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国内外心理韧性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91
刘航宇+林川+赵晓晗

  摘 要: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高校在应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时,传统的干预模式和方法有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要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学科,与心理学联系紧密,笔者在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时怎样用社会工作的方法进行介入。

  关键词:研究对象;干预策略;研究比较;国内外心理韧性

  一、国内外研究比较

  (一)研究对象

  从心理韧性研究伊始,国外学者关注的为存在特殊现象的个案,同时也会进行跟踪与对比研究,近年来的研究开始进行多变量的模型建构;国内研究则主要是针对某一群体的取样性研究,且選取对象都具备社会文化层面上的独特性和代表性,如有留守经历的青少年、汶川地震幸存者等。

  (二)研究内容

  在心理韧性研究的众多趋向中,分为以人为中心的模型、以变量为中心的模型、时间路径模型和因素—过程整合的模型。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变量为中心,即特质取向的研究,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具备推广性,同时也没有为日后的干预方案寻找可辨性思路;国内研究内容除了关注心理韧性特质本身及其相关变量,还考虑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同时将神经生物学、生物系统理论等进行整合考量。

  (三)研究方法

  国内外同样都采用了问卷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中信效度都较高且使用广泛的都已在上述内容阐述。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近十年来的研究主要依赖于问卷测量的手段,而国外则有部分学者使用实验的方法对心理韧性水平进行分类,通过追踪研究得到成果,或将韧性作为变量加以控制进行实验研究。由此可见,国内的研究思路还是较为单一。

  二、心理韧性干预策略

  国内学者指出,如果要促进不利处境个体心理韧性发展,可从社会环境保护、增强、支持、重整四个过程进行。也就是心理韧性视为动态过程,可人为在过程中进行干预调整,以促进个体向更积极的方向恢复。朱清等人指出发展心理弹性,一方面可以提升青少年对负性生活事件的应对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挖掘和施予保护性因素缓解负性生活事件的破坏性影响,如改变青少年对于负性生活事件的选择性觉知和认知。而心理韧性作为个体积极调用保护性资源应对不利情境、追求自我实现的一种潜能,主要可通过培养个体积极的韧性特质和建立良好的外界支持系统两方面策略实现,这是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广泛性影响策略。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3R”培养方案的提出,要求学生学会推理、心理韧性和责任,即更加关注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关注个体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已有的实践性干预中,有学者指出使用认知—行为团体咨询与治疗进行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并具有一定的长期效果。有学者在大一军校新生中对心理韧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心理韧性的测量和数据收集,分析新生入校心理韧性状态水平的变化,最终得到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设计完善一套适合新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进行干预,效果很显著,新生的心理韧性乃至心理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之后又有研究通过比较团体心理辅导和系列心理讲座两种不同干预方式发现,两者均能有效提高军校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但对于韧性总分的干预作用并无显著差异,只是宣泄调节因子上团辅效果更好。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自杀的心理因素与适应力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存在一种心理观念或信念,在面对严重冲突或压力的情况下,可以缓冲个人自杀的风险。心理韧性因素被看作可以缓和风险对自杀影响的重要因素,当个体处于低刺激强度的压力环境时,个体的自杀倾向与可能性都较低,而当外界压力刺激强度增强时,自杀风险就受到了个体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与制约,只有心理韧性水平较高时,自杀风险度才会降低,而当个体的心理韧性水平较低时且受到了较大的外界刺激或压力,那么自杀的可能性就会较高。对自杀倾向有明显缓解作用的心理韧性品质主要包括以归因风格、问题应对与解决策略、人格统合性、情商水平、认知偏差以及完美主义等,这一系列的心理因素可能会给自杀行为带来弹性。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减少危险因素外,自杀预防治疗的重点应是个体的心理发展能力和固有信念,以缓冲外界压力和自杀倾向之间的联系。

  三、心理韧性研究未来展望

  (一)实验方法的改进

  这些年对于心理韧性的研究,无论是从结果取向、特质取向、过程取向来说,基本上都是采用问卷的方式,而使用范围较为广泛的即为特质取向的由李海垒等人编制的《健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过程取向的由胡月琴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但其实对于问卷的适用性不仅要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文化差异,而且还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对年代性群体的心理韧性影响,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与现在的“90后”和“00后”群体不同成长环境所引起心理韧性特质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还要开始关注于使用实验设计的方法进行长期跟踪。心理韧性的发展不仅有个体差异性,也存在时代和群体的共性,所以对于某一时间段群体的实验独立性追踪都会对心理韧性的研究产生质变性的影响。

  (二)干预的实践应用

  人们会更加关注干预的实践应用。除了要以认知疗法帮助研究个体或团体修正不合理信念,达到优化情绪和改善行为的积极性后果,更要对如何增强自身心理韧性的方法策略加以应用性的实践与指导,让参与个体或团体可以在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使用这些技能改善自身的韧性水平,并将此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最重要的是,团体咨询的时间要足够长,可以达到提升个体心理韧性水平的真正改变阶段,而不是在刚刚习得这种技能或达到此状况下立即停止咨询,使个体在遇到无法处理状况时很容易回归到初始状况,最后还要定期反馈与跟踪,考虑之后的一系列影响因素。

  (三)模型的修改完善

  只有构建出较完善的理论模型,同时控制住诸多可变因素,如时间等,才可以将心理韧性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endprint

  参考文献:

  [1]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xiety,2003(2).

  [2]Fergusson D. M,Lynskey M.T.Adolescent resiliency to family adversity[J].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6(3).

  [3]Friborg,Hjemdal,Rosenvinge JH,etal.Anewrating scale for adult resilience:What are the central protective resources behind healthy adjust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thod sin Psychiatric Research,2003(3).

  [4]Haddadia P,Besharata MA.Resilience, vulnerability and mental health[J].Procedia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0(5).

  [5] D Cicchetti,DJ Cohen.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A synthesis of research across five decades[M].America:John Wiley & Sons,Inc,2015.

  [6]蔡穎.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

  [7]王永,王振宏.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1).

  [8]陈晨.4~6年级小学生情感虐待与攻击性:心理韧性、同伴关系的中介调节作用[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9]韩黎,李茂发.农村大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心理韧性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

  [10]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