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6371
朱春镕

  摘 要:近年来我国船员队伍不断壮大,我国也提出要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进行转变,这对航海类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海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一直以来都是热点话题,本文提出“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从知识、能力和价值三个方面对航海类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航海教育;培养;海员

  一、引言

  2014年8月15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32号印发《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绿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海运体系。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建设海运强国,海运强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实现从海运大国到海运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航运人才。

  二、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海员职业的特殊性

  海员长期漂泊在外,远离亲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职业。海员工作环境的严酷性对海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要处变不惊,适应嘈杂的环境等等。航海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船员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快地适应海上生活与工作。

  (二)我国航海类学生存在的问题

  1.口语能力欠缺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航运是一个全球贸易的过程,这就对海员的外语口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在我国,航海类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级海员口语水平普遍较差,鲜有人能与国外代理、货主等与航运相关的国际友人熟练交流,从而导致在海事处理方面不占优势,在接受PSC检查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2.实践能力不足

  我国航海类院校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众多证书的考核与培训使学生普遍专注于题海战术,很少有时间在其他方面均衡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多毕业生甚至不能胜任水手的基本工作。

  3.协作能力较差

  這主要是由于知识面狭窄造成的。航海类学生对于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知识涉猎较少,很多学生在管理岗位上不会管理船舶,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限制了与外籍海员的交流与协作。

  三、“知识—能力—价值”三位一体素质培养模式

  (一)知识培养

  1.优化课程体系

  我国航海类院校大多数仅教授航海专业知识,缺乏人文科学与德育课程的讲授。多数只开设航海力学、电工学、船舶无线电技术基础、船舶原理、航海学、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操纵、船舶值班与避碰、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船舶安全管理、航海仪器、GMDSS设备及通信业务、船舶货运、驾驶台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很少涉及人文等课程。

  图3.1是国际著名航海院校航海技术专业部分人文科学与德育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国际著名航海类院校注重“海—陆”人才培养,也注重人文科学与德育课程的教育。而我国航海类课程在专业知识上占比很大,这也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面十分狭窄。因此,我们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必须要做到海陆兼顾,增设人文科学与德育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2.改革双语教学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国际化航海人才,因此航海专业英语教育尤为重要。当下航海类专业双语教学依然存在很大问题,比如说高投入低产出,投入了较大师资,但学生的英语水平仍不够理想,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双语教学:

  (1)使用高质量英文原版教材。

  国内的英文版航海类教材大多是翻译而来,只有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才能保证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输入,才能对语言习得产生积极作用。

  (2)储备师资,培养双语教学教师。

  据调查,许多欧美国家的双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双语教学模式的提出,他们更在乎的是对双语师资的培养。教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质量,航海类双语教师大部分都有丰富的航海经历,但口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师在遴选时要特别注重考查其英语口语能力,挑选出具有纯正英美口语的双语教师。

  (3)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借鉴其他国家双语教学法的同时,应形成适应航海类专业的双语教学体系,例如可以借鉴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内容和语言融合式教学法,形成适合航海双语教学的目标框架(如图3.1 航海CLIL目标框架)。

  (二)能力培养

  航海类大学生能力由沟通、控制、创新、逻辑推理、信息处理、自我发展、矛盾解决、人际交往、表达力、洞察力、影响力、等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领导、应对困境、统筹协调、决策判断、承受、风险控制等专业能力构成,要针对能力进行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航海类院校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专门组织师资对航海类学生能力进行课题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性理论指导航海类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相关教学负责人要根据岗位担负起相应的培养任务,专业课老师要尽可能的丰富授课方式,在不同的课堂场景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

  (2)建立航海类学生能力培养体系

  航海类院校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较强的能力与较弱的能力,如何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潜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航海类院校应根据科学的考核体系来测定学生的不同能力,对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进行考核,必要时进行创新意识、能力与精神的考核,在考核过程中应侧重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思维,工作中证明创新思想。同时,考核既要有科学的考查体系,也要遵循可行性和发展性等原则。

  (3)创造培养航海类学生的环境

  外部环境会促进或制约学生的能力培养。学校作为外部环境之一,相关负责人要营造积极的能力培养环境,比如说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开展第二课堂的建设,每个班级配备一位从事航海类行业的导师,通过班会等形式使学生对航海类专业能力有更好的认知。endprint

  (三)价值培养

  价值培养是航海类学生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健康发展的核心教育。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传道者”向“同路人”转变,在尊重多种价值观存在的同时加强价值引导。

  1.创新航海类专业学生价值观培养方式

  (1)创造、建设独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作为文化的最外层,物质文化可以直接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在物质文化建设中应该使其富含航运特色,航海类院校必须加强航海设施的建设,这样才有助于航海类学生陶冶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时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保护校园环境,使航海校园物质文化发挥积极作用。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校风上。校风是由学风与教风组成的,航海类院校应采取各种方式对教师的素质进行评价,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鼓励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切忌灌输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航海类專业中的一个重要管理方式是半军事管理(或准军事管理),学校应该提升管理标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为未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挥航海类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量,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认知结构,形成自己的判断力。教育工作者也要加强对航海类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最终使航海类大学生形成以自己为对象的多方面发展模式。

  2.完善航海类学生价值培养运行机制

  (1)全员育人

  首先应建立价值教育的领导机制与体制。在纵向上学校各个部门要立足全面性与政策性,教师与学生是培养的两个主体,必须发挥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实际上,航海院校所有人员都是航海类学生培养工作者,航海院校的每位教职工应该都言行律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每个航海类学生。

  (2)健全价值培养评估机制

  航海类院校要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估制度,定期对所属部门进行评估,综合利用各种评估方法,在评估机制中把握重点,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估方式。评估体制建立要注意社会适应性、量化性和过程性等原则。

  参考文献:

  [1]严明.高校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教育视角[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12.

  [2]隋振双.大学生能力培养浅论[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01).

  [3]张明德.试论当代大学生能力的培养[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4]吴新颖.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构建.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占毅.论新时期航海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9(02).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