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新模式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092
陈敏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培养大学生“三大意识”(专业意识、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为核心内容,构建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新模式,着重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三大意识,明确本科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目标和侧重点,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内动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三大意识;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讲原则,又要讲艺术。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方面,我们不是授之以鱼,也不是授之以渔,而是授之以欲。2010年,我们开始探索构建“三大意识”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的新模式,即大学生专业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思考如何根据各阶段的成长目标,围绕培养大学生“三大意识”,引导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以培养学生专业意识为首位,坚定学生专业思想

  刚入校新生对未来专业学习既迷茫又向往,这是培养他们专业意识最重要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激发大一新生的内动力,让他们热爱所学专业,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三问”活动,牢固大学生专业思想

  高考填报志愿时,有些学生专业是父母做主选择的,有些学生专业是被调剂的,有些学生是从众心理等等。因此,有必要在大一新生中广泛开展“三问”活动,“你为什么来上大学?”、“将来想做什么”、“怎么度过大学生活?”,引导新生对这三个问题的积极主动思考,从而明确大学的学习任务,牢固大学生专业思想,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二)引导自主学习,培养专业学习兴趣

  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多,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图书馆,探究大学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大学学习的基础[1]。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名师讲坛,讲解专业学习和特点,让学生感受大师的魅力;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以高带低,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通过组建专业社团,开展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动手、独立思考和独立观察的能力,初步构建所学专业的理论框架,理论联系实际。

  (三)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灌输“三大意识”的培养模式

  大学生应尽早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的灌输“三大意识”的培养模式,熏陶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应以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享,让每个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通过生涯人物访谈、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等多种形式,根据理想与目标合理规划好大学生活,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实现,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主攻,提升第二课堂育人实效

  高等教育的职能正发生变化,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教育可以提供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土壤,鼓励大学生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利用大学便利的条件,不断完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得到全面的丰收。

  (一)营造氛围,树立大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各方面,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2]。大学生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在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应鼓励让大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现实问题,创新性开展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为例,曾策划了公共卫生健康宣传季、传染病宣传周、模拟法庭、模拟商务谈判、卫检技能大赛等活动,从而达到使理论学习成为实践活动的武器,参与实践活动成为理论学习的目的,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依托全国大赛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与专业老师多接触,多沟通,充分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批判中学习,在批判中发现真理[3]。以笔者所在的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为例,通过宣传、组织“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以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举办“立志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明创造、社会调研和模拟创业,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融合,开展个性化的咨询与辅导,推动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挑选创业大赛中操作性强的项目和有创业意识的学生,鼓励和支持学生将创业计划转化为实体项目,集合各方资源推进实体项目的萌芽、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兩项赛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三、以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为主线,贯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环节,是践行和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培育大学生的实践意识,启迪大学生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注重养成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文化修养

  大学生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养成教育为重点,要求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有素质的大学生。我们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以每年开展礼仪风采大赛为契机,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准则,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以项目形式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带着思想上的疑问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基层,走向人民群众,将理论知识在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中运用、深化,实现高校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衔接[3]。以我们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为例,每年暑期组织20多支队伍深入全国各地,了解农民工、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况以及当地公共卫生现状,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政府建言献策。

  (三)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不同,组建学生讲师团,通过专业老师的培训和指导,深入各社区的市民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在培养学生实践的意识同时,了解自身能力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调整大学生职业目标,在学业中查漏补缺,为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以培养“三大意识”为核心内容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模式中,专业意识是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的基础,占首要地位,创新意识是动力,实践意识是目标。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马红斐,汪子云.大学生专业意识的培养---以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73-36.

  [2]周懿.美国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125-132.

  [3]苏晓晋,曹瑛.工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22.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