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底蕴

时间:2023/11/9 作者: 青年时代 热度: 15904
李绍来

  摘 要: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有革命遗址、革命文化作品、老区精神,种类繁多,丰富多样,底蕴厚重,承载着“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探索精神,内涵着革命经验承前启后的发展脉络,体现着党得到各民族忠心拥护的真实缩影,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深入挖掘老区红色文化的内容,凝练老区红色文化的底蕴和特色,对加快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促进老区真正实现振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底蕴

  2015年3月,国家正式发布《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下文简称《振兴规划》),左右江革命老区终于迎来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并开启新的发展征程。《振兴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而红色文化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深入研究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内容底蕴,对凝聚推动振兴发展的精神力量,加快实施《振兴规划》步伐,提升和扩大左右江地区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内容

  左右江地区的革命活动主要涵盖今天的广西百色、河池、崇左三市三十个县区和南宁部分地区,以及临近广西的贵州、云南小部份地区,革命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积淀了内容多样、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

  (一)革命遗址

  左右江地区革命遗址数量繁多,种类不一。比较著名的有百色市的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红七军军部旧址、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百色总工会会址、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旧址等;河池市的东兰烈士陵园、红七军二十师师部旧址、东兰县列宁岩农民讲习所旧址、魁星楼、凤山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特牙庙等;崇左市的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碑、龙州起义纪念广场、红八军司令部旧址等;黔东南榕江、黔南荔波红七军军部旧址、望谟黔桂边(革)委驻地旧址等。其中,百色起义旧址,龙州起义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乐业会师旧址,东兰红色旅游区,是广西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的4个;百色、河池、凭祥—龙州是广西4个红色旅游基地中的3个;左右江红色旅游区是国家十二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二)革命文化作品

  包括革命文献、报刊杂志、标语漫画、红色歌谣、红色影视作品等。报刊杂志方面,有《右江日报》、《火炉》、《工农小丛书》等。标语方面,仅广西河池市东兰县就保存了57条。红色歌谣是党开展革命宣传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民众控拆黑暗社会、讴歌革命运动的真实写照,包括歌曲、小曲、山歌、戏曲等。比较有名的红色歌谣有:歌曲《红军纪律歌》、《努力革命歌》、《少年先锋队歌》,小曲《端坐兰竹椅》、《老板心最毒》,山歌《革命歌》(三首)、《革命胜利歌》(一首)等。红色影视作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左右江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百色起义》、《我和红七军》、《红岸——邓小平在1929》、《拔哥的故事》等。

  (三)老区精神

  左右江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和革命群众,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都意志坚定,锐意进取,顽强拼搏,体现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人,准确把握左右江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态,在统战工作、土地革命、进军方向等方面敢于抵制“左”的错误,确保了革命取得重大成功。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人根据左右江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深入群众,团结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激发了各族人民的革命积极性。这就是“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左右江革命老区精神。左右江革命老区精神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推动左右江地区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底蕴

  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特色鲜明、底蕴厚重。这些厚重的底蕴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探索、對革命经验的承前启后作用和各民族人民对党的忠心拥护上。

  (一)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承载着“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探索精神

  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最显著的特点。这些鲜明的民族特色主要体现在系列民族政策上。

  政治上,给各民族人民以平等的参政议政、参军的权利。百色起义前夕,百色县召开各族工人代表、农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讨论通过了第四大队转变为红军及组织苏维埃政府两个决议,使少数民族人民得以享受参政议政的权利。百色起义后,红七军正确处理汉族、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相互关系,大量吸收壮族、瑶族的优秀分子到地方党组织和政权机关工作。各级工农兵代表会议中都有壮、汉族人民代表,在瑶族杂居地区有瑶族人民代表。在政府组织人员中,从右江苏维埃政府到乡苏维埃政府,均有较大比例的少数民族成员,如右江苏维埃首届委员会有11名委员,其中壮族6人、瑶族1人;各县苏维埃政府首届委员会103名委员,其中壮族77人;各区乡苏维埃政府成员,基本上由少数民族组成。在百色起义中诞生的红七军中,绝大多数是左右江地区的壮、瑶、苗族青年,部队中的连排干部,大多数是本地干部。[1](P197-198)

  经济上,废除徭役和一切经济剥削,实施适合左右江土地状况的土地分配政策,不分民族同样参加土地分配。如,右江苏维埃政府规定,居住在大石山区的瑶民,也可与其他民族人民一样分到壮、汉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可以下山经营和入住地主的房屋。针对左右江地区土地分散,没有大地主,以自耕农、贫农为最多的特点,党采取“改造地主,争取富农,团结中农,以贫雇农为基础”的政策,没收地主土地,以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办法按农民人口分田。同时,明确作出保护民族工商业、保护贸易的规定。并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让贫苦农民有田耕、有地种、有饭吃”。[2](P198)

  文化教育上,主张各民族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对文化落后的瑶民给予特殊照顾。右江苏维埃政府规定县、区、乡都要开办劳动小学,免费招收劳动人民子弟入学,经费由苏维埃政府供给。当时比较有名的是由韦拔群提议创办的长和瑶族初级劳动小学。此外,还“实行平民教育,发展识字运动”,在广大城乡开办农民夜校和平民夜校,聘请小学教师和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免费授课,在右江地区的恩隆县、向都县、奉议县的平民夜校就达160余所,使一大批没有上过学的少数民族农民享受到文化知识教育的权利。[3](P199)

  可以说,左右江革命是继井冈山革命开启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沿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开启“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的探索和尝试。

  (二)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特质,内涵着革命经验承前启后的发展脉络

  一方面,左右江革命老区精神是“三大起义”和井冈山革命经验的批判继承。左右江革命的许多领导骨干如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参谋长龚鹤村、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雷经天等参加过“三大起义”或井冈山革命,带来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左右江革命突破了当时党内的“城市中心论”框框 ,积极向井冈山革命经验靠拢,成功领导发动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实现工作重心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掀起广西革命武装斗争的新高潮。另一方面,左右江革命老区精神又是长征精神的“源头活水”。红七军在邓小平、张云逸等率领下,转战桂、黔、湘、粤、赣5省,历尽艰辛,最后于1931年7月胜利抵达中央苏区与中央红军汇合,被中央授予“转战千里”的旗帜。红七军途中所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无比忠诚,不怕牺牲和勇往直前的乐观精神,顾全大局和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与长征精神并无两样,可以说这是一次小“长征”。这表明,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是整个红色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一站,内涵着革命经验承前启后的发展脉络。

  (三)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体现着党得到各民族忠心拥护的真实缩影

  左右江革命架起了党联系各族人民的桥梁。党制定正确的土地革命政策、民族政策,通过地方民族干部宣传发动群众,通过民族干部把地方党组织、工会、农会建立起来,然后再通过这些组织中的民族干部把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广大群众中去。广大群众通过民族干部的宣传发动,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相信党、拥护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团结在党的周围,与党形成了生死与共的关系。红七军成立当天,“百色城里的工人、学生、市民和近郊的农民,高兴大刀、长矛、锄头,敲锣打鼓,走上街头,欢庆自己的解放。”[4](P110)。《七军工作总报告》对此也有记载:“十二日在平马开群众大会,到者竟达三四万人,为平马历史上说来未有之广大群众运动,会中演说声、呼口号声、欢呼声震天。开会时间迫击炮三声庆祝,会场群众有许多尚听不到炮响,可见群众当时之热烈,此亦表明右江群众对于红军之热烈拥护也。”[5](P365)

  三、加快开发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意义

  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国家在《振兴规划》亦提出了把老区打造成“著名红色文化及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此,加快开发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左右江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左右江革命老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老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明显不如其他的革命老区,在发展中也存在许多特殊困难。因此,趁着国家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东风,加快开发开发老区的红色文化資源,对于宣传和提升左右江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老区加快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遍布于老区各市各县,丰富多样,特色鲜明,但因各种原因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这是造成老区的经济发展却滞后、贫困人口众多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如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等方式,将是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老区人民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有利于为老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困难、解决各种难题、实现各种突破,对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落后的革命老区更是如此。这就需要老区的改革建设者必须始终保持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状态。老区红色文化传承着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加快开发老区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为老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2][3]广西党委党史研究室 百色市委党史办公室.百色起义史稿[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 左右江革命历史调查组编.左右江革命史料汇编第一辑[M].1978年.

  [5]中共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编辑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6]何龙群.百色起义与广西民族团结传统[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7]刘绍卫.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对构建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贡献及启示[J].广西地方志,2009年第6 期.

  [8]国家发改委.《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