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发挥引领作用提高教学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7685
徐勃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教学环境日趋优越,教学设施也日渐完善。然而“硬条件”的建设并没有带来高校课堂教学的“软环境”的发展:硬件设施越完善,教师上课越省力,学生听课环境越优越,但是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尤其对于应用经济学类,像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

  关键词:教学;能力提高

  国际贸易的专业特色是理论与社会实践联系非常紧密,每一环节的业务操作涉及到的社会部门也非常复杂,工作流程比较繁琐。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如果不参与实践或参与实际操作较少是很难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的。比如,提单的制作和审核,信用证的填写和改错,贸易术語的灵活应用等,都需要有现实背景,只有将理论置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专业。而现实情况却是,学了几年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依然搞不明白整套贸易流程中涉及到的单据应该怎样填制。原因并不是知识太过复杂而在于知识的确枯燥,脱离实际的讲解只会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高校教师教学越来越依赖外在的手段,却忽视了内在人格魅力和课堂感染力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起到带动作用。因此,高教教师要提高教学能力必须发挥引领作用。

  首先,高校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在客观上必要。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照本宣科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不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成为“低头一族”,对于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可能会临时抱佛脚,简单地备课或者干脆不备课,在课上念一念课本或者是略搞幽默,课下让学生自己学习,考试前划一划重点,这门课就算结束。这样学生不会挂科,老师得过且过,大家相安无事,可是最终导致的是学生学不学都一样,老师教不教也都一样,因为都不会记得学了什么,教了什么,更不可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当中去。所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课堂教学重要主体的高校教师就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娴熟的教学能力,能够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牵引学习思维。

  第二,高校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在主观上必须。近年来,高校教学虽然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的授课内容、新的授课手段,但实质上教师的教学能力却没有跟上步伐。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吸引力不强,无法抓住学生“眼球”,反映出的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缺失。有些教师搞研究十分在行,学术功底也很扎实,但在教学上却不能很好的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这不仅是教师能力的欠缺,更是学术资源的浪费。因此高校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不仅钻研科研知识,更要研究教学领域的技能。只有教师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才能主动发挥引领作用。

  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形式,一阵风气,它需要落实在每节课的教学情境中,影响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作用要求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共同努力。

  首先,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他既是高高在上的教书先生,他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宰”与“领导”。然而在新教育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发生转变,要变成可以传递知识的知心朋友和在课堂教学中带学生参与进来的大家长。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环境严肃又不失活泼,又可以在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可以使学生学起来津津有味。在国际贸易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采取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分组对抗的方式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授课者,而更像是一个团队的领导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成为了为共同目标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的团队关系。

  其次,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单单靠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专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以及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这门学科。有些高校教师硕士、博士毕业后就又回到大学中任教,从学校到学校,教师本身就没有从事过跟专业相关的实务操作,更别说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能够深入相关企业进行长时间学习的教师还是很少。而且,对于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后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的探讨就更少,未能达到教师参与实践的真正目的。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在社会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更新和完善专业知识储备,注重相关领域知识的积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多媒体教学和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教学主管部门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运用了学生选课的方法,所谓学生选课即学生学习某一门课程可以自主选择他想要听课的老师。这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显然学生已经成为高校教学中的消费者了,他们选自己想要的。这不仅仅是学生角色的一种转变,更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选课排在末位的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可能会被取消,而多次取消又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利益,很是残酷。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过分关注教师的科研成果而较少关注教学效果,即使关注教学效果也是拿学生的分数作为标准,并不能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传统的在纸上勾勾圈圈做表面文章的教学评价机制已经过去,只有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才能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才能从源头上让教师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

  最后,教育主管部门要健全教师奖惩机制。高校中对于教学能力突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要进行奖励,其中包括待遇、职称、推荐学习深造机会等,把优秀的教学经验和理念向全校介绍推荐,不同学科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能力。而对于教学能力一般又不思改变的教师,评价结果也与其自身待遇职称挂钩,实现奖惩分明,不断寻求更加完善的奖惩机制,从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关键在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只要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注重在教学能力方面的自我完善,再加上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营造的良好氛围,教师一定能发挥出潜在的能力,成为引领学生学业和人生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李玉峰.论教师教学专业技能的核心成分及其养成[J].中国教育学刊.2007(01).

  [2]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02).

  [3]朱新梅.论我国部属师范大学的现状、问题及发展[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01).

  [4]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1(12).

  [5]林卫民.“教书匠”是“教育家”的前提——谈教学技能的重要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7(22).

  [6]杨秀玉,孙启林.教师的教师:西方的教师教育者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7(10).

  [7]王传金,王琳.论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习得[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9).

  [8]赵建功,戴维,张桂荣,崔勇.信息化社会教师现代教学技能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09).

  [9]许佳.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实验研究报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03).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