为他为非作歹,而是因为他犯了错误,以及他的性格存在弱点,使他成为一个犯下重罪的人。导致哈姆莱特悲剧的发生可谓是多重的:性格的矛盾、人文主义者的局限、脱离群众的孤身奋斗、险恶的环境等多种因素都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很难说明哪一种来得更为重要。可是与《哈姆莱特》相比,导致麦克白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他矛盾的心理和性格。表面上,麦克白作为悲剧主人公有悖常情。实际上,作为《麦克白》主人公的麦克白已经不是麦克白个人,而是作为普通生命个体的麦克白,是处于历史转折时期和人生十字路口,像麦克白一样需要在人生意义和现实需要之间做出选择的人们。[3]
麦克白悲剧促使人们思考个人选择的重要性。它的悲剧性不在于引导人们悲悯在战乱中丧生无辜的生命,而在于将悲悯的主体转移到这个表面上似乎十恶不赦的麦克白身上,再申发到读者主体。学术界也没有停止过质疑麦克白悲剧在观众心理产生的情感。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产生同情和怜悯,而不是恐惧。在从封建宗教桎梏中解脱出来之前,人没有自身的主体性,他和周围的客观世界及动物世界浑然一体。随着悲剧矛盾的发展,观众通过怜悯和同情等方式消解情绪。[4]麦克白由顺境转入逆境直至毁灭时,他的心理悲剧和表面形象产生的巨大落差隐现着张力,观众通过这种张力观照自身,使人们觉得这个冷酷暴君的身上有了普通人的情感与温度。与此同时,相比于《美国队长》《钢铁侠》,虽然它们有着相似的模式——正义战胜了邪恶,但《麦克白》宣扬得更多的不是英雄主义,而是通过对英雄人物矛盾内蕴的探讨:自我探究与怀疑的矛盾、人定胜天与命运无常的较量来表达性格悲剧与命运悲剧的双重主题。
因此,矛盾冲突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让人物更加立体、更加多面,让读者又恨又爱,甚至联想到自己产生了悲悯,读者在看戏的过程中通过怜悯消解了情绪,从而产生了快感。
参考文献:
[1]周宪.文学理论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3]王瑞璜.野心与人性的冲突——试论麦克白的悲剧原因[J].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报,1987(4).
[4]张霞,张东东.荣誉、恐惧和命运:奥赛罗和麦克白的矛盾内蕴[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3).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