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这对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开展“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课程,此举对于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本人也因此对高校的思政课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与看法,本文分析了目前思政课程存在的问题,“四个自信”对于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要将“四个自信”充分融入到思政课中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四个自信”;课程改革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他在讲话当中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渠道,建立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对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四个自信”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同时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四个自信”对于推进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深化改革,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全國打响第一枪,聚集名校名师,开展“名家领读经典”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程是市委教育工委充分发挥首都高校及知名院所理论名家们的感召力、影响力,帮助大学生克服理论学习碎片化、浅层化的问题,引导大学生们“多读书、读经典”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大决策,此举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改革树立了榜样,对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向高标准、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所在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战略高度,研究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势、存在的问题,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这使高校的思政课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项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的“对于课程受欢迎程度”的调查显示,思想政治课受欢迎程度在所有课程当中排名中下游,而且有几门课程赫然显示在 “最枯燥课程”的列表中,这项数据正是说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经过调查研究以及数据分析,我总结出思想政治课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教材死板枯燥,理论与现实关联不紧密。翻阅高校教材,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不拘于形式,图文并茂,语言轻松活泼。然而思政课的教材却不同其它,全国高校的思政课使用的都是同一套教材,严肃的内容,死板的格式,难以让众多学生感兴趣。大家往往将大学生描述为“一张白纸”,他们在进入学校之前并不是人人都有政治学科的基础,一上来就阅读如此深奥的理论内容,不免会反感。教材虽然每年都在更新版本,但只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加新内容,去掉老旧知识点,保留部分的内容和形式始终没有任何改变,依旧是几十年前的样子。
任课教师教学方式方法不科学,学生参与性低。作为学生发展路上的引领者,老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能力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的“出勤率”和“抬头率”都很低,这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一方面来说,一些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没有达到要求,对于把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还是存在着一些困难,甚至有些教师本身就对于一些难懂的概念没有正确的理解,不能深入解析。另一方面,教学方式也是让学生是否能爱上思政课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照本宣科,教学不结合实际,也不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只讲课本提到的内容,缺乏创造性,当然不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不够重视。进入大学,选择了专业之后,学生们都有着“重专业能力,轻全面发展”的错误做法,以致大多数人都对于思想政治课程不够重视。课堂上只有极少数的学生选择专心听课,有一部分学生在课上阅读其他领域书记,做专业课的作业,有的学生会选择在思政课上小憩休息,大多数学生在玩手机。大学生们在思政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小差,对于这门课程,大多数人的观点就是“考前背一下关键知识点,能通过考试就好。”这说明学生们对这门课的不以为意,不重视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
思想政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没有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甚至不再受到大学生们的重视,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我们国家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承造成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四个自信”对于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意义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自信”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应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及主要手段。
思政课教师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坚定其理想信念。在目前的政治环境下,高校中大多数思政课教师能够坚决维护党中央的决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然而也有一些教师的思想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剑走偏锋。老师作为学生成长的领路人,在学生的人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思政课教师更是学生思想观念的塑造者,假设他们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势必会影响祖国的青年一代。坚定“四个自信”,要求思政课教师们不断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与文化内涵,充分了解中国历史以及现实发展情况,从而纠正自身错误思想,增强对我党执政的自信力,树立以德育人的意识,充分发挥其领路人的作用。
思政课教师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提升其教学自信。胡锦涛曾说过:“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理直气壮地讲授马克思主义。”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有十足的底气向学生们讲授马克思主义,讲授这门有现实和指导性意义的学科。坚定“四个自信”无疑是让教师们自信的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方式。“四个自信”是我党在90多年中不断探索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是我党在反复实践中获得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有我党历史发展的积淀,更是未来前进的必需动力。
加强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培养可靠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正确且深入的认知,就会缺乏内心中对理论与制度的信心,更不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就在于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恐将半途而废。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和系统把握“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也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目标和基本任务的实现,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
三、将“四个自信”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过程
把“四个自信”与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師不仅应该将课本内容向学生们讲授清楚,更应该将“四个自信”的具体内容、深刻内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高校思政课共分为4门课程,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就是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中融入“四个自信”的内容,把其作为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来对待,每门课程要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切入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概论》课程,应该侧重向学生们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介绍我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并充分结合“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马克思主义原理》蕴含了许许多多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对于大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教师们应当将课程内容与中国在历史进程中的实践相结合,不仅使知识点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们也能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相比较于前两门课较受学生们的欢迎,教师们应当抓住这个契机,将“文化自信”渗透到课程之中,向学生们介绍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内容。
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们确立“四个自信”,除了教师的理论教学外,还要围绕“四个自信”设计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了解和感悟。对于道路自信,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弘扬社会主义精神的影片,让他们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的正向影响,从而产生道路自信;对于理论自信,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大家充分讨论自己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以及见解,交流使得学生们不但能够深入了解理论内涵,更会促进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理论自信;开展辩论会,如“中美两国制度孰优孰劣?”,使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制度自信;开展读书会,读中华文明文学经典,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们坚定文化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方法, 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关键途径,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帮助高校学生树立且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以“四个自信”为总要求、总任务来审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应该明确突出的优势,扬长避短。高校应全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四个自信”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更加突出“四个自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作用,增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与认知,从而让他们能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