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的战斗堡垒,特别是适应时代要求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党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四川省南部县积极探索多维一体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新思想、新途径,在加快建设为民服务的基层党组织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研究思路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问题;实践;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南部县结合党建工作的长期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一条多维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路,剖析问题,创新提出,实践整改,为新时期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4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即要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达到“六有”目标。
二、南部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南部县虽然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力量不强
据统计,截止2016年底,全县有党员4.01万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1.2万余人,占党员总数的30%;初中及以下学历达 2.2万余人,占党员总数的55%,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善服务的党员总量相对较少,基层党组织“有组织无人员、有人员无服务”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功能定位不准
部分基层党组织对自身的职能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一般停留在管理层面上,而不是服务上。有些党组织当政策的“传声筒”,做盖章、纠纷调解等一般事务工作;有些党组织仅从事保险代理、数据统计及慰问孤寡等规模小、节气性、室内化的服务活动;有些党组织工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仍习惯于“单打独斗”、“两张皮”,没有真正形成上下联动、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难以形成工作合力。
(三)活动方式不优
部分基层党组织“庸、懒、散”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群众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不能根据社会管理的新形势、新需求及时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环节,做到服务事项“零积压”,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服务时限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有虚化现象。
(四)基层保障不足
从实际情况看,仍然存在场地面积不足、办公设备不全、综合服务能力偏弱、利用率偏低等问题。在经费投入方面,村(社区)干部待遇普遍偏低,村级党员群众服务站活动经费太少,服务人员难以稳定,村级服务运转缺乏保障。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健全、不完备,停留在一般的号召、原则性的规定上,导致运行效果不理想。
三、南部县的实践探索
(一)以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为抓手,构建便捷化的组织体系
推行干部队伍形象好、党员队伍合力好、组织阵地建设好、集体经济收入好、群众困难解决好“五好”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联动共建、动态管理机制,着力构建起了便捷化服务的基层组织体系。多层次、层级建立包括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方式、服务效果、服务制度等内容的服务型党组织评价体系。
(二)以争当“五好”爱民干部为导向,培养亲情化的服务队伍
建立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和清正廉洁的“五好”爱民干部培育、表彰、选拔体系,着力培养亲情化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通过“现场验靶”“挂图作战”等实践考核,提高服务工作量化考核比重等,着力选拔懂服务、能服务、善服务的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干部“上挂下派”工作,推动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到乡镇(街道)任兼职副书记,机关干部到贫困村或贫困地区挂任第一书记或任职。推动优秀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到信访、投促等部门挂职锻炼。
(三)以“3210”结对帮扶为重点,构建规范化的工作平台
“3”就是“三结对”,即按照干部职业特长与群众需求对接的原则和摸排情况、双向认领、建档问效的方式,组织县乡村党员干部与信访户、贫困户、产业大户结成帮扶对子;“2”就是“两服务”,即通过创建包括“五好”基层党组织和评选“五好”爱民干部活动等激励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1”就是“一教育”,即以法纪、经济、道德“三大讲坛”为主题,县委常态开展,基层党组织集中学习,学习效果随机查核;“0”就是“零信访”,即通过开展党员干部定期接访、走访、回访活动和及时有效的服务工作,实现零信访、零复访、零越级访的目标。
(四)以“三考一评”为保證,健全常态化的运行机制
推行日常考核、“现场验靶”季度目标考核、干部年度考核和领导综合评价“三考一评”制度,纵深推进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干部日常工作按受党员群众民主测评和领导干部考评,考核结果按比例计入干部综合考核。目标考核坚持“现场验靶”,每季度采取实地察看、亮点拍摄等方式,面对面考核领导班子及成员,并进行考核挂牌督办。领导班子及成员履职尽责情况采取述职与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分年度综合评价。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
(一)坚持组织设置创新,健全服务体系
针对服务力量薄弱、服务资源单一的问题,着力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综合治理组织为主体,辖区基层组织、党员及团员、群众、志愿者等广泛参与的各类服务团体。加大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农民专合组织、流动党员聚居区等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吸收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入党,把专业服务和网格服务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服务主体,聚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实效。endprint
(二)坚持内容创新,突出服务主题
坚持以服务对象最直接最现实的服务需求为重点,确定服务主题,增强服务针对性。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明晰岗位服务内容、设立岗位服务标准,围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主题,尊重民意、听取民意,认真梳理群众真心需要的服务项目,不断拓展服务内涵,细化明确服务的具体内容和程序环节,将科学的服务理念、有效的服务手段融入到具体行动中,防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口号化”“务虚化”,切实从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职能转变和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三)坚持方式创新,提升服务实效
坚持群众欢迎、群众受益,转变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的思维定式,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和向下服务的工作理念。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组团服务”、支部“结对服务”等活动,探索代办式服务、预约式服务、上门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等服务方式,推进工作由强调服从向主动服务转变、服务上级向服务基层转变、单向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形成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党的工作为中心和大局服务的大服务格局。
(四)围绕规范、创新两项主题,倒逼服务升级
一是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作为党组织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做到经常性研究部署和科学化推进落实。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两学一做”等活动的开展,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着力将联系点培育成示范点。二是健全动力催生机制。完善村(社区)办公经费、村(社区)干部工资常态化增长机制,建立党建示范点创建和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制度,确保基层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持续加大村和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下大力气建设一批高标准、综合性的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较好地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三是健全群众评判机制。认真抓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充分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扎实开展好群众评议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评议行风政风等活动,做到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广泛评、部门单位集中评、基层便民服务机构联动评,以群众评议活动促进了服务水平的大提升。
五、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党的执政根基在基层,执政活力也在基层。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如何,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提升。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论断,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基层服务党组织建设,壮大服务力量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王城.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全面提高基层建设水平[J].中国城市经济,2010(10).
[4]徐森鸣.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思考[J].党建研究,2012(31).
[5]杨蕾.殷焕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分析[J].中州学刊,2013(6).
[6]王劲松.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与高校党建工作探讨[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1(2).
[7]周帅.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学报,2006(2).endprint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