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信息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局限性,人才培养同质化,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学生自主分析、判断和探索实践等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真正地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通过完成专业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课程开发;教学探析
一、信息化时代下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第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知识体系结构划分教学单元,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主要采用PPT演示、课堂板书等形式,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格式化、大众化的问题,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
第二,人才培养同质化,缺乏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不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目标单一,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1]。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采用以教为主而不是以学为主,教师成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功能单一,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播者而非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和参与者,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按照教师传授的知识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近几年信息化技术这一概念被广泛提出。信息化是通过网络、数据库、现代通信等技术,为特定人群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一种技术,信息化技术极大提高了人类各种行为的效率。信息化技术时代从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为教育事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第一,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为学生线上、线下时时处处学习提供技术支持。由于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其手机上网用户不断增加,已经超过了计算机用户。为基于手机终端的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各种基于手机终端的教育APP软件应运而生。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2],4G无线通信的带宽已达到100Mb。很多办公区和教学区都实现了全网络覆盖模式,使基于网络平台手机客户端的教育学习成为可能。
第二,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为实现信息化课堂全面普及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相对于第二代信息化时代的功能单一的服务器而言,近几年兴起的云计算在云计算中心服务器得到集中处理,计算和存储资源能够实现统一调配,基于虚拟化技术,可实现一台服务器到多台服务器的转变,众多用户个性化的并发请求得到高效率地满足,为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及线上线下平台互动交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3]。
三、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对职业院校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师要明确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打分,提出修改意见。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化技术应运而生,要求教师对信息化课程建设要有新的认知和新的建设要求。
信息化课程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课程模式,传统课程模式的课程标准按照知识点以章节和单元形式划分知识内容,并以章节形式进行课程的授课安排,这和生产实际中的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相脱节,而信息化课程的课程标准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知识内容的划分,以不同的学习情境对工作过程中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划分,并通过动画、视频等进行非常直观的原理分析和讲解、利用AR与VR等信息技术,针对操作技能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和传统的授课安排相对比,学生对完整工作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加系统化、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学习情境的划分形式相比较传统的课程授课安排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以信息化课程来安排教学会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也会事半功倍[5]。
(三)新形势下职业院校信息化课程开发
信息化课程开发不同于传统课程以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划分教学单元,而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习情境来划分教学单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4]。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分析判断、实践操作、总结评价、巩固提高、综合测验等教学环节将知识点和技能点牢固掌握。下面以《应用光伏技术》这门课程来说明。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设计思路。通过完成专业学习,全面培养学生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该课程按照学习情境划分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光伏技术》学习情境划分
序号 学习情境名称 学习任务 教学资源
1 解密太阳光特性 光及其特性的探知;热辐射与波的探知; 原理动画、互动系统
2 探索硅半导体结构 半导体材料的认知;半导体的种类的识别;光能的转换吸收原理的探知;
光生伏打与PN结的解密 原理动画、AR、VRendprint
3 太阳电池性能分析 光照的影响动手实验;光谱响应动手实验;温度的影响动手实验;
寄生电阻的影响动手实验 实训练习
4 太阳能电池技术指标设计 光电转换效率的计算;光学损失的计算;复合损失的计算;上电极的设计 实训练习
5 光伏电池片生产加工 电池片的清洗制绒;扩散刻蚀; 模拟仿真、实训练习
6 光伏组件的生产装配 模拟仿真、实训练习
7 独立光伏系统结构设计 独立光伏系统组成;电池组件;选择蓄电池铅酸蓄电池 VR、模拟仿真
表1中每个学习情境包括若干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每个子任务都以互动系统、模拟仿真、实训演练、AR、VR等技术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学生通过互動、模拟仿真,掌握工艺要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判断、动手实践、勇于探索创新等综合能力。
(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用语言板书、课件及教学模型等手段,向学生讲授知识内容,形式单一,抽象的概念和原理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师生互动和交流。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内容以丰富的视频、动画、三维立体仿真等,声情并茂地展示出来[5],并通过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软件和设备及互联网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各项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
以《应用光伏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授课方式基于资源库课程平台,在无线网全覆盖的智慧教室进行授课,该平台在教师端和学生端开发了课堂教学、扫码签到、互动论坛、实训任务、考核测验、学习心得、学习成果等功能。该课程平台将《应用光伏技术》内容分为七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包含丰富的动画、视频、工程录像等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概念以动画等形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配合开发微知库手机客户端,学生可以自主登录去学习并下载,方便学生时时处处学习。此外,将课堂内容分成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思考练习三环节分配课时,理论授课将易于理解的动画视频等资源放在课前学生预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课上学生通过微知库APP客户端可以实现自动扫码签到,节省了课上点名的时间。针对课前预习发现的问题通过互动论坛功能采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问题引导、视频动画并结合教师讲解等方式展开教学,最后由学生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并通过学习心得、学习成果等模块记录学习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通过学生的思想碰撞,加深理解记忆,课后通过考核测验完成扩展练习,学习效果得到了巩固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远学,徐晓琴.“互联网+内河船员培训”信息化平台创建探究[J].职教论坛,2016(29):93-96.
[2]梁吟曦.高职创新型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科技资讯,2017(6):42-43.
[3]林海华.基于信息化教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微课程开发与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431.
[4]韦晓阳,陈莉,李乃夫.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计创新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1):18-21.
[5]汪伟.教育信息化与高师化学教学论课程设计[J].继续教育究,2017(5):82-84.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