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粟裕作为无产阶级的高级将领,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化理论认识。粟裕用先进性的军事理念指导军队,深化参谋工作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四军的司令部建设,为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粟裕;参谋工作;新四军
一、促使粟裕参谋工作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参谋机关是大部队指挥作战的中枢系统,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谋长和各分职参谋对于军队的战略部署、思想建设、生活秩序和训练工作等都附有组织权和领导权。1940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以及抗日战争处于全面反攻阶段,中共中央东南局于5月4日发出《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的指示[ 1] 。根据这一指示,为壮大军事实力,新四军军部依据此时军队规模扩大和战略方针转变的现状,加紧参谋机关的建设,推进了新四军参谋部建设进程,也为粟裕参谋工作理论的形成创造了一定条件。
第一,参谋机关建设对于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面爆发,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有利时机,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放手发展抗日力量,壮大军队实力,新四军的作战方针由长期分散的游击作战转变为自卫性的运动战、歼灭战,因此也对正处于雏形的新四军参谋机关提出了现实性的挑战。部队规模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参谋部门在战前、战时、战后合理部署和分配各个环节的工作,粟裕认为:“现代战争是双方各种力量的决赛。决定胜负的诸多因素中,参谋机关的强弱对战争指导的正确与错误,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指挥角度讲,整个部队的生命,掌握在军事机关手上,参谋机关的工作,对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作用。”[2]参谋工作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指挥人员能否在作战时行之有效的使用军队,这也是粟裕加快建设新四军参谋机构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参谋机关军队建立和发展是进一步完善的军队建制,提升军队战斗力获得战争胜利的前提。粟裕曾指出:“要使编组十分复杂的军队密切配合,各方协调作战,必须具有更加健全而坚强的参谋机关,来协助首长很好的进行组织指挥。”[3]着重加强新四军参谋机关建设,在培养军事人才和适应战争需求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为保证首长决策的正确性,各参谋人员在素质要求上,必须拥有一定的军事谋略,并且经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因此,驻足于调整后新四军的发展,参谋机关的建设在时间上显得更加紧迫,将其提在部队建设的重要日程上,则是迈开部队建设发展的第一步,由具有军事远见和在实践中成长的各参谋组成的参谋机关是提供调整预案和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关键。
二、以实践指导为主的参谋机关初步建设
调整后的新四军军部在很多方面还不健全,这一时期各参谋人员在新的环境下缺乏一定的经验和认知。1940年7月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由镇江与扬中之间北上,在塘头附近彭家庄召开苏北指挥部参谋工作会议,针对此时参谋工作的现状作出了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以对部队人员和各分支参谋在工作方面的具体要求作为重点建设。比如绝对服从命令、严格遵守时间等,以规范性的指导为主。而在具体的参谋工作内容方面则更为细化,在总结以往工作疏漏的基础之上作出确切要求,包括军事训练、日常生活秩序、战时参谋工作等等。用这种规范化、具体化的方式指导参谋工作,从认识的发展角度考虑,符合这一时期部队和参谋部的发展要求,也是粟裕参谋工作理论的第一阶段,即开始接觸外部事情的感觉阶段。毛泽东认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4]粟裕通过具体的实践指导逐步认识参谋工作,为其参谋工作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途径。
粟裕1940年7月召开战时参谋工作会议,强调战时的参谋工作主要依据部队的实际情况而展开,由于没有参考资料,因此具有他在参谋工作方面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其参谋工作内容涵盖了部队的各个方面,但是对参谋人员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并没有涉及,这就使参谋人员缺乏马克思主义政治和军事理论素养,同时容易导致参谋职位空缺时,缺乏后补人员。陈毅曾指出:“每次战斗中的胜利,名义上是指挥员在前线指挥得当的功劳,但基本上还是参谋工作的功绩。”[5]培养参谋人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和军事理论素养,深化理论认识,提高实践能力,才能有效避免作战人员在思想上、组织上潜在的问题,减少战争失误,1940年10月黄桥保卫战凸显的众多缺点,皆体现了参谋工作准备不充分对战争的影响。各部门在战前,战时对自身认识不足,导致在作战效率上的拖延和作战态度上的徘徊不定,以及兵团首长思想不坚定做出部分削弱战斗力,动摇决心的行为。参谋人员对由于自身在理论上的缺乏,导致对战争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欠缺预见性,以及对部队人员思想工作上欠缺指导。
因此,这一时期粟裕对参谋工作的认识属于初期的探索阶段,对新四军参谋机关建设主要是针对性,个体性的实践指导。促进了新四军参谋工作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使新四军苏北反韩顽斗争中取得伟大胜利,成功建立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根据地。打开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改变了苏北力量对比,对打击顽固派,争取中间力量具有重要
意义。
三、由实践上升到认识的参谋工作理论
(一)确立参谋工作的从属性和独立性
参谋机关属于部队的“首脑”,这就意味着参谋工作的范围较为广阔,在涉及各方关系上应体现出其从属性和独特性,正确扮演参谋工作的角色。在处理参谋人员与首长关系方面,粟裕注重强调其从属性,首长是作战计划与命令的最终决策者,而各参谋则是形成计划与命令的辅助者,这就决定了首长与参谋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粟裕认为;“战斗的胜利,除了政治保障外,要依靠我们参谋工作来很好的组织战斗,把各种力量组织起来,配合调节的很好,使首长能顺利的遂行作战决心,胜利完成战斗任务。”首先,站在军队组织纪律的角度,参谋人员应绝对服从于首长,严格执行首长的各项指示和命令,并传达和监督命令的实施,以保证首长指示和命令的执行力。其次,参谋机关在搜集情报和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中,要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评价,使首长能够获取确切有效的作战评估,确保首长作战部署和策略的正确性。endprint
由于参谋机关在军队中的特殊地位,在绝对服从首长的同时更要体现其独立性。首长的决定是站在战略全局的角度,对部队进行整体的规划和部署,因此,参谋人员应在了解和熟知首长这一人物特点的基础上,正确体会其战略意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制定更为详尽有效的作战计划与命令。与此同时,由于作战环境复杂多变,参谋部作为收集各方情报的来源机关,应尽可能的搜集各方情报,并对战时战况作出合理有效地分析,随时为首长提供新的材料和可靠数据,敢于直言。粟裕曾指出:“参谋人员可根据不同时期敌情的不断变化,按月标出敌情图,看出敌人的活动中心,以及这一时期内我们取得了优势还是敌人占了优势,并依据这些情况的判断向首长提出意见”参谋工作的从属性和独立性决定了整个军队领导机关在命令贯彻上的执行率和有效率,是其不可缺少的价值品质。
(二)加强参谋工作作风建设
加强参谋工作的作风建设,是确保其从属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基础。经过长期对新四军参谋工作的指导,粟裕深知这一建设的重要性,曾对参谋工作作风建设提出七性,即第一,工作内容上的准确性、具体性、精密性;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属性,参谋工作内容复杂多变,包括军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只有在结合实际情况,对材料进行切实详尽的分析,使其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具体性和精密性,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第二,工作态度上的计划性、组织性;科学的预算和严密的组织,在保证工作秩序的同时也会为实际环境的变化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参谋工作正是在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发展,根据预计情况与实际情况的分析,才能对战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并经过严密的组织系统快速有效的传达,这是参谋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培养参谋人员个人素养
在新四军参谋工作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粟裕对参谋人员个人修养方面的认识不断深化。因此在参谋人员的选拔和培养方面严格要求思想上的绝对坚定,能力上军事学术与技术的充分掌握以及个人品行上的端正廉洁。参谋工作在战争的决定作用充分体现了其重要性,作为其执行者和参与者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凸出的才能和品行。加强参谋队伍的培养是快速有效的为部队注入能量的必然途径,对党和人民军队的绝对忠诚,才能倾注全力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这是参谋人员必须具备的革命理念,而对军事学术与技术的充分掌握是作为战争指挥者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粟裕指出:“我们有的参谋人员文不能‘等因奉此,武不能‘稍息立正,这是不行的。参谋人员要有一定的军事学术素养,又要掌握军事技术。有文字上的修养,品行要端正。”[8]对参谋人员的培养是粟裕参谋工作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粟裕在参谋工作理论上的不断成熟和完善,对于新四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粟裕作为新四军的高级指挥官,应战争环境的改变和军队发展的需要,指导和发展新四军参谋工作。其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由初期的针对性、个体性的实践指导上升到针对全军的普遍性理论指导,这是粟裕对参谋工作认识不断深化的有力体现。这一理论的形成对促进新四军参谋部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抗战胜利和革命事业的成功作出了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粟裕文选.第一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 P87.
[2]粟裕,孙克骥.粟裕军事文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P22.
[3]張民,张培高.试论粟裕加强司令部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军事历史,1995.6.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P290.
[5]参谋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 P193.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