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竹笛教学中音准和音色把握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691
刘曼

  摘 要:我国音乐文化近些年发展迅速,民族音乐也在不断复兴,很多人们乐于研究民族音乐中关于曲风和乐器的相关知识。因为对于民族乐器的热爱之情,所以会全面的学习相关内容,也是当前非常热门的一项文化学习趋势。竹笛是我国民族音乐中非常常见的乐器,受到众多人士的喜爱,因此也成为了民族教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民族音乐教学要让学生掌握竹笛的基本知识。要想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竹笛的演奏技巧,教学中音色和音准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竹笛进行研究分析,介绍竹笛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指出竹笛教学中音色、音准学习的重要性,介绍影响音准、音色的相关因素,分析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长久的发展和传承下去。

  关键词:竹笛教学;音色;音准;把握方法

  我国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音乐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艺术,是长期发展的精神产物,竹笛作为民族音乐中的一种乐器,至今仍在被学习和使用。当前不仅国人对民族音乐充满喜爱,很多外国友人也成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者和爱好者,被我国民族音乐的美好所吸引。竹笛主要是用于拉丁舞蹈等的伴奏使用,新中国成立以后竹笛的用途不断扩大,成为很多人的独奏乐器,其中比较有名的曲子有《秋湖月夜》等。后来逐渐很多高校也开始设立竹笛课程,体现出了我国人民思想的进步,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民族音乐底蕴。所以分析提升竹笛教学时效性的方法非常重要,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音色对竹笛演奏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能够展现出音乐的内涵和优美意境,因此必须学会准确的发音技巧,掌握竹笛的音准和音色,才能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

  一、竹笛的起源和发展

  竹笛是汉族音乐中非常经典的一种乐器,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夏朝。当时人们一般是将黄河流域的竹子砍掉后做成能够吹奏的简单乐器,这是在古书上所记录的内容。汉代张骞通史西域后,将能够横着吹奏的横笛引入中国,在当时非常盛行吹横笛。南北朝时期对竹笛进行了一些改进,能够吹出更多的音律,产生非常美妙的音乐。唐朝开始,对竹笛进行了类型的区分,横吹的叫笛,竖吹的叫箫,竹笛中也加入了笛膜,后来逐渐传入日本。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出现了排笛,竹笛的音域很大程度的扩大,吹奏上也产生了新方法。后来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竹笛也在很多戏曲领域被使用,同时依据戏曲的类型将竹笛进行了分类:昆曲伴奏用班笛、河北梆子用梆笛伴奏等,还有很多用于学生学习使用的短笛。近些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更加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竹笛也在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很多小学生、退休老师开始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竹笛,成立了小型的演奏乐队,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带来很大的生活乐趣。高校中也开始开设多种形式的竹笛教学课程,要求专业的竹笛研究人员进行教学,给学生细致的讲述竹笛的相关吹奏知识。可以看出,竹笛的发展贯穿我国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是我国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将竹笛进行传承和学习,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竹笛教学中音准、音色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竹笛的音色情况可以判断其质量好坏,竹笛一般分为曲笛和梆笛两种。优秀的吹奏者能够很好驾驭这两种笛子。下面分析一下这两类笛子各自的特点。

  曲笛经常是指那些第三个孔发出的最低音高是小字二组d的D调笛子,经常在昆曲的伴奏中使用,所以起名为曲笛。本文中介绍的曲笛将曲笛范围向下扩大至比D调笛子低 大二度的C调、小三度的降B调。吹奏者一般将曲笛称为低音笛或大笛,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管径大、长度较长。曲笛的乐曲一般是对江南丝竹的曲牌或昆曲曲牌经过二次创作形成的。低音笛是一种比一般曲笛大的笛子,音色非常饱满,吹奏出的音乐让人仿佛进入仙境。

  过去梆笛是指那些第三个孔发出的最低音高在小字二组g的G调笛子,经常在河北梆子中使用,所以叫做梆笛。除了G调小笛外,A、E、F调小笛都属于梆笛,也叫做小笛,主要是因为其管径很小、长度偏短。梆笛有非常高亢的音色特点,穿透力非常强大。所以一般梆笛的乐曲旋律都很奔放,使用上梆笛的一些技巧,像是歷音、花舌等,使得乐曲能够变得更加优美动听。

  曲笛和梆笛之间在音色和音调上有很大的区别,各自都有非常明显的特征,要想充分利用笛子的特征,演奏出优美的音乐对演奏者还是有很高要求的。乐器能够准确的发音,并且形成优美动听的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演奏者最简单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演奏的效果,是成功表演的基础,因此竹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非常重视对学生音准及音色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打牢基础,深刻理解和掌握演奏技巧,从而达到很好的演奏效果。声音能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摩擦,在吹奏竹笛时,空气震动形式的多种多样,导致不同的摩擦程度,这就会给音准和音色带来不同的影响作用。在吹奏竹笛时必须保证其在音准和音色上足够准确,使观众感到非常舒服的状态,这样才能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人们才能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之处,理解音乐中包含的情感要素和深刻含义,将吹奏竹笛的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时一名竹笛吹奏者想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进行竹笛教学时,要认真研究和理解音准和音色,保证能够准确的进行吹奏。

  三、在竹笛教学中能够影响音准和音色的因素

  吹奏竹笛时多种因素都可能对音准和音色产生影响,除竹笛本身的组成结构影响,气息、口风等的控制都会对音色和音准产生影响。一是由于竹笛的种类多种多样造成的,每种竹笛在组成结构上会有很多不同之处,也就造成竹笛能够形成很多调,产生不同的发音,吹奏出来的音色和音准自然也会有所差别。二是由于呼吸方式不同造成的差异,一般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或者两者结合的呼吸方式,,呼吸方式的差别使得吹奏者不同的气息控制程度,也会使得音准和音色产生很大变化。三是吹奏者口型或吹起方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气流,造成竹笛内空气震动存在区别,吹出不同的音色和音准。四是吹奏者拿竹笛方式的不同造成的差异,竹笛放置位置和方向上的不同,使得吹孔位置存在差异,也会对音准和音色产生影响。因此想要吹奏出优美的音乐,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影响作用。endprint

  四、竹笛教学中把握音色和音准的正确方法

  (一)控制自身气息

  一般是进行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两种结合三种方式的呼吸,胸式呼吸就是通过肋骨的运动来进行,吸气量很小,在吹奏竹笛时很少使用这种方式。腹式呼吸是通过隔肌进行的,通过肋骨的协作完成整个呼吸过程。将两种呼吸方式相结合时,能够使得胸部和腹部的全部肌肉共同运动进行呼吸,是一种非常轻松的呼吸方式,也是吹奏竹笛时经常使用的呼吸方式,可以很好的控制竹笛产生的声音效果,能够很好的达到音准和音色的要求。

  (二)控制好口风气流

  每个音乐作品都有不同的音色要求,要想竹笛发生在正确的音区内,形成动听的音色,就要准确找到相应的气流切割角度,依据不同的音高,适当变化气流方向,如果音高很低时,要把气流保持在下面区域,如果音高很高时,将气流保持在中、上方区域内,从而保持准确的音准和音色。在进行竹笛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正确打开口腔,通过不同音乐对音高的不同要求,能够正确的进行口风气流的切割,找准气流角度,使音准和音色完全正确,从而吹奏出最优美的音乐。

  (三)确定位置方向

  竹笛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掌握正确放置竹笛的位置。学生首先了解怎样拿笛子是正确的操作,再将笛子放在最好的位置上,保证吹孔的方向正确。不同的吹孔角度同吹奏者嘴唇所成角度也会有所差别,如果吹孔在嘴唇偏下方的位置上时,就会因为又漏气现象出现导致有干扰音色的出现,这时的音准和音色是不准确的;如果吹孔在嘴唇偏上的位置上时,就会产生非常清晰的声音效果,非常优美动听,能够很好的控制音准和音色在恰当的水平,因此必须保证竹笛在正确的位置上吹奏。

  (四)低音笛吹奏时音准和音色的把握

  低音笛是一种曲笛,由于形状相对较大,所以声音非常低沉。低音笛在竹笛教学中不经常使用,一般在专业演奏中应用较多。低音笛不仅有曲笛的音色特點,并且其音色更加的浑厚。经典的低音笛曲目是我国著名演奏家俞逊发先生吹奏的《秋湖月夜》。使用低音笛时要求吹奏者拥有很大的气息量,不然不能形成很好的低音笛音色。该曲目节奏很慢,有很多长音,非常考验吹奏者的功力。低音笛没有其他形式的技巧,在《秋湖月夜》这篇曲目中,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长音形成安静的环境氛围。使用G调低音笛进行演奏就行。乐曲旋律一般是五声调式,在乐曲的开始就使用多个连续长音,能够将月夜的寂静氛围很好的表现出来。也能表现出秋天的冷清。这也正是此乐曲的主题,这首乐曲旋律也是围绕这样主题进行的。由于低音笛按孔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导致易出现按偏的现象,因此在结尾时一定要将旋律带回到主题旋律,此时旋律感觉是不同于开始的。最后的旋律仿佛能让时间静止,将听者带入其中,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因为低音笛具有自身特别的音色,并且这种音色具有低回婉转,让人具有留恋忘返的感觉。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竹笛吹奏者来说,吹奏者的个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音准和音色都保持非常准确,不仅要求演奏者具有良好基本素养,这也是演出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进行竹笛教学时,要非常重视对音准和音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一个演奏者具有的艺术水平。在能够很好对气息、口风等很好控制的基础上,使得竹笛发出更加优美、动听的声音,展现出作品的不同内涵,保证竹笛良好的演奏效果。

  参考文献:

  [1]崔彤.竹笛与民乐队合作中音准、音色和音量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旦知才让.民族乐队合奏中的竹笛演奏思路构架[J].艺术科技,2016,29(2):175-175.

  [3]高松.浅谈竹笛演奏中音色的特点及把握[J].艺术评鉴,2017(4):144-145.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