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4591
金明杰+金银花

  摘 要:十九大指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朝鲜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诸多困境。本文简要分析了朝鲜族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促进朝鲜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为保持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朝鲜族;文化;艺术;传承;保护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动力源泉、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特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也蕴含了诸多少数民族因素,具有包容性、多样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深,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已经不是某个单一民族面临的问题,而是我们需要携手面对的共同问题。在实施对外开放和促进民族区域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朝鲜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一、朝鲜族传统文化概况

  朝鲜族是近百年陆续自朝鲜半岛迁入而来,虽然并非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民族,但勤劳勇敢的朝鲜族人迅速融入新的生存环境,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形成了农乐舞、荡秋千、顶翁、黄牛节等别具一格的民俗传统文化。其中,“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更是入选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唯一入选的农耕文化遗产。在不足百年的短短发展进程中,朝鲜族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最终形成了不同于朝鲜半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音乐、舞蹈文化

  音乐方面。和不少少数民族一样,能歌善舞也是朝鲜族的主要特征之一。朝鲜族人民擅长以音乐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朝鲜族民歌、民谣结构精炼严谨,旋律明快流畅、朗朗上口,涌现了《鸟打铃》、《桔梗谣》、《阿里郎》等民歌,还有奚琴(二胡或胡琴)演奏等民间表演形式。

  舞蹈方面。朝鲜族舞蹈在继承传统、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基础上,以传统巫俗或民俗舞蹈为支撑,逐渐形成了以农乐舞、剑舞、顶水舞、长鼓舞、鹤舞、扇子舞等一系列民族特色传统舞蹈艺术。

  (二)体育文化

  朝鲜族的体育文化同样丰富多彩。既有别于朝鲜半岛的体育文化,又与国内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大相径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如荡秋千、摔跤、顶水缸竞走等。荡秋千是倍受朝鲜族妇女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既注重参赛者的体力和技巧,同时还是参赛者耐力和意志力的比拼,体现出朝鲜族妇女坚忍不拔、锐意进取的精神。摔跤比赛的主角则是朝鲜族青壮年男子,是参赛双方身体力量的比拼,在规定局数内谁胜出多者为最終获胜者,并可获得一头黄牛作为奖励。相形之下,顶水缸竞走则是由顶罐走路的习俗演变而来,多在劳动之余或节假日进行,比赛过程中还伴有各种花样动作展示或队形变换表演,最终以先到达终点且水不溅出、瓦瓮不倒为胜利。

  (三)民俗文化

  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保持了以往的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又兼收并蓄,不断融入周边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进而形成了具有复合性、兼容性并重的特色民俗文化,体现于日常生活的诸多文化层面。服饰方面,朝鲜族人民青睐白衣,无论什么季节的衣着均以白色为主色调。饮食方面,朝鲜族除了广为人知的打糕、冷面、泡菜外,还喜食狗肉、酱汤和米饭。居住方面,“稻草屋顶,木桶烟囱”是朝鲜族的民居为特色,室内通屋为炕,入门即可盘腿而坐。礼仪方面,朝鲜族人民尊孝长辈,好客敬客,相互礼让。

  二、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困境

  随着现代、时尚的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发展,朝鲜族人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原来独具朝鲜族特色的民谣调已经逐渐融入其他因素,歌词内容也由民族历史传说、民间故事而转变为以歌颂性质为主。许多经典歌曲也仅存在中老年人的回忆里,日渐冷落。诸多歌舞文化目前已处于后继乏人的濒危状态。但随着现代生活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这些曾经给朝鲜族人民带来无尽欢乐的体育节目也日渐式微。据调查,不少朝鲜族中小学运动会中,顶水缸竞走、摔跤等传统朝鲜族体育项目已经难觅踪迹。

  (一)传统文化土壤质变

  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生成发展是与古老的稻作生产、社会生活以及宗教信仰等息息相关的,他们一年四季终日辛勤劳作,闲暇之时,他们便以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行为动作为元素,创作了大量歌舞表演、体育项目。如今,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朝鲜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也随之转变,许多朝鲜族人民开始“弃农从工”,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强度、劳动时间也大大降低,使得他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从事其他产业。那些与传统农业生产关联密切的文体项目自然逐渐被人淡忘。同时,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城镇化进程加速,许多朝鲜族家庭已搬进城镇小区,告别了传统的民居。电视、网络、手机的普及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各种文体活动,传统的游乐项目显得“过时”,人们很少主动参加曾经影响无数代朝鲜族人的传统娱乐项目。此外,宗教信仰的转变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随着当代朝鲜族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增多,传统的信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许多宗教信仰而生成的传统文化,也开始被现代、多元、时尚的主流文化所代替。

  (二)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资金投入不足

  多个实例证明,文化若想得到切实有效的科学保护和长足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投入,否则文化传承与保护活动就成为无源之水。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东北三省,但近些年来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很难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或者仅可满足举办一些节日活动,对于平日的文化保护、文化遗产收集、文化传承人的培养均缺乏有力支持,而文化传承保护涉及传承

  人培养、硬件设施建设、文化资源保护等多个层面,资金需求量较大。此外,融资渠道还有待拓展,目前朝鲜族传统文化事业的资金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民间投资意愿不强,很难满足朝鲜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资金需求。

  (三)文化传承人出现断层

  民族文化若想得到长久发展,离不开一大批老中青结合、梯次合理的传承人队伍作为人才支撑。就目前省内朝鲜族地区来看,传承人队伍出现断层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许多年长者对本族传统文化有割舍不断的情怀,他们之中也不乏身怀技能、技艺高超的人才,但他们大都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而中壮年人不少到韩国或国内其他城市谋生立业。而青少年一代更是在全新的环境中长大,对流行音乐、现代运动、电子产品情有独钟,对民族传统文化则缺乏了解,甚至不屑一顾,更别谈学习民族传统文化技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一旦这一代老人辞世,许多传统文化项目将随之消亡,冯骥才先生曾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充分反映出当前民族文化传承面临的“传承人断层”的痛点。

  三、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

  针对上述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应在结合朝鲜族地区文化保护实际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措施切实提升文化保护工作的水平。

  (一)培植传承与保护的文化沃土

  时代在发展,文化也要创新。要结合不断变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不断转变的思想观念,逐步培育新常态下适合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首先,各地朝鲜族群众艺术馆可以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教育教研部门编制相关教材,让朝鲜族在校学生增进对本民族文化知识的了解,并适时开展实践活动,使他们掌握本民族传统文化技艺的基本要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实现传统文化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机结合。比如将朝鲜族传统文化中的歌舞、摔跤、拔河等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传统项目按照全民健身运动的总体要求改编成适宜在地群众康体健身、休闲娱乐的文体表演项目,让朝鲜族群众在健身娱乐中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还可以举办朝鲜族传统运动会,通过这种大型赛事和传统文化保护的结合全面提升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质量水平。

  (二)通过多种方式加强资金投入

  政府财政收入很难短期得到改善,但考虑到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投入大、获利小的实际,应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以市场化运作筹措资金。学习借鉴国内其他民族地区在筹集资金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招商引资诸如设立“朝鲜族民俗文化城”项目,从而搅动朝鲜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滿池春水,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朝鲜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事业中来,使朝鲜族传统文

  化得到切实有效保护。

  (三)加强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

  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事业需要一支德才兼备、梯次合理的传承人队伍。可以发挥朝鲜族中小学在传承保护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让在校学生系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掌握民族传统技艺的动作要领和技能技巧,从而为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传承人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在朝鲜族地区的各大高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开展民族文化相关选修课,打造校园民族传统文化氛围,还可以以定向委培形式加强朝鲜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人才培养,加快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才,为朝鲜族地区传承人队伍建设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此外,要不断提高投身于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人才的各项待遇,使他们能没有后顾之忧的全身心投入到传统文化保护中来,同时要提高他们自身荣誉感、使命感,完善考核机制,对于表现优秀者给予荣誉嘉奖,从而吸引更多的朝鲜族人加入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陈立华.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类学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1).

  [2]李惠子.延边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中央民族大学,20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