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者的幸福感不仅仅来自于旅游者本身,在体验经济时代,国家、社会、企业通过营造旅游氛围,旅游者通过提高自身素质,都能有效提升旅游者的幸福感。旅游者幸福感根据体验程度的不同,获得的幸福感也不一样。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体验经济时代如何提升旅游者的幸福感。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者;幸福感
一、引言
2017年,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中国旅游日”活动的通知》,活动主题是“旅游让生活更幸福”,活动的内涵是,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调动了游客参与旅游休闲的积极性,让游客更多参与旅游体验,通过旅游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实现精神愉悦、获得幸福感。中国旅游学术研究只有短短3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前20年偏重于旅游的经济效应研究,鲜见旅游者幸福感方面的研究,近十年,才出现和幸福感相关的研究。
二、体验经济的本质即幸福感
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其中的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令人难忘的。与过去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是外在的,但是体验是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谢彦君指出,旅游的本质是体验,旅游体验的目的是获得愉悦,旅游愉悦的产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结果,甚至不排除要借助某种工具性的痛苦,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的确体验到了与一般意义上的幸福感不同的幸福体验,我们称之为旅游者幸福感。旅游者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从简单的感官享乐到更深刻的精神层面上自我实现的综合体验。个体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的幸福感与生活中的一般幸福感相比,前者在强度上更为强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个体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更大。
三、旅游者幸福感层面的解读
本文通过并细化旅游者幸福感,发现不同层面的旅游幸福体验,为促成旅游者幸福感做出了理论贡献。旅游者幸福感可以划分为外在感受和内心体验,从五官的幸福体验到精神层面的幸福体验。
外在的体验可以从感官着手,感官可以细分为眼、耳、鼻、舌、身。在旅游中,旅游者每部分的感官都能产生快感,这种幸福感需求的旅游者是普遍的旅游者,但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代入自己生活中的情绪体验,以此获得更大的幸福感。精神层面的幸福感则是更高层次旅游者的需求,在这类旅游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彰显自我,取悦自我而获得愉悦体验。快乐的源泉来自于符号采集。旅游充斥着符号采集,旅游进程实际上就是符号采集的进程,能到举世闻名的旅游热点景区去,成为旅游者炫耀人生成功的符号。在旅游活动中,深度旅游的旅游者在全心全意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时,会经历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契克森米哈赖将此体验命名为心流体验。心流发生时,个人的行动和意识交融在一起,整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固定刺激上,无视时间流逝,从而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产生一种幸福流的感觉。这种最优经验不仅令人难忘,也会提高个人的能力,提升个人的自尊和内涵。幸福是活动的副产品,是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时的感受,幸福来源于活动的过程,而非活动的结果。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人们一直都在为生存而战,因此,如何解决生存问题,基本上便直接等同于寻找到幸福感的问题,而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才会探索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让人们更好地体会到幸福感,因此,旅游者的幸福感,实际上是具有现代意义的新话题。人们能直觉地感到旅游让人幸福,但旅游者幸福感的动力机制却含混不清。在转型期的中国,相当数量的旅游者是借旅游活动收集旅游的符号,以此建立高级的自我意象,从而取悦自己。然而这种体验的获得并不容易,除了对旅游活动有客观要求外,更需要旅游者的主观意愿和技能努力。
四、体验经济时代,如何提升旅游者的幸福感指数
旅游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幸福感。中国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基本的衣食住行,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服务体验。更有人这样判断:旅游已经成为国人获得幸福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旅游业更是一个提高人类幸福感的高尚行业。旅游者的幸福程度不一定与花费金钱的多少有必然关系,也不一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者,幸福指数就一定高。三个因素决定了旅游幸福指数:一是旅游者直接获得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仅包括住宿、交通等硬件,还包括导游、司机、服务人员等人工服务;第二大因素是旅游环境,包括目的地安全性、天气气候、公共服务和当地友好程度等;第三,幸福程度还与旅游者自身的成熟度和期望值有关,对自身的需求、目的地情况、旅游期望有合理的认知,往往幸福指数越高。
(一)政府加强旅游市场的引导,并建立相关的监测体系
政府在制定政策法规的过程中要依照旅游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注重其科学性,例如,2017年国家旅游局办公室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17年“中国旅游日”活动的通知》,这对旅游者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并且在意识层面引导人们通过旅游提升幸福感。同时,笔者建议建立由第三方机构建立中国旅游者幸福感监测体系,构建中国旅游者幸福感指数,定期追踪发布,科学评测旅游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程度,成为除旅游者满意度指数之外,能够科学衡量和预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再者,政府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并关注特殊人群的旅游幸福感。最后,政府出台各类相关福利政策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关注,如老年人、低收入阶层人群、身体残障人士等,了解他们如何通过旅游获得幸福感,保障这类人群享有和多数人同等的旅游权利。例如,诞生于欧洲的社会旅游,已逐渐被各大洲的多国政府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政策来推行,在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旅游度假参与、减少社会排斥、增进社会融入、提高社会福祉等问题上具有积极影响。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银发旅游市场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需要更多关注旅游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政府可以将旅游者幸福感的精髓内化到政策制定的全过程,如目前争论较多的黄金周假期和带薪休假等政策问题;将幸福感作为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可以为旅游者创造更好的旅游环境和政策保障,为旅游企业搭建良性的发展平台。
(二)旅游企业做好本质工作,设计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可以将旅游者幸福感作为其业务的根本出发点,在产品、流程、服务设计、营销推广等全过程中贯穿幸福感理念,进而培育积极的员工人格和快乐多元的组织文化,旅游企业应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偏好和体验的差异诉求,设计个性化、定制化和人性化的产品,提升旅游者的幸福感;对于国际旅游,旅游企业要推动跨文化情境下旅游者幸福感研究与实践。研究表明,西方人的幸福元素包括了友情、激情和认知;而东方人的幸福元素则更注重家庭、关系和事业。了解国人,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共性以及差异,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有一定的借鑒意义。
(三)旅游者不断提高文化修养,提升审美能力
旅游者个体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修养,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参与健康且适合自己的旅游活动,以更好地提升个体及家庭的幸福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开始前,需要整理、收集目的地的相关资料,在旅游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当地的旅游活动中,并与目的地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了解到更真实的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结束以后,总结旅游的体验。只有这样,旅游者的旅游幸福体验指数才会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彦君.旅游体验的两极情感模型:快乐—痛苦[J].财经问题研究,2006(5).
[2]马耀峰,白凯.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J].旅游科学,2007(3).
[3][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幸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