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广泛运用到社区养老中。本文基于对南京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调研,发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的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如缺乏政府和外部力量的支持、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社会环境和观念的差异导致人们的信任度和参与度不高、服务内容僵化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时间银行”;城市社区;养老
“时间银行”指低龄老人参与为社区高领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的活动,通过累计服务时数,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待自己年老需要服务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兑换同等时数的服务。时间银行的存储内容包括医疗、法律、文化教育等专业服务及清洗、聊天做饭等日常护理服务。时间银行模式自进入我国就受到许多社区工作者的重视,像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黄山市屯溪老街社区等许多城市社区,已经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把老年人作为服务对象重点的时间银行,但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时间银行”模式的调研,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
一、“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作用
(一)有效缓解家庭养老压力
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目前,南京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130.94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08%,剔除部队和高校因素,实际老龄化率达23.7%。根据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南京市社区内的老人大多都是空巢老人或者独居老人,子女都不在身边,52.9%的老人更倾向于社区居家养老。时间银行本质是通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以存储志愿时间为以后获得养老服务提供保障。调查发现,70.6%的老人愿意接受这种互助养老方式,在自己刚退休还有劳动能力时还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可以减轻年轻人的家庭负担,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二)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
时间银行里人们可存储志愿服务时间,如治安巡逻、便民服务、星期六义务劳动、爱心结对、文体活动、社区会议和帮困助残等活动。对于高龄老人而言,一些洗衣做饭、外出购物都已经是一种负担,但是对于刚退休的老年人却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如大阳沟社区的一名65岁的老人伏桂兰给社区里72岁的王忠华老人送饭并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平时邻里之间修修房顶、电灯泡、代拿快递等,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却对邻里关系有极大的改善作用。
(三)有利于老年人生活娱乐
老年人在退休后空余时间比较充裕,而且大多数的老人子女不在身边,他们身心无所寄托,老年人在退休后抑郁茫然无措,导致身心疾病缠身的例子比比皆是。时间银行通过鼓励号召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参与进来,不仅可以为以后的养老提早存储服务时间,而且在参与志愿服务时还可以结交更多的老年朋友,适应社会身份的转换。社区组织志愿者进行外出游玩,更是丰富了志愿者的生活娱乐,高龄老人有更多人的陪伴和帮助拜托孤独感,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有利于培养志愿服务人群
时间银行广义上是由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其实在运行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南京高校林立,很多高校志愿社团与社区达成合作关系,在周末固定时间组织志愿者到社区为社区老人进行服务,社区给予志愿者以证书荣誉鼓励并把时间记录在时间银行。时间银行的建立为志愿者组织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渠道,有助于对大学生志愿活动意识的培养,促进我国志愿服务活动氛围提升。
二、时间银行应用于南京市社区的现状
“目前,南京老年人口总数为134.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0.1%,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约19.5万人。从2013年开始,国家要求养老服务要面向所有老人,从之前的1万名特困老人,增加到134万老人,增加了100多倍。2005年,南京开始尝试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全市已经招募了5 069名时间银行志愿者,其中老年人志愿者3 310名,大大缓解了专业养老护理员队伍不足的矛盾。课题组通过对南京市实地调研后发现,目前,南京多个社区已经开展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探索,在运营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止2017年10月,尧化街道时间银行总行共吸收了1 484名“储户”,累计时间存款47 229小时,为4 262名服務对象提供146 615次服务。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南京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总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政府的有效支持
时间银行之所以在国外能够不断地发展并发挥作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每年为时间银行投入大量的资金以促进时间银行的发展,而目前南京的“时间银行”都是由街道创建维护,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由街道自负盈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时间银行的发展。根据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高达70.59%的比例认为时间银行存在的不足是参与人数少,普及程度不高。另外,50.98%的受访者认为是规模较小且相对封闭。技术的维护、人员的聘请都需要成本,但是街道资金有限,政府又不予以支持,很难发展规模。
(二)违背了初衷,收支不平衡
从本质上讲,“时间银行”是一种“服务换服务”的互助活动,与多数人理解的不求回报的志愿服务的活动相区别。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发现,有45.1%的志愿者认为参与时间银行实质就是助人为乐,不图回报的一种志愿活动。大部分参与者都没有意识将自己的志愿时间储存起来,而是觉得这就是帮助他人的行为,是无偿服务。他们只把自己当成志愿者,并不是出于今后的服务回报。而在时间银行里,志愿服务时间才是唯一被认可的货币,志愿者需要把通过帮助他人积累的时间储存起来,等自己需要的时候再从中取出来,有存有取才能保证时间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时间银行在国外是一种有偿服务,但是在国内演变成了无偿服务,已经破坏了时间银行的运行规则。endprint
(三)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
志愿者通过填写申请表成为时间银行的会员,每次参与志愿活动都需要记录下来。由于只用纸质本记录,无法与日益增长的会员数量相适应,并且很难收集和统计志愿者服务时间和内容,容易造成数据丢失,也不便整理分析。光是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极大的精力去做。这是造成时间银行在某些社区无法继续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社会环境的差异
时间银行之所以在国外能够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在国家法案中明确了国民参与志愿服务时间要求和相应的保障奖励措施。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志愿服务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中,对时间银行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还处于非常浅的认识,由于教育水平的差距,国民意识存在较大的差距,年纪较大且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志愿活动普遍处于漠不关心的状态,虽不排斥,但也不热衷参与志愿活动。时间银行不可能在荒芜的土壤中野蛮生长,需要有一定社会氛围的带动,吸引更多潜在的志愿者服务资源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更好的建设和谐社区。
(五)时间银行的服务内容僵化
服务者主要是社区的低龄老人,他们对于如何照顾高龄老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缺乏科学专业的指导。志愿者一般只能提供咨询、投诉、心理咨询(聊天、谈心)排忧解难场所以及日常的照料如洗衣做饭,服务内容单一,只停留在简单照顾的层面,感情交流寡淡。只有不到两成的志愿者能提供诸如保健康复、医疗护理、维修等专业性的服务。
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应用于社区养老的路径思考
(一)政府应给予大力支持
时间银行模式多是由社区自主运营,缺乏制度的规范,各地的乃至社区的做法都不一样。仅仅靠民间的组织管理,远远不能达到长远发展的要求,为了保持时间银行模式的良性运行,政府应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和制度保障,出台正式的文件,形成政府主导、社区牵头、居民参与的局面。政府应提供时间银行一定的资源支持,才能有效推进时间银行的建设。
(二)加大时间银行的宣传力度
尽管时间银行在南京及其他地区的社区内已经实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公众对于时间银行的认知仍然十分有限。在回收的100份问卷中,有62.75%的受访者从来没有听说过时间银行,29.4%的受访者明确自己是不愿意或者无所谓参加时间银行的,还有70.59%的受访者认为,时间银行存在的不足是参与人数少,普及程度不高。这就意味着,想要推动时间银行的发展,首先应向大众推广宣传时间银行的概念和理念,只有当人们了解时间银行的运作方式及对自身的帮助之后,才有可能参与到其中。
(三)明确时间银行的职能,增强公众的价值的认同
时间银行是利用自己对别人一小时的善举赚取一个单位的时间货币,从而换取别人对自己一个小时的帮助,以时间换取时间。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通过研究,将“时间储蓄”定义为社会志愿组织的志愿者将自己为他人提供服务的时间,以志愿时间储蓄的形式记录储存下来,后期可以通过志愿组织的协调安排,派遣其他志愿者为其提供同等时间的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在养老领域是志愿者在自己有时间有精力和体力的时候存储服务时间,待自己年老体弱需要他人服务时再支取时间,要是到时候自己不需要,可以转存给其他人。
(四)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根据调查,有64.71%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居民参加时间银行的主要障碍是对时间银行制度的不信任,也就是说他们对于能不能成功兑换时间存有怀疑。时间银行需要将参与者的服务时间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支取时间的基础,就对时间的记录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建立起专门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系统,详细而准确的记录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比如,大阳沟社区就结合了互联网技术,采用C/S与B/S相结合,数据库主机及应用服务器架设互联网云端,可与各社区服务站配套终端对接完成数据交互。系统分为志愿者管理、项目管理、服务管理、时间管理、志愿者福利和综合查询等,利用IC卡作为载体记录储蓄参与志愿者服务时间,使存取变得方便快捷。
(五)采取积分制
可以记录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时间,并采取积分制的形式为以后兑换服务提供依据。较为典型的采取积分制的国外典型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发展广泛且比较完善的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几个大城市建立的“时间币”组织、日本创立了“照护门票”系统、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意大利的“时间银行”组织等。志愿者在进行志愿者服务时,可以通过刷卡记录服务时间,街道和社区可以与社区内多家商店进行合作,持有“时间银行”卡的志愿者在这些商店消费可以享受一定的折扣或者积分到了一定的等级可以兑换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另外,还应设置相应的查询系统,志愿者可以通过该系统方便的查到自己的积分,实时了解自己可兑换的服务,从而激励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结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呈明显加快的趋势,社区居家养老承载着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时间银行应用于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能有效解决我国老龄化严重的问题。要不断完善时间银行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的模式,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强化国家的政策和技术支持,让时间银行更好地为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1]黄琢成.“时间银行”模式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1):97-101.
[2]Ahonen T, Hadid A, Pietikainen M.Face Recognition with Local Binary Patterns[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04(1):469—481.
[3]鄧志锋.关于我国助老服务“时间银行”建设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17-2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5]王亚婷,曹梅娟.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概念及其关键要素[J].护理研究,2017(20):2453-2455.
[6]王一笑.“时间银行”助老养老模式推行的可行性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2017(6):26-39.
[7]张晨寒,李玲玉.时间银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新探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80-85.
[8]孟艳,任飒,卞儒汉.社区养老新模式的探索——以“时间银行”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6(7):85-90.
[9]陈友华,施旖旎.时间银行:缘起、问题与前景[J].人文杂志,2015(12):111-118.
[10]李水金.浅探中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5(3):102-104.
[11]任志华,高贵如.时间价值银行模式在社区养老中的应用[J].特区经济,2013(3):81-82.
[12]马贵侠.论“时间银行”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6-120.
[13]王琳.循环互助的新模式——时间银行[J].法制与社会,2011(9):189-190.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