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律教育教学作为我国培养法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市场经济的完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法学教育的改善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法律信仰教育中的问题,然后介绍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情况,分析了法律资格考试的影响,最后又对法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希望能够为法学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思路与见解。
关键词:法学教育;问题;现状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并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法律专业人才。从专业定位的角度上来看,法学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针对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在教学方式与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但也同样暴露出了许多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法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分析如下。
一、法律信仰教育存在问题
(一)法律信仰的重要性
法律信仰作为构建一个国家法制化的基础与精神,其不但是指导人民对于法律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与理想的关键,同时也是惩罚那些影响和破坏国家法律权威性的决心。在这样的法律背景下,只有具有充分的法律信仰,法律职业人才能够认知并完善自己的行为,实现以更高的法律准则约束自己,并坚定不移地开展法律援助与服务工作,这才是实现高等教育中法律专业培养的一般目标。法学教育必须要坚定不移地将法律信仰作为教学的第一要义,甚至将其作为超越法律知识及法律技能传授的存在。
(二)我国法学教育缺乏法律信仰教育
结合当前我国法学教育的现状来看,缺乏法律信仰教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过分重视法律资格认定考试。过去,我们常常将法律资格认定考试称之为“中华第一考”,由于其通过的难度大且需要大量的复习才能够顺利通过。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准备,直到毕业都未必可以通过司法考试,这样也就催生出了教师以司法考试为核心的教学问题,致使教师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相关法律专业内容与关键知识上,根本没有时间去管法律信仰的问题,这是导致法律信仰教育缺失的问题之一。
其二,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法律信仰问题。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教师很少从事一线的法律服务工作,他们大多从学术角度探讨当前法律的立法环境及执行规范化,其中许多教师本身就具有法律信仰不强的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也会像其他专业的教师一样希望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迅速提升知识的掌握水平,但这样会使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习惯,其有损法律信仰的严谨性,更不利于法律信仰的发展。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
(一)过分重视理论教学
法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由于其学习难度较大,体系内容十分复杂,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会更倾向于理论教学,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性,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突出理论的价值,导致一些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兴趣也有所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不但要从本质上重视理论教学,还应该通过课程改革来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法学实践,为其更好地学习知识创设条件。
(二)教学缺乏延伸性
教学的延伸性对于法律教育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不但需要面对经验丰富的法律人士,还要独当一面为当事人进行辩护,如果缺乏延伸性,就会导致学生在工作中过分模仿,缺乏自己的创意与启发性,也不利于其更好地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提升教学实践性
结合当前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教学的实践性不强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多通过暑假等机会带领学生到人民法院、检查院实习,在第一线的工作中提升自己的知识转化效率并增强自己的实践性,进而为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法律素质做好准备。
(二)完善法律资格认定工作
随着司法的改变,目前法律资格的认定工作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传统的司法认定工作只允许在校期间的学生参与,那么就会降低社会竞争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司法通过率。另外,还需要完善法律资格认定的其他环节,通过多环节共同协作来进一步降低法律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让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完善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实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
(三)著重开展法律信仰教育
法律信仰教育对于树立法律精神及完善社会的法律信仰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的现实环境来看,一些法律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法律信仰,在处理相关法律事务时偶尔会出现为了一己私利而徇私枉法和与被告狼狈为奸共同攻击自己辩护人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不利于我国法律社会风气的完善,更是对于法律权威性的公然挑战。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强化法律信仰教育,首先要做好课程的设定,通过将其纳入核心课程中来突出学生的学习意识,并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法律信仰的重要性。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法律信仰讲座与教育工作来实现教师交流等活动,通过影响教师的法律信仰现状来改善教学现状。最后,通过将法律信仰贯穿到法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进而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法律信仰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法律行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法律不但是构建国家法制化的关键与核心,同时也是领导和管理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公民的合法权益需要法律保护,但是一般公民却不具有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这就催生了律师这个行业。无论是从就业针对性还是从专业特殊性上来看,法学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国家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也分别从提升教学实践性、完善法律资格认定及重点开展法律信仰教育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促进法学教育工作的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子新.浅析我国法学实践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法制博览,2017(29):205.
[2]蓝蓝.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现状的观察与反思[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3):140-141.
[3]陈军.从法律文化视角审视法学教育模式的定位[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72-77.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